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齡社會,誰來承擔

2016-12-14 19:38
澳门月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醫療台灣社會

昔日的大同社會追求:“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老化似乎越來越慢但又越來越快,因為各項科技、醫療的發達,使得很多人能夠不顯老,更能夠延遲身體機能等的衰老,壽命的延長也不再是古來稀有之事。正因如此,全球大多數國家都面臨到人口老化的問題,如果加之新生兒出生率持續低迷,這個問題就演變成所謂的“老齡危機”與“老齡社會”,當社會愈加老化,我們又能做些什麼?

本期焦點直擊邀請到兩岸四地的專家學者、前線專業人士、政府官員、社團領袖一同深入分析兩岸四地共同面臨到的老化危機,更在各種聲音過後期待打造一個健康樂活的老齡社會。在第一板塊“高齡寶島”中,台灣衛生署前署長,素有“大炮”之稱的楊志良教授,指出台灣超低出生率與高速老齡化的雙重危機,提出政府應該針對老齡化努力開拓財源、開發台灣內部人力資源市場,調動老齡積極人群,從而在社會中形成健康樂活的氛圍。第二板塊“港府經驗”中,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心理學系馮海嵐教授指出香港作為全球老化程度第二快的都市的緣由,言明香港目前仍然存在老齡照護的實際困難,但在危機中亦談到銀髮經濟的崛起,凸顯新的商機潮流。

第三板塊“濠江政策”中,澳門社會保障學會監事長鄧玉華博士以多年的實務經驗告訴民眾看似老化減速的數據背後的真相:大量的外地僱員稀釋了高齡老化的比例,更坦言政策必須要根據社會的實際需求而來,有鑒於老化危機的加劇,鄧博士力勸社保制度的改革必須加快進行,澳門不能無止境地透支未來。進入第四版塊“老齡需求”中,長期服務在安老一線的澳門菩提長者綜合服務中心的鄭卓明總監,從老年群體的實際需要出發,建議政府在醫療照顧、安老院舍等層面加大支持力度,更提出探索多種安居養老模式的綜合嘗試。

在第五板塊“產業前瞻”中,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伍芷蕾博士,從老人安居養老的經濟需求與固定資產之間的聯繫,結合當下興起的養老金融概念,探討澳門“以房養老”的新模式,更分析粵澳兩地進一步接軌合作的機遇與挑戰。

每一個人都將老去或已老去,因此如何保持一個健康快樂的老齡狀態,如何打造一個友善永續的老齡社會,值得每一位深深思考。

猜你喜欢
醫療台灣社會
COMPLAINER’S CALAMITY
「九合一選舉」催生的台灣最大黨
醫療糾紛 依法維權 大陸台商對醫療損害責任的法律須知
從盧麗安到王炳忠
「台灣競爭力論壇」談台灣競爭力
2014是「台勞」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