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与经济硬实力

2016-12-14 18:05陈惟杉
中国经济周刊 2016年48期
关键词:工业企业

陈惟杉

2016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促进传统生产方式转变,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有机构预测,未来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将迎来3万亿美元GDP增量,足见工业互联网在未来对我国经济将要产生的影响之大。

那么,究竟什么是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在我国有哪些具体的实现途径?其推广又面临哪些障碍?在第十六届中国经济论坛上,各位嘉宾畅谈工业互联网如何落地,以及其对于推动中国经济硬实力提升的意义。

导师主题阐述

余晓晖:工业互联网给工业供给体系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

目前我们正处在数字经济发展的大变革时期,有人称之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或者新工业革命。一些主要国家已经作出很多关于数字经济的战略部署,而且基本上都会把制造业作为把握此次产业变革机遇的一个主攻方向。

这样一次数字经济变革,会涉及很多内容,比如机器人、无人机等智能装备,但是最为核心的一点是这样一次智能化变革的全球性浪潮,是以数据驱动为标志的,或者说它是一次基于工业系统的全面互联,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数据驱动的智能化变革,这构成了本次革命最本质的内容,当然这些内容会和材料、工艺,以及各个方面的变革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这次新工业变革。

我们当前在中国讲的工业互联网以制造业为主,但是更大范围的工业互联网不仅包括制造业,也包括能源、交通、医疗、公共设施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工业互联网实际上是生产领域的一种互联网,而过去的互联网更偏向消费。

我们今天讲通过工业互联网构建硬实力,那么工业互联网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在中国目前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众多企业有不同的路径,我大概总结了一下,当前工业互联网应用于制造领域有四种模式,一种是智能化生产,侧重在工厂内部;一种是网络化协同,包括工厂里的协同、工厂间的协同和产业链的协同;一种是个性化定制;还有一种就是孵化延伸,把制造变成服务,以提升附加值。这是我们目前看到的工业互联网作用于我们制造业的表现。路径大体上有三种,一种是从生产端切入,也就是说考虑如何提升产品质量、降低能源资源的消耗、开展预测性维护、实现供应链的零库存和柔性生产等。另一种是从产品端切入,如何让产品卖出更好的价值,提高产品附加值,进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智能远程运维等。还有从第三方平台切入,第三方平台更重要的是面向第三方企业,为它提供供需对接的平台,重点面向中小企业,也可以面向大型企业。

在各种路径中基本上看到两大阵营,一方是工业企业,代表的是由内及外的视角,实施一个渐进的、改良的、升级的路径,首先会强调生产系统的智能化。另外一方是互联网企业,首先强调一个商业模式的创新,它更强调变革、颠覆和重构商业系统。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阵营、不同的模式、不同的路径在实践中正在发生很大程度的融合。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工业互联网如何助力供给侧结构性变革。工业互联网给工业供给体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过去工业体系相对比较封闭,在工业互联网发展后,会把很多环节打开,出现很多新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给我们带来一个巨大的创新机会,有可能会形成一个新的供给体系,我总结为新网络、新平台、新的技术和产品体系。

第一个是新网络,工厂内部的网络和工厂外部的网络会进行大量的改造,而网络改造会形成新的基础设施,同时也会形成新的工艺网络技术和网络产品。第二个是新平台,我们知道互联网竞争中,平台经济非常重要。目前,国际企业,包括我们国内很多企业,也开始考虑推进、推出工业互联网平台,这是未来发展中的一个竞争的重点。拥有工业互联网平台,意味着向下可以连接生产系统,向上可以连接工业应用,是一个垂直整合上下打通的平台。另外,会出现很多新技术和产品体系。比如工业的云计算、工业的边缘计算,还有很多新的工业芯片、传感器、控制器,包括工业控制系统,从形态到功能都会发生很多变化。

余晓晖:今天讨论的话题是工业互联网和经济硬实力,在座的各位都来自企业一线,每个人都有很深的体会。你们对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怎么看。首先有请李平董事长。

李平:工业互联网时代的制胜法宝是硬件

工业互联网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们公司长期从事通信行业,我们认为工业互联网是机器世界的神经网络,是未来承载人工智能的一个平台。

工业互联网会进一步改变我们的世界,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但是,什么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主导技术?工业互联网落地的技术点、抓手在哪里?

民用互联网发展了几十年,核心技术或者说决胜法宝是什么?我们认为是软件和商业模式。谁创新软件和商业模式,谁就抢占了互联网的机遇。在第一轮民用互联网发展中,谁都能把硬件卖得多,在软件和商业模式上有所创新的企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对于工业互联网什么是最重要的?用互联网技术造就的适应工业生产、适应人工智能的硬件架构、硬件平台,谁能打造出来谁就能制胜。如果谁做好基于工业互联网的硬件技术平台,同时做好工业大数据和软件,这个公司就会了不得。

既然建硬件平台是一个主要的发展方向,那么抓手是什么?要从基础做起,就是要让工业控制的每个节点,比如生产线上的温度、压力、流量,每个控制节点、每个控制单元都要很容易地接入互联网。在这个基础上再建立起我们的控制模式、协议标准、安全机制、操作系统软件应用的方式,就能推动整个工业体系翻天覆地的变化。

东土科技一直在实践,我们初步的产品集中在智能电网,城市智能交通等领域,通过五六年的研究,现在都已经付诸实践。明年大家可以看到,基于工业互联网的第一代产品,在深刻改变工业领域过去的游戏规则,可能有一代新的工业互联网技术企业兴起,投资、能耗、控制模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可能也会有一批传统的工业企业死去。我们希望更多的人迎接新技术,来规避被这个新的技术所淘汰。

余晓晖:曙光以计算为特长,请问关宏明总裁您对工业互联网怎么看?

关宏明:工业互联网主要是打造一个协同共享的生态环境

曙光是中科院的企业,以前以高性能计算和高性能的设备输出为主要业务,近几年在进行转型,我们自身正在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希望借此找到企业发展的新动能。我们在全国各地投资建设了很多城市云计算中心,把它做成平台。

工业互联网主要是打造一个协同共享的生态环境。因为无论是连接人的互联网,还是工业互联网,实际上都有很多连接端,网络环境中一定有很多产品技术和服务提供方,还有很多用户,可能还有很多人的身份是复合的。一个好的网络环境应该是一个非常友好的环境,能把很多资源有效地整合到一起。工业互联网如果想取得成功,实际上需要多方进行协同。如果想依托工业互联网,提升经济硬实力,还是要提倡刚才提到的协同创新,同时依托于我们自己的基础。

基于曙光之前的业务模式,我们在地方做了很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区域的IT基础设施,构建公共服务平台。曙光自身的业务演进可以描述成这样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我们主要提供基础设施服务,但发现不能充分满足用户对我们的期望和需求。我们也在牵头成立中科院的智慧城市创新产业化联盟,在这个联盟中,我们会整合中科院的资源,以及上千家中科院下属企业的资源,把地方政府和企业的需求与中科院的资源对接。我们看到很多用户是复合型需求,需要你的某一个专项服务能力,也希望你基于专项服务能力,帮他整合更多的资源。如果想真正实现工业互联网互联互通的目标,这种协同合作非常重要。

余晓晖:航天云网目前在国内做工业互联网平台比较有名气,规模也比较大。请介绍一下航天云网的情况。

贝宇红:航天云网既要降成本也要共享资源

航天云网公司在2015年6月15日成立,成立的背景是结合“中国制造2025”。我们成立之初的想法是,航天科工集团是中央一个特大型企业,我们有15万人、6个研究院、13个控股公司,我们的主业是航天防务,同时我们在军民融合、智能制造和信息化产业方面这些年都积累了很多技术和能力。

目前已经有34万企业落户到航天云网。我们希望把我们已有的资源放给社会。有些企业买不起航天军工企业能买到的高端设备和资源,但他们可能希望利用这些装备和资源。同时我们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把我们的需求放出去,今年我们将320亿元的采购需求放到了航天云网平台。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外协单位、供应商,能给我们提供更合理的价格、更高品质的产品。“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一方面是促进特大型企业自身的发展,通过在智能制造领域发力,提高我们的效率。另一方面,网络消费品市场已经发展得非常好了,但是工业品市场还有短板,信息的交流非常不畅通。航天云网的成立,本着集团内转型升级的要求,我们生产的产品在保证高质、优效、自主可控的同时,也要降低成本,这是我们一个最大的诉求。

余晓晖:找钢网是互联网公司,但好像是一家工业色彩很浓的互联网公司,不知道王东先生怎么看待工业互联网的发展?

王东:产能过剩为互联网切入传统工业领域带来机遇

找钢网创立于2012年,当时我们看准了中国钢铁产能过剩这样一个历史性机会,在过去供不应求的时代,互联网很难切入像钢铁业这样的工业制造领域。现在发展了4年多的时间,目前上游与我们合作的有97家钢厂,下游有6万多家活跃买家,中国钢铁流通领域大概8%的钢材是通过我们的平台进行流通的,我们每天营业额达到两亿元以上。

找钢网对于这个行业有两点改变:

第一,我们改变了传统工业的营销方式。过去钢厂售卖钢材的方式除了30%是直供大型的采购方之外,70%都是通过各地的集贸市场一层一层流转。而现在可以直接从批发的形式变成零售的形式,带来更多的毛利润,同时让渠道更加安全,接触更多的小买家。另外,他们开始真正接触市场,能够通过市场数据指导自己该加强什么生产线,压缩什么生产线,把有限的研发和生产资源用在什么样的品种、规格上。这是我们对上游的改变。

我们如何改变下游呢?过去一位采购者想购买钢铁这样的工业品是非常复杂的。要经过来回找货、比价、溢价、询价、索货等很复杂的过程。买到钢材后,还要经历出库、运输、加工等一系列过程。现在我们提供一站式服务。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量的买家会云集到我们的平台,间接地促进了更多的钢厂与我们合作,极大地提高行业的整体效率。

对于工业互联网的实现途径,我觉得大概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对于非常发达的工业领域,比如白家电行业,这种工业领域的工业互联网肯定是以企业为主导;一类是中国还有一些比较落后的行业,可能由互联网切入这些领域,效率会更高。

余晓晖:和利时是国内做控制系统的领先企业,从您的角度看,是不是对工业的理解更有代表性呢?

朱毅明:工业互联网面临的五个问题

和利时是做自动化的。自动化包括工业自动化和轨道交通自动化。国内的火电机组大概有五分之一在采用我们的控制系统,在核电领域占据将近一半的份额,在高铁、动车中,我们提供的列车控制系统也将近三分之一。

目前工业互联网发展非常迅猛,我认为工业互联网实际上是互联网的延伸,是把网络的智能化功能嵌入到设备、大型装备里去。

工业互联网的落地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怎么把工业互联网和传统的工业装备联结在一起,最后一米很难走过去。为什么?因为很多的设备,并没有处理器,没有采集数据的功能,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即使这些工业装备有了网络接口,但它们的通信协议千奇百怪,全世界目前还没有采用统一的通信协议。各种各样的设备采用不同的协议,就好像一群人,操着各种语言,实际上是没办法沟通的。当然可以通过翻译,可以加协议转换,但是我们能不能有一种大家能够通用的语言,来实现IT端或者数字空间和物理世界的连通。

我们劝很多企业把数据放到网上,放到云端中,可以用这些大数据优化生产过程,降低生产成本,但是用户表示拿走历史数据还行,但是要把控制系统连到网上,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风险。为什么?因为现在工业互联网的安全性还是一个未解的难题。在工业领域,非常讲究性价比,要加入这些保障安全的功能,势必要增加成本,而用户要为此买单,一定会算这个性价比。

余晓晖:针对现存问题,怎么用变革性的思维去解决问题,怎么考虑和设计工业互联网的全新未来?

李平:工业互联网的革命之处在于统一语言

我们之所以提出工业互联网是一次革命,它的革命之处就在于统一语言。就像民用互联网,其实它的成功是三网合一,把我们的语音、视频和数据合在一起。

工业互联网必须要做到这一点,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工业互联网就是一句空话。我们公司这十多年来一直在做这件事情,我们也在实践用IP这种通信方式“一网到底”,从底层的协议、标识到芯片,包括后面的处理方式。2017年我们可能会有革命性的产品推向市场,中国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要高度关注自主可控和技术超越的问题。如果我们在这一轮变革中不注意这些方面的积累,就像我们在第一次信息革命过程中,所有和民用互联网相关的芯片、操作系统和很多核心技术都很被动。当然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成千上万的企业参与,需要社会、政府的配合,也需要社会金融资本的参与。我相信中国人有智慧在这次工业互联网变革中处于领先地位。

余晓晖:曙光作为国内龙头企业,怎么去满足中国各方面计算的要求、需求?

关宏明:与需求方的关系由上下游转变为一体化

曙光主要是做计算设备和计算技术的厂商,这几年曙光的业务实际上在发生变化,第一是在沿着原有的产品和技术路线,在不同的领域,比如和工业互联网相关的领域,会有一些专业的产品、专业的解决方案。第二,实际上我们自身在做一些转型,从产品技术提供方向服务方和平台服务方进行转型。

首先,从产品和技术提供方的角度。曙光一向有很好的产品积累。这几年,我们通过技术合作、并购等方式,解决我们需要加强的领域。我们作为通用的产品和技术提供方,会为用户的通用计算需求提供一些支持,而且也在发生一些形态的变化。为什么我们提到协同创新的环境呢?每个企业有它的优势,我有这个能力,他们有这样一个需求,原来是上下游的关系,现在生态发生变化后,实际上我们在实现一种一体化的关系,我相信后续可能还有资本等其他合作模式。

其次,我们现在也在进行转型,我们在全国各地,投资建设了很多平台。我们是重资产投资的云计算基础设施的服务机构,通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地方政府会有不同的需求,比如两化融合、产业升级转型的需求,我们这个平台上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例如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

余晓晖:航天科工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哪些方面是你们独有的优势和能力?

贝宇红:自己实践后再去社会上实践

我们的优势其实就表现在安全、自主、可控上。我们集团是三张网,第一张网是国密网,很多东西是涉及到国家秘密的,第二张网是商密网,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第三张网是航天云网。我们最大的特色就是给国家做的一些安保项目,第一要务是必须保证安全。而企业的信息,我们也要保证它的绝对安全。这是第一个优势。

第二个优势,我们自己就是企业,我们知道企业的痛点是什么,我们集团公司有600多家企业,我们提出云制造,但是我们现在还是大力发展智能制造。通过智能制造,把大家先连接到网上,才可能去协同。我们订立的目标是企业内部改造要花8亿元,我们自己先实践,再到社会上去实践,我们要把我们的经验传输给外面的企业。

余晓晖:目前找钢网这种平台模式,在我们工业主要领域是不是都可复制?未来会呈现什么样的前景?

王东:复制找钢网模式需两个条件

伴随着市场的巨变,钢铁企业在这几年内部考核管理也发生了巨变。因为这些巨变的存在,导致相应的信息化管理也要进行改造。但是目前来说,相当多的钢厂还没有完全改变,可能更多的会依赖于外界的支持和帮助。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会把销售、订单、客户集中起来,一定会倒逼上游,比如兼并重组加快,促进上游出现品牌化的企业。像找钢网这种工业互联网实践,只要符合几个条件就可以:第一,这个行业的上游生产方和下游购买方一定要距离比较远,信息不对称严重,这种情况下互联网大有可为。第二,生产的品种要非常复杂、非常多,这样导致了这个行业的货物流通、生产制造等方面信息化管理难度比较大。

余晓晖:和利时产业升级的方向是什么?我们未来能够做到西门子、施耐德这样的水准吗?

朱毅明:希望用户对国货有信心

国内企业,在已经处于一片红海或者毛利率非常低的情况下,是非常难成长起来的。我们只能创新,真正找到用户的痛点。其实我们当时在推我们产品时,都是进口的,在20年前,想汉化不容易,同时我们能够保证用户工作人员在24小时之内就能到达现场,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能保证这一点并不容易。在自动化这个行业,和国外的企业竞争有一定难度,第一我们要创新;第二我们的用户要给我们一些支持,你们要相信我们国产的产品能够做好。

猜你喜欢
工业企业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认证组织
2018上海企业100强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企业名片Enterprises Card
工业技术
7月份工业经济嵩位运行 稳中趋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