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部分地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模式

2016-12-14 00:58韩智勇谢棹骏张国治程静思陈柏桦施国中
中国沼气 2016年2期
关键词:垃圾处理垃圾农户

张 敏, 韩智勇, 姜 磊, 谢棹骏, 张国治, 贺 莉, 程静思, 潘 科, 陈柏桦, 施国中

(1.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 成都 610041; 2.农业部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0041; 3.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成都 610059; 4.南充市农村能源办公室, 四川 南充 637000)



我国部分地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模式

张 敏1,2, 韩智勇3, 姜 磊4, 谢棹骏1,2, 张国治1,2, 贺 莉1,2, 程静思1,2, 潘 科1,2, 陈柏桦1,2, 施国中1,2

(1.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 成都 610041; 2.农业部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0041; 3.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成都 610059; 4.南充市农村能源办公室, 四川 南充 637000)

文章采用入户访谈调查与发放自填调查为主,文献查阅和媒体宣传调查为辅的方式,重点对北京、南充市、新疆和西昌等地典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和模式,以及群众意愿进行了调研。调查显示,调查区农户对环境污染的感知以水体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为主,83%的调查区生活垃圾均采用填埋处理。农户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政策了解不足,有73%的调查农户对生活垃圾进行混合收集。虽然当前“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市)处理”的城乡一体化的运作模式在全国得以推广,但是由于该模式自身的局限性限制其在山区及偏远农村的应用。因此,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研发经济适用的农村生活垃圾分散处理技术和装置显得尤为重要,以分散处理技术为基点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模式的探索也显得尤为必要。

农村; 生活垃圾; 处理现状; 处理模式; 分散处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的生活水平及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村生活垃圾数量也逐年增多,成分日趋复杂,治理难度大幅度增加[1]。目前,我国农村约有6.5亿常住人口,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1.1亿吨,其中有0.7亿吨未做任何处理,导致农村越来越严重的生活面源污染。

因此,农村生活面源污染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2014年11月18日,在全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提出:全面启动农村生活垃圾5年专项治理,使全国90%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处理,基本扭转农村环境脏乱差的局面,并形成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长效机制。经国务院同意,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央农办、中央文明办、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环保部、农业部、商务部、全国爱卫办、全国妇联等10部门于2015年11月13日联合发文向农村垃圾宣战,这是我国中央政府层面第一个专门针对农村垃圾的文件,打响了五中全会之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攻坚之役,也凸显党中央、国务院破解“垃圾围村”问题的决心。

但是,由于当前尚且缺乏不同地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模式的基础数据,这限制了相关部门有的放矢地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有效治理。因此,笔者采用入户访谈调查与发放自填调查为主,文献查阅和媒体宣传调查为辅的方式,重点对北京、南充市、新疆和西昌等地典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和模式,以及群众意愿进行了调研,以期为我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和新农村建设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

1 调研方法

选取四川省的南充(西充、阆中、南部、营山、嘉陵、高坪和顺庆)和西昌(月华和西乡)、北京市(顺义、怀柔、昌平、密云、延庆、平谷、房山、门头沟、通州和大兴)、新疆自治区(泽普、布依鲁克、库木西力克)等地典型农村,采用入户访谈调查与发放自填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入户访谈调查了13个村、64户,发放自填调查了110个村、306户,共计收回村基本情况调查表123份,生活垃圾处理现状调查表370份(见表1)。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 1)自然与社会经济现状,包括地形、村主要财政来源、交通状况、产业类型、家庭经济结构等; 2)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模式,包括主要环境污染、垃圾处理方式、剩饭剩菜处理方式等; 3)群众认知与意愿,包括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垃圾分类收集与投放的意愿、垃圾处理模式的选择等。

表1 调查问卷访谈与发放情况

2 调研内容与结果

2.1 自然与社会经济现状

2.1.1 地形

调查地区以平原为主(60%),丘陵为辅(32%),山地(7%)和河谷(1%)较少。这主要是由于在平原丘陵地区,农村人口分布相对集中,而且交通更方便,便于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也便于问卷调查的实施。

2.1.2 财政主要来源

调查显示,在经济发达地区,村财政收入来源更加多样化,而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则以上级财政拨款和土地收益(其他)为主(见表2)。调研中发现,由于经济发达和较发达地区经费充足,因此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备,保洁制度建设也更加健全,从而有利于促进垃圾的清运和处理。

表2 调查村财政主要来源

2.1.3 交通状况

四地区调查村总体通村道的比例为51%,通县道的比例为25%,通省道的比例为5%,通国道的比例为19%(见表3)。可见,调查地区交通条件较好,均实现村村通公路,这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表3 调查村交通状况

2.1.4 产业类型

调查地区产业类型以农业为主,其中种植的比例为36%,种养结合的比例为47%,种养和第三产业结合的比例为15%(见表4),这一方面为沼气资源化处理提供了充足的农业废弃物原料,另一方面也为有机生活垃圾的就地消纳提供了充足的环境容量。

表4 调查村产业类型

2.1.5 家庭经济结构

调查村农户家庭经济收入以种植和种养结合为主,各占34%;务工占21%;其他与纯养殖占11%(见表5)。

表5 调查村家庭经济结构

2.2 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模式

2.2.1 农村主要环境污染

农户对环境污染的感知以水体污染(33%)和生活垃圾污染(25%)为主,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空气污染、土壤污染和噪声污染(见表6),可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艰巨。

表6 农村主要环境污染

2.2.2 农村垃圾主要处理方式

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包括农户垃圾桶(袋)和村镇垃圾池(箱)。四地区生活垃圾处理以集中转运填埋为主,占83%;此外燃烧填埋占11%,直接填埋占6%(见图7)。其中有73%的调查农户送村垃圾池,27%的调查农户丢弃在自家房前屋后(见表8)。

表7 村里垃圾处理方式

表8 农户垃圾处理方式

农户产生的剩饭剩菜主要用于喂养家禽,在经济发达地区(北京)由于禁养,也有混入生活垃圾的情况(见表9)。

表9 农户剩饭剩菜处理方式

2.3 群众认知与意愿

2.3.1 垃圾分类收集认知

调查显示,农户的了解情况为:有51%的农户对垃圾分类收集政策表示了解;37%的农户知道一些,但不是很了解;12%的农户不了解(见表10)。可见,若要推进分类机制建设,还需加大对农村环保的宣传力度。

表10 是否了解垃圾分类收集

2.3.2 垃圾投放意愿

村民对步行至村垃圾池可接受时间的范围主要集中在3分钟内,占69%;此外5分钟内占23%,10分钟内占8%(见表11)。

表11 步行至村垃圾池可接受时间

2.3.3 垃圾处理方式选择

农户对垃圾集中处理的支持率较高,达96%(见表12)。

表12 是否支持垃圾集中处理

2.4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

目前,在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大力支持下,以“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市)处理”的城乡一体化的运作模式基本形成,而四川省农村生活垃圾统一清运率相对较高[2],但仍存在简易处理,主要包括集中简易堆放、简易焚烧和沤肥还田等方式[3]。大部分偏远农村没有符合标准的垃圾处理设施,仍以利用废旧坑塘简易填埋为主,尤其是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乡镇和村没有能力提供垃圾处理的服务,通常将垃圾收集后露天堆置,或者任由村民随意倾倒,无序堆放于村前屋后、沟渠河塘、道路两旁[4]。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状况不一,财政支持力度差异较大,收运处理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2.4.1 实地调研模式

调查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在“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市)处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相应的变形,如图1~图5所示,主要包括:村收集—县运输—县填埋处理、村收集—镇运输—镇填埋处理、镇收集—镇运输—镇填埋处理、镇收集—镇运输—镇简易处理与村收集—村运输—村简易处理结合、村收集—区运输—区焚烧处理。

2.4.2 文献调研模式

根据媒体宣传报道,各地结合自身情况,按照减量化原则,也在积极探索农村垃圾源头分类形式,选择最佳资源化利用途径,从而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高度资源化,创新了一些值得借鉴的模式。

图1 村收集—县运输—县填埋处理模式图

图2 村收集—镇运输—镇填埋处理模式图

图3 镇收集—镇运输—镇填埋处理模式图

图4 镇收集—镇运输—镇简易处理与村收集—村运输—村简易处理结合模式模式图

图5 村收集—区运输—区焚烧处理模式图

2.4.2.1 洱源模式

云南洱源县针对城乡差异,全县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实行城乡分开。对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采用“农户缴费、政府补贴、源头分类,桶装收集、定时清运、分类处理”的模式,强制执行垃圾分类收集(见图6)。

图6 洱源模式图

2.4.2.2 龙泉模式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从源头进行分类收集,积极探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新模式。与洱源模式类似,只是在垃圾分类房正面墙上分出4个分类窗口,分别挂着对应的标牌和对应的垃圾内容。

2.4.2.3 丹棱模式

四川省丹棱县探索出一条“因地制宜、村民自治、项目管理、市场运作”的新路子。一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二是农户初分,源头减量,具体如图18所示:全村打破村民小组的界线,按“方便农民、大小适宜”的原则,以邻近的3~15户不等修建联户定点倾倒池;每1~3个组的中心位置联建一个组分类减量池;村收集站建在能通行县上压缩式垃圾车的村道旁,由县环保局直接转运处理(见图7)。

2.4.2.4 雅安模式

四川雅安市根据地形特点,因地制宜,创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机制。一是“五个一”机制,按照县、乡、村、组、户五级联动,分级负责的要求,建立“五个一”的标准,做到“五个统一”:“统一管理、统一标识、统一装备、统一保障、统一操作”。二是“3+4”处理模式, 见图8。三是多项目结合,推动工作进度。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与示范村的建设、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等项目结合起来,多渠道争取配套资金,大力推动农村垃圾分类处置机制建设和加快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池试点建设。

图7 丹棱模式图

图8 雅安模式图

上述这些模式通过垃圾分类处理,对废纸、塑料等进行了回收,厨余垃圾等有机废弃物通过生态堆肥处理变成有机肥料,用于种植蔬菜瓜果,节约又环保,生态又增收,大大减少了垃圾处理量。

3 讨论与分析

3.1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重道远

农民参与是农村社会治理的基本力量,它直接影响社会治理的成败,良好的农民参与可以促进治理主体的自发性成长,是对农民价值主体的检验[5]。调研地区各村采用两种垃圾收集形式,一种是村民自己将垃圾丢至村垃圾池,然后由镇里的垃圾车转运,转运时间是每周或半月一次;一种收集形式是村里聘请保洁员到各户收集后送至村垃圾池,收集频率是1~3天收1次,并由农户每月出2元左右的清运费。如此使农村环境脏乱差的局面得到有效改善,但村民随意丢弃垃圾的现象还是存在,农民自发治理积极性不高。

调研地区村民普遍认为目前的垃圾分类收集政策好,但认为实施好与不好的基本各占一半,而且对生活垃圾分类认知欠缺;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户愿意自己出钱进行收集和处理,欠发达地区的农户大部分愿意出钱进行收集和处理,但都认为处理设施建设需要政府出资。

因此,乡、村对环保工作管理相对软弱以及村民陈旧生活习惯难以短时期根治[6],使得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重道远。

3.2 农村生活垃圾分散处理基础良好

由于 “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市)处理”的城乡一体化的运作模式收运费用较大,挤占了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空间。因此,一些在山区和偏远地区农村,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演变出相应的分散处理模式,值得借鉴。另外,从产业类型看,种养结合比例较高,而且生活垃圾基本上没有进行分类,有机类垃圾占绝大部分,这也为分散处理提供了有较好的原料保障。

3.3 农村生活垃圾分散处理大有可为

从调研情况看,村民普遍支持生活垃圾由村委会集中处理。但由于目前的收运处理模式成本偏大,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的推广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广阔的西部偏远乡镇及分散住户,尚未普及生活垃圾的收运。鉴于分散处理技术和装置可充分利用农村的生活垃圾和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既改善环境又为农户提供能源,使农民得到实惠,从而充分调动群众对垃圾的分类收集和管理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长效机制形成。因此,研发经济适用的农村生活垃圾分散处理技术和装置显得尤为重要。

4 建议和措施

4.1 加强源头分类收集的宣传力度

强制实施农户初分、源头减量的政策,大力推动分类处置机制建设。对全体村民垃圾分类知识进行普及,引导村民将菜叶、果皮、餐厨等可降解垃圾用于沼气化或堆肥处理后作有机肥,对易拉罐、废纸壳、塑料袋等可回收资源自行收集整理变卖,对不可回收垃圾和农户自己不能处理的特殊性生活垃圾分户装袋,选择最佳资源化利用途径。

4.2 实行垃圾处置收费和保洁员制度

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状况,实施每户每月收取2~5元的垃圾处置费。按照各村农户的多少,由村里聘请1~2名保洁员,其报酬可从垃圾处置费中开支,负责生活垃圾清运,固定时间上门收运(报酬高些)或清运村垃圾池(桶)(报酬低些),再按分类分别送至处理。

4.3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借鉴已成功运行的模式,在源头分类的基础上,各地政府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各农户步行3~5分钟的地方多建标明分类的垃圾池(桶)。如此,既可以大幅减少转运成本,又可以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化利用率。

4.4 加强分散处理研发力度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是其重要部分。按现行收集处理模式,不仅政府的投入居高不下,且转运过程、填埋或焚烧不可避免地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很有必要加强研发力度,研发针对不同区域、经济适用的农村生活垃圾分散处理技术和装置,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形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1] 王翎均,梁成华,王 军,等.辽宁省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及处置对策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14(7):1072-1075.

[2] 韩智勇,施国中,谢燕华,魏珞宇,陈子爱,张国治,贺 莉. 四川省农村固体废物的处理现状、特性与农民环保意识分析[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5,37(5):96-102.

[3] 陈群等,杨丽丽,伍琳瑛,等. 广东省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研究[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2(6):51-54.

[4] 张立秋,张英民,张朝升,等.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污染防治技术[J]. 现代化农业,2013(6):47-50.

[5] 耿永志. 农村社会治理的农民参与研究——以垃圾治理为例[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0):513-516.

[6] 张文轩. 新农村环境治理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5,21:114.

Status Quo and Modes of Domestic Waste Treatment in Rural Areas of China /

ZHANG Ming1,2, HAN Zhi-yong3, JIANG Lei4, XIE Zhuo-jun1,2, ZHANG Guo-zhi1,2, HE Li1,2, CHENG Jing-si1,2, PAN Ke1,2, CHEN Bai-hua1,2, SHI Guo-zhong1,2/

(1. Biogas Institute of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Chengdu 610041,China; 2.Key Laboratoary of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Rural Renewable Energy of Ministry of Agriculture,Chengdu 610041,China; 3.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Civil Engineering,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600059,China; 4.Nanchong China Rural Energy Office, Nanchong 637000,China)

Using the method of household interview survey, filling out the questionnaires, combined with literature review and investigation of media publicity, this article conducted a investigation on the status quo of rural domestic waste treatment in rural areas of Beijing, Nanchong, Xinjiang and Xichang.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the farmers’ perception abou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mainly focused on water pollution and domestic waste pollution. About 83% of domestic waste in investigated areas was landfilled. Farmers knew little about policy of garbage classification collection. About 73% of interviewed farmers collected waste in a mixed way. Although the method of “household collection, village concentration, town transportation and county (city) treating” was promoted nationwide, yet it cannot be applied in mountainous areas and remote countryside due to its own limitations. Therefore, it is of vital importance to develop decentralized and economic treatment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rural areas; domestic waste; treatment mode; mode; decentralized treatment

2016-02-24

项目来源: 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NZ0045);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

张 敏(1963-),男,研究员,主要从事厌氧发酵工艺学和农业废弃物处理研究工和,E-mail:zhangmin@caas.cn

施国中,E-mail:brtc666@163.com

S216.4; X705

B

1000-1166(2016)02-0089-08

猜你喜欢
垃圾处理垃圾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垃圾去哪了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NO TIME TO WASTE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垃圾处理要多少钱?
倒垃圾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深圳市7大资源类垃圾处理体系初步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