近现代西方音乐在我国流行的因素

2016-12-14 21:50刘恋
艺术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流行启迪形式

刘恋

摘 要:近现代时期西方音乐在我国传播和发展尤为快速,并且一度带来了我国音乐革新的浪潮,分析西方音乐在我国近现代的流行因素,有助于加深了解西方音乐的特点和优势,并获得我国本土音乐发展的一些启迪。文章就西方音乐的在我国的传播和流行形式,以及主要因素进行了重点阐述,结合了时代、社会等环境条件,进一步探究了西方音乐与我国音乐之间的一些客观关系。

关键词:西方音乐;流行;形式;因素;启迪

0 前言

19世纪中前期,我国处于民族危难之处,天朝上国的对外壁垒被强行打破,西方列强逐渐入驻中国,在为中华大地带来严重灾难的同时,也加速了世界文化在中国地域的传播。西方音乐,自近代至现代,在我国留下了相当绚烂的历史,同时也记录了中华民族的沉沦和觉醒,可以说西方音乐在中国近现代的流行,带有明显的时代色彩,也是历史的一种必然。在西方音乐传入我国后,逐渐开启了对西方音乐的研究,并形成了中西结合的趋势,出现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以西方音乐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作品。由此可见,西方音乐推动了我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而其传播扩散的方式,值得研究和本土音乐学习。

1 西方音乐的内涵

1.1 概念

西方音乐从字面上看,是指“西方国家”的音乐,实际上西方音乐主要泛指欧洲音乐。西方音乐是西方文化的结晶,因秉承了西方文化的特色,由西方传入中国及其他东方国家和地区,与东方文化下的音乐形式不同,故被冠以“西方音乐”的名称。西方音乐由于西方国度的历史分合,融合了古罗马、埃及、巴比伦等古老文化,具有丰富的内容。又因为音乐艺术一度受到西方皇室的重视,因而较早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音乐理论体系,并且呈专业化发展,由此西方音乐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体系。

1.2 特点

第一,地域性。西方音乐产生于欧洲,且主要影响区域为欧洲,是欧洲居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的文化沉淀,带有鲜明的文化特色(西方文化特色),并且这种特点与亚洲、非洲、美洲等区域有显著的差别,集中表现为乐器、曲风、类别、用途、节奏、表演形式等方面。第二,阶段性。西方音乐受社会历史进程的影响,具有比较鲜明的阶段性,大致时期有:古罗马时期、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现代主义时期、新世纪时期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旋律和时代特色都较为明显。第三,广泛性。在地域上,继殖民主义侵略之后,西方音乐随殖民者的带领遍布世界各地,对亚非拉美大洲都来带了长远的影响;在技术、风格上,吸收了大量的外来元素,并结合本身的创新,开创出了多元化的体系格局,并成为世界音乐的主旋律。

1.3 起源和早期发展

有证据的西方音乐史,大致可追溯到公元前3200年之前,虽然残存了较少的史实资料,但一致认为公元前3200年~公元400年是西方音乐的起始阶段。此后直至19世纪,西方音乐历经了漫长的发展和完善,期间人们对音乐的重视愈加强烈,并形成了学校、教会等推广和发展音乐的形式。其间产生了尼德兰、威尼斯、维也纳、浪漫主义等一系列不同的流派,涌现出了诸如贝多芬、肖邦、维拉特、舒伯特、韦伯、艾伍士、史特拉汶斯基等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大师级代表人物,他们凭借自身的才学将西方音乐演绎得淋漓尽致,并且不断推动西方音乐发展。

2 西方音乐在我国的传播和流行形式

2.1 和平扩散

所谓的和平传播,就是指不通过战争形式,且不依靠现代化的通信方式,仅仅依靠社会发展的自然进程进行扩散的过程。西方音乐因“西方人”的游历而传播,尤其自中国丝绸之路建成之后,大量的西方人通过这一路线到达中国,且获得了不同时期统治者的礼遇,并且还有部分人留在了中国,这些人所知晓和掌握的音乐知识也一度有贡献出来,并渐渐在中国传播。基督教在音乐传播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早先虽传教士一同进入中国,并利用信仰力量进行扩撒。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掀起了大规模的传教活动,1807年新教传教士玛礼逊第一个来到了广州,并带来了大量的西方教会音乐和赞美诗,还翻译了《养心神诗》,至此基督教与西方音乐在我国逐渐大量传播。这种依赖的西方音乐的和平扩散,因新的信仰模式在中国广大城市和乡村获得了快速发展。

2.2 被动接纳

被动接纳是指我国环境在特殊时期,被强行加剧了西方音乐的流入,以鸦片战争至抗日战争结束为主要时期,这一形式下许多受众都是迫于环境的压力才开始接触并传播,例如统治者上层出于外交、献媚的目的,通过西方音乐为媒介,表现出与帝国主义列强在艺术审美上的共性。这种情况下,统治者之外的人们以统治者为参照也加入到了西方音乐的欣赏、传播甚至是研究当中,这就是西方音乐曾一度成为我国时尚、高贵的标签的主要原因。除此以外,列强在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关口之后,进行了大量的经济掠夺和经济文化侵略,虽然西方音乐相对较少作为文化侵略的武器,但是因其与语言、文学等文化形式关系密切,也由此被加速了在中国传播的速度。

2.3 主动学习

主动学习是建立在和平扩散与被动吸纳的基础之上的,由于加速了西方文化的传播,增加了外来音乐形式对我国社会的影响力,人们在接触音乐的同时改变了身的艺术审美观点,从陌生到熟悉,从被动到主动学习西方文化和音乐知识。鸦片战争时期的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学习西方一切的先进知识文化,并且引进了大量文化内容,其中就包括了西方音乐,此后又有大量的出国留学人员,在赶赴西方学习先进的知识与技能时,一方面接受了西方音乐的熏陶,另一方面加深了对西方音乐的了解,为研究和创新西方音乐奠定了基础。

2.4 尝试创新

继主动学习之后,国内逐渐形成了一种西方音乐的艺术氛围,进而发展到进行学术性质的探讨,为西方音乐的本土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音乐人才对西方音乐的研究不断加深,并且进行了相应的创新创作。自洋务运动之后,这种艺术基础逐渐牢固,尝试创新举措集中表现在新文化运动之后,尤其在抗日战争期间,西方音乐在我国的创新表现得尤为积极。例如:《义勇军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等,结合了大量的西方音乐元素,又直观体现出我国的音乐魅力。其特点表现为:以社会实际为基础进行创作,在作品中集中展现了中国的文化特色和时代背景,并且使用了大量的西方音乐元素,包括风格、曲调、乐器的选择等。

2.5 积极同化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社会环境稳定,各种文化艺术元素相互交融,西方音乐进一步被全国人民认同并吸纳,尤其在20世纪末至今,大量的西方音乐与本土音乐和文化交融,形成了本土文化同化西方音乐的格局。例如当代流行音乐、民族音乐、交响乐等曲种的产生和发展,虽然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界限,但其中的西方音乐元素不容忽视。21世纪以来,以民族文化为基础的“中国风”曲目一度受到受众好评,例如《中国话》《青花瓷》《江南》等歌曲,在同一作品中展现出了中、西两种音乐形式,标志着我国中西结合的音乐潮流到来。

3 形成西方音乐在我国传播和流行的主要因素

3.1 感官因素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类总是对未知的新事物具有猎奇心理,西方音乐的出现,为广大的受众带来了感官上的刺激,因为西方音乐与本土音乐具有极大的不同:(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第一,乐器。中国本土乐器有二胡、古筝、箫、喇叭、皮鼓等,带有浓厚的中华民族气息,而西方音乐则有吉他、萨克斯、提琴、管号等,有的是西洋气息;第二,曲风。中国曲风多显温婉含蓄,自带一种柔和、内敛之美,而西洋音乐则表现得较为开放,多是直接展现某种意境,具有更加强烈的感官冲击;第三,演奏形式。中国音乐演奏多表现为小规模演奏,较为恬静,而西方音乐如交响乐则规模庞大,表演相对浮夸,更具现场感染力。

3.2 学术因素

西方音乐在我国拥有相应的基础之后,逐渐出现了一批爱好音乐、从事音乐的专业受众,他们在长时间接触了西方音乐后,开始对西方音乐进行研究和探讨。第一,音乐历史。研究西方音乐的发展历史,起源-产生-发展-完善-成熟,发现西方音乐与我国音乐一样拥有悠久的历史,甚至因为影响范围更大,有更多丰富多彩的历史故事,西方音乐的历史就像是一个亘古流传的故事,深深吸引着人们去探索发现。第二,音乐技术。研究西方音乐特点下的创作、演奏、制作等技术,通过尝试不同元素的组合,形成新的作品,这种研究和创新的过程正是人们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充实感不可或缺的,并且是推动音乐走向专业化、现代化的有效途径。第三,音乐功能。研究并利用音乐的功能,如养生功能、治疗功能、感染功能、舒缓功能、陶冶功能等,剖析音乐与社会经济的客观联系,并利用这种联系建设社会。经过研究发现,西方音乐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历史性和功能性,因而流行开来。

3.3 艺术因素

西方音乐具有其固有魅力,这种魅力展现了艺术的美,因而取得了我国人们的欣赏共识。例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以铿锵、深沉的旋律,展现出了一种宏大的气魄和激昂的情绪,表现出一种不服输的精神,通过音律直击人心,在观赏演奏的过程中,每个演奏部门的配合、单独表演,指挥的华丽“舞蹈”都能够给予受众舒服的享受,因此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从而容易获得普罗大众的推崇。

3.4 社会环境因素

近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时经济、文化、政治、交通等方面同时趋于全球化,大量的文化类型不断交融,为了适应这样的环境,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因而表现出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欣赏和理解,尤其是在网络时代下,快速的信息传输渠道为现代西方音乐提供了流行的便捷,一些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能够依靠网络工具被加工处理,并且快速传播,在短时间内聚集人气,因而更容易流行。

4 西方音乐在我国的未来及本土音乐的发展启迪

纵观西方音乐在我国从传入到流行的历史过程,并分析西方音乐的一些特点,可以为我国本土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一些启迪:第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西方音乐吸收了很多国家、地区、流派的精要,再加上自我创新发展,形成了如今独立、系统的一个音乐体系,而本土音乐也应当积极努力打破艺术固有的壁垒,尝试多种形式的学习和改良,在保持固有特点的同时,不断发展以满足社会精神文化的需求,才不会被时代抛弃。第二,受众的群分。并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全民音乐,不同的受众对音乐风格的喜好是不一样的,要想获得支持和广泛传播,就需要定位合适的受众,研究大众的艺术审美观点也是很重要的课题,而集中受众支持实现音乐的定向传播不失为保持音乐流行的有效办法。

5 结语

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流趋势,在世界环境的带动下,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文化大交流,这不同于殖民时期的强制性输出,而是一种各个国家、民族主动交融和相互接受学习的形势。西方音乐在世界音乐史和我国音乐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并将持续影响全球音乐艺术,在学习西方音乐时,不仅要考虑如何研究西方音乐,还需要重点考虑对本土音乐的保护和发展,保存和彰显中华民族的特色。

参考文献:

[1] 何昊天.中国台湾流行音乐新趋势:中西方音乐元素融合[J].音乐时空,2015(18).

[2] 姚益锋.西方音乐扩散性质的反思——关于西方音乐在中国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选择的思考[J].音乐创作,2013(06).

[3] 刘红梅.近代西方音乐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01).

猜你喜欢
流行启迪形式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季羡林的养生启迪
广义RAMS解读与启迪
黑白色视觉特点及其在服装设计中应用探析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自然的启迪
“不等于”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