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梓香,詹 艳,戢艳琼,谢玉波,邱 春
同伴教育对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抑郁病人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李梓香,詹 艳,戢艳琼,谢玉波,邱 春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预后不良的综合征,病程长,发病率高,病人常需反复住院,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1]。抑郁症是CHF并发的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2],约1/5的CHF病人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抑郁[3],使病人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影响其社会功能,甚至导致病情加重,明显增加病人的再住院率及死亡率。研究表明:抑郁症是心力衰竭病人死亡和再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4]。因此,抑郁情绪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心血管医生的重视,采取有效的干预方法有利于改善心力衰竭病人的预后。同伴教育是指与被教育人群相同特点、相同经历,并由掌握一定知识的人对他们提供一定支持与服务[5-7],病人在同伴的教育、支持与督导中自我成长,同伴教育者也处在助人与自助的过程,双方皆能提高对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同伴教育在很多慢性病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本研究将同伴教育应用于社区CHF抑郁病人,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3月十堰市某社区居民中慢性心力衰竭抑郁病人97例。纳入标准:①年满18岁,明确诊断为CHF,病程>6个月;②心脏彩超示左心室射血分数<50%;③未接受过抗抑郁的药物治疗;④无语言沟通障碍;⑤无其他精神疾病;⑥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研究期间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②合并其他严重疾病;③不能配合本研究;④近1年有长时间外出打算。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48例,对照组49例。观察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48岁~78岁(65.72岁±15.61岁);对照组男25例,女24例;年龄49岁~80岁(64.52岁±16.23岁)。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征得病人及家属的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参与社区医务人员举办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活动。
1.2.2 观察组
在参与社区医务人员举办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活动的基础上,再接受由社区同伴志愿者通过集体经验交流、讲课、家访、集体活动等形式提供的指导服务。同伴教育志愿者小组长的招募需符合以下条件:①为人热情,乐于助人,自愿参与;②有较充裕的业余时间;③表达能力强,具备一定文化水平;④有一定组织及管理能力。将符合同伴教育小组长条件的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内容包括:①如何进行心理疏导;②如何进行饮食指导;③如何监测体重;④如何确定活动频率及活动量;⑤如何进行服药指导;⑥如何识别病情加重的临床表现;⑦如何预防疾病的诱因;⑧如何限盐及限水。将培训过的人员进行理论及相关考试后前5名确定为同伴教育小组长,包括4名正式小组长及1名替补小组长。
1.3 研究工具
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8]进行抑郁程度测评,该量表包含20个条目, 4级评分,分界值为53分,53分~62分为轻度抑郁,63分~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9]。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则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WHOQOL)[10],该量表由26个条目组成,通过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4大领域评分来评估病人生活质量,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病人抑郁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抑郁情况比较 例(%)
2.2 两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分
CHF是各类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其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于心排血量下降,导致各脏器供血不足,病人感觉疲倦、乏力、体能下降,生活质量下降[11]。由于诸多原因,很多老人不能同子女一起共同生活,成为空巢老人,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且与人沟通减少,导致部分病人心理负担过重,这些负面情绪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的疏通与干预,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12]。因此,医务工作者在治疗病人躯体疾病的同时,也要关注病人的心理健康。同伴教育志愿者由于与病人有共同的疾病经历,相同的痛苦和困惑,能深刻体会病人的心境,且不受时间及地点的限制,方法灵活,做指导时容易引起病人共鸣,得到病人的信任[13],且团体之间相互交流、相互监督,更有利于病人走出狭小的个人空间,唤起病人的正面情绪,发挥正常的心理防御机制,调节机体内外环境间的平衡,还能加强疾病的自我管理,增强病人的遵医行为。系统规范的服用药物及适当的运动与锻炼能有效提高病人机体耐受力,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活动耐量和心肺功能,还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最终达到稳定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的目的[14]。本研究结果显示:同伴教育可有效改善CHF病人抑郁状况及生活质量。但由于CHF病人被要求避免劳累,所以在选择同伴教育小组长时,也要充分考虑他们的病情,要选择心功能较好、病情较稳定的病人,避免因过度劳累使其病情加重,是进行该类研究的人员必须注意的问题。
我国人口老龄化提前到来,社会处于转型期,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卫生人才资源远远不足,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如何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弥补这种不足,也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1] 牛家兰.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2,5(3A):110.
[参考文2] Jiang W,Krishnan R,Kuchibhatla M,etal.Characteristics of depression remission and its relation with cardiovascular outcome among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from the SADHART-CHF study)[J].Am J Cardiol,2011,107(4):545.
[参考文3] 华先平,胡锦全,曹政,等.7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发抑郁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心肺血管病杂志,2011,13(7):595.
[参考文4] Reutlinger J,Müllertasch T,Schellberg D,etal.Depression,social support and complianc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J].Psychother Psychosom Med Psychol,2010,60(9-10):380-384.
[参考文5] 康晓凤,李峰.慢性病同伴支持模式的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教育,2012,28(3):219-222.
[参考文6] 吕姿之,高源.艾滋病/性病/安全性行为同伴教育项目评价设计[J].中国健康教育杂志,1999,15(11):5-8.
[参考文7] 羊丽芳,孟受凤,程芳.同伴教育在永久结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1):3796-3798.
[参考文8] 戴晓阳.常用心理评估表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33-155.
[参考文9] 段宝珍.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3):85-86.
[参考文10] 范恩芳,孙凤仙.社区居民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相关性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2):1132.
[参考文11] 刘艳.认知行为干预对心力衰竭患者负性自我概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4):14-16.
[参考文12] 周健.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4):79.
[参考文13] 张慧敏,朱丽丽,张海洋,等.同伴教育在社区高血压病人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护理研究,2010,24(7B):1819.
[参考文14] Davies EJ,Moxhan T,Rees K,etal.Exercise based rehabilitation for heart failure[EB/OL].[2016-05-05].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0(4):CD003331.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14651858.CD003331.pub3/abstract.
(本文编辑王丽 寇丽红)
Influence of peer education on emo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community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complicated with depression
Li Zixiang,Zhan Yan,Ji Yanqiong,etal
Taihe Hospital of Shiyan City of Hubei Province,Hubei 442000 China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对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抑郁病人的影响。[方法]选取十堰市某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抑郁病人9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8例,对照组49例。两组病人均参与社区医务人员举办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活动,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再接受由社区同伴志愿者提供的指导服务,比较两组病人抑郁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同伴教育能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抑郁病人的情绪状况及生活质量。
同伴教育;心力衰竭;抑郁;生活质量
Objective:To probe into the influence of peer education on community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depression.Methods:A total of 97 cases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patients depression in a community in Shiyan city were selected and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8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9 cases.Both groups of patients took part in health education and psychological guidance organized by community medical staff,meanwhile the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guidance service provided by community peer volunteers.The scores of depression and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both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The incidence of depression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 Community peer education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emotional state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complicated with depression.
peer education;heart failure;depression;quality of life
2015年十堰市科技局研究项目,编号:15Y21。
李梓香,主管护师,本科,单位:442000,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詹艳(通讯作者)、戢艳琼、谢玉波、邱春单位:442000,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
R473.2
A
10.3969/j.issn.2095-8668.2016.04.003
2095-8668(2016)04-0202-03
2016-06-01;
2016-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