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

2016-12-14 04:05:10郗文倩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行旅太学游历

○郗文倩

游学

○郗文倩

九月是开学季,又有一批新晋大学生离家远行,负笈求学。远方以及即将获得新鲜知识的预期,都会令沉溺应试多年的孩子们对大学生活充满美好的企盼。

以读书学习为目的出行,古人叫“游学”,“负笈”常用来形容这种出行的状态。“笈”是一种竹编器具,用来盛装书本文具。古代交通条件落后,学人背负行李、书籍和文具,跋山涉水,远道寻师问学,往往要经历许多艰辛。白居易《相和歌辞·短歌行二》就描述道:“负笈尘中游,抱书雪前宿。布衾不周体,藜茄才充腹。”这样的旅程,身心都要经历考验。游学之“游”强调地理空间的转换,但同时也包含时间的延续,而正是在此过程中,游学之人往往能获得许多独特的人生体验。

中国古代大规模的游学活动始于东汉,据《后汉书·儒林传》记载,汉光武帝刘秀兴办太学,“诸生横巷,为海内所集”。汉明帝刘庄当政时,甚至亲自临众讲学。上有所好,下必从焉,因此,当时的太学“济济乎,洋洋乎”,许多人甚至匈奴贵族子弟也前来洛阳就读儒家经典。到汉顺帝刘保主政,又扩建太学240240房,18501850室,太学规模可谓宏大,太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多时竟达到三万余人。与此同时,私家教学也形成风气,许多有名的学者兴办私学,归隐避世,专心教授。在这些教学者当中,有许多是师徒相传,父子承继,出现很多教学世家,也吸引万千学子远道而来。

因此,四方求学的学子就成为当时一类重要的流动人口,他们在城镇乡间、田野林莽间负笈行走,对整个社会向学的风气产生很大影响,故无论是家境贫寒的平民儿女,还是高级官宦子弟,许多年轻人都加入到这一游学行列中。比如《后汉书》记载李固之父李郃时任司徒之官,是当时最高官僚“三公”之一,然李固自幼好学,后来索性“改易姓名,杖策驱驴,负笈追师三辅,学五经,积十余年”,最终学有所成,成为四方有志之士倾慕的偶像。

古人认为,经过艰难的行旅生活以追师游学是人生有成的必由之路,一个人当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用时间和空间的延展来获取心灵体验,获得直接经验,增加人生的沉淀和厚度。在这方面比较典型的是汉代司马迁和明代徐弘祖。司马迁在二十岁时有过漫游的经历,到过许多地方。他曾游历韩信故里,听当地人讲,韩信年轻时就胸怀大志,尽管家境贫寒,仍把故去的母亲埋葬在高敞地。司马迁遂到实地探访,果然墓地地势开阔,旁可置万家,证实了传说的可信。他到孔子故居,亲见孔子庙堂车服礼器以及各种还在恭谨实施的礼仪,遂感慨徘徊不忍离去。他还曾亲临屈原沉渊之处,垂泪想见其为人。长期的漫游,大大拓展了他的视野,后来,这些真切的体验和感受都一并写入《史记》当中。徐弘祖即徐霞客,他在二十二岁时开始游历各地名山大川、奇峰险峻,历时三十年足迹遍及现今十九个省区。他一路漫游,一路记录自己的行旅见闻,最终写成《徐霞客游记》,成为一部著名的地理学百科全书。这部书今本四十余万字,据说只是当时日记总篇幅的六分之一。可见,行路生活大大激发了徐霞客的才智。

现如今交通便利,异地求学已经没有了游学的意味,倒是有些较为小众的旅游方式在精神层面与之接近,比如“背包客”(驴友)。这种游历活动提倡花最少的钱,走最远的路,看别人难以看到的风景,强调整个过程的自助和体验,这种行旅方式自有其独特的魅力。

猜你喜欢
行旅太学游历
论汉代述行赋的情景关系布排——兼析其对六朝行旅文学的影响
天中学刊(2022年2期)2022-04-27 06:03:56
汉代太学如何培养治国安邦之才
人民论坛(2018年21期)2018-08-28 02:50:04
月度游记
城市地理(2016年7期)2017-11-02 21:52:36
博物馆之探案游历
嵇康·绝响
扬子江(2016年1期)2016-05-19 23:29:21
蚂蚁帝国游历记
小主人报(2016年4期)2016-02-28 20:49:13
游历阳光西班牙
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 03:43:24
《艺文类聚》人部“行旅赋”类文献研究
人生如行旅,我亦于其中
一场游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