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单侧下肢萎缩一例

2016-12-14 07:04黄刚周超吴晓牧
关键词:肌萎缩周径腓肠肌

黄刚 周超 吴晓牧



良性单侧下肢萎缩一例

黄刚 周超 吴晓牧

良性单侧下肢萎缩;肌肉病理;磁共振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34岁,主因“左下肢小腿肌萎缩伴轻度无力麻木10年、左下肢酸胀2个月”于2015-08-27入作者医院。患者于2005-06 无明显诱因感左下肢轻度的无力及麻木不适,当时患者双下肢粗细相当(与平时一样),未发现双下肢萎缩变细,于2005-08发现左侧小腿肌肉萎缩,无肌肉疼痛及肌肉跳动,无头晕、头痛、复视、口齿不清、吞咽困难及其他肢体无力。自2005-08起患者上述症状无明显加重,2012-10发现左踝关节处感疼痛(不影响行走)而至当地医院就诊,行腰椎MRI示:生理曲度存在,腰椎体缘没见骨质增生,硬脊膜囊未受压,黄韧带无增厚,所见脊髓形态、信号未见异常;左侧踝部X线片未见异常。当时未诊断明确,未予治疗,20 d后左踝关节处疼痛自行缓解,患者遂未再就医。自2015-06起,患者稍感左下肢酸胀,而左下肢小腿肌萎缩及无力麻木无明显加重,于2015-08-27至作者医院就诊。患者否认有家族遗传史。入院体检:神清,智能检测正常。脑神经检查正常,颈软,双上肢及右下肢肌张力、肌力正常,腱反射(++),无肌肉萎缩,左下肢肌张力正常,肌力5-级,腱反射(+),左小腿腓肠肌萎缩(图1),左侧髌骨下1 cm处小腿周径30 cm, 6 cm处小腿周径29 cm,右侧髌骨下1 cm处小腿周径33 cm,6 cm处小腿周径35 cm,双侧小腿腓肠肌对比,左侧腓肠肌肌容积明显小而且不饱满,质地较硬弹性差。四肢深浅感觉正常,共济失调检查正常,双侧病理征阴性。肝肾功能、肌酶、风湿免疫系列、肿瘤系列筛查均正常。四肢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示:双正中、尺、胫后、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波幅、潜伏期均正常;双正中及双胫后神经F波出现率、潜伏期正常;四肢(双侧三角肌、肱二头肌、拇短展肌、伸指总肌、胫前肌、股四头肌、腓肠肌)、胸锁乳突肌及左脊旁肌(第4、5腰椎及第1骶椎)针极肌电图示:静息时各肌未出现自发电位,小力收缩时各肌平均时限、波幅正常,大力收缩时各肌均呈混合相。双侧小腿MRI(2015-09-01)(图2)示:左侧小腿各肌群肌肉体积明显缩小,肌间隙增宽,腓肠肌及比目鱼肌萎缩为甚,右侧小腿肌肉未见异常。腰椎MRI示(2015-09-01):未见异常。左侧腓肠肌病理(图3)示:神经源性损害(可见部分整束肌纤维萎缩,呈角型化或小角型化,并可见极小纤维、核内核纤维、固缩核聚集)。经排外了腰椎病变、运动神经元病及脊髓性肌萎缩,诊断为良性单侧下肢萎缩(benign monomelic amyotrophy of lower limb,BMALL),患者未经治疗出院,建议患者加强患肢功能锻炼。于2016-03-15电话随访,患者出院后坚持加强左下肢锻炼,现左下肢酸胀感已经基本缓解,左小腿肌萎缩及肌力维持入院时的情况。

图1 患者双小腿正面图:左小腿萎缩(图中箭头所示),左侧小腿周径:髌骨下1 cm小腿周径30 cm,6 cm处小腿周径29 cm;右侧小腿周径:髌骨下1 cm小腿周径33 cm,6 cm处小腿周径35 cm

图2 患者双侧小腿肌肉MRI(横断位,2015-09-01)表现:可见左侧小腿各肌群肌肉体积明显缩小,肌间隙增宽,腓肠肌及比目鱼肌萎缩为甚,右侧小腿肌肉未见异常

图3 患者左侧腓肠肌病理表现(HE×400):可见部分肌纤维萎缩,萎缩的肌纤维呈角型化或小角型化(A图中白色箭头所示);可见整束肌纤维萎缩,部分萎缩的肌纤维呈角型化或小角型化,部分严重萎缩的肌纤维呈极小纤维(B图中白色箭头所示)、固缩核(B图中黑色箭头所示)。A、B图所示为同一肌群中两束萎缩程度不同的肌纤维,B束肌纤维萎缩程度较A束肌纤维更严重

2 讨论 1984年Riggs等[1]首次报道该病。Uncini等[2]把该病命名为“良性单侧下肢萎缩”(BMALL)。BMALL是一种罕见疾病但预后良好,多为男性发病,隐匿起病,缓慢发展,其临床表现为主要累及单侧下肢肌肉,以小腿的腓肠肌、比目鱼肌损害严重,胫前肌轻度受累,也可累及大腿肌,可伴有轻度的肌无力,但肌肉萎缩和肌无力症状不相平行,感觉未受累。目前原因不明,但BMALL的肌肉萎缩已经被证实为神经源性损害所致。Uncini等[2]认为该病是运动神经元病或脊髓性肌萎缩的变异性,但Nalini等[3]随访了279例该病患者,并未发现有转变为运动神经元病或脊髓性肌萎缩者。

本患者为女性,其临床表现和文献报道一致,患者无意发现了左下肢肌肉萎缩,发展很缓慢,而10年以来左下肢一直是稍感无力无加重,不影响生活,肌萎缩和肌无力不相平行。体检左下肢腓肠肌萎缩,腱反射减退,无病理征及客观的感觉障碍,实验室检测未见异常,符合BMALL诊断。

BMALL的肌电图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可见受累肌肉静息时可见纤颤电位及正锐波,小力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波幅增高、时限延长等改变,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常[4]。有文献报导患者中98.4%肌电图有异常,仅少数患者肌电图为正常表现,其原因目前尚不明[5]。本患者的肌电图表现正常。另外,BMALL患者肌肉MRI检测没有特异性表现,但可发现患者小腿甚至大腿肌肉萎缩的分布情况,还可发现无临床症状的肌肉萎缩,甚至能够了解深部肌肉萎缩的程度及分布情况[4]。本患者体检仅发现左侧小腿的腓肠肌萎缩,双下肢肌肉MRI则发现左侧小腿各肌群均有萎缩,以腓肠肌及比目鱼肌为甚,这表明肌肉MRI检测可能弥补体检及肌肉活检的不足。

BMALL的肌肉病理通常表现为神经源性肌萎缩,但无特征性改变,因此肌肉病理不是诊断BMALL的金标准,但在其诊断方面又非常重要,可以排外炎性肌病、代谢性肌病及遗传性肌病等肌病所致的肌肉萎缩。本患者的肌肉病理表现与文献[4]相符,可见肌纤维萎缩,呈角型化或小角型化,萎缩严重的肌纤维表现为极小纤维、固缩核聚集。

综上,此类BMALL病例国内文献报道较少,期望通过对本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相关文献分析,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1]Riggs JE, Schochet SS, Gutmann L. Benign focal amyotrophy variant of chronic spinal muscular atrophy[J]. Arch Neurol, 1984,41(6):678-679.

[2]Uncini A, Servidei S, Delli Pizzi C, el al. Benign monomelic amyotrophy of lower limb: report of three cases[J]. Acta Neurol Scand, 1992,85(6):397-400.

[3]Nalini A, Gourie-Devi M, Thennarasu K, et al. Monomelic amyotrophy: clinical profile and natural history of 279 cases seen over 35 years (1976-2010)[J]. Amyotroph Lateral Scler Frontotemporal Degener,2014,15(5-6):457-465.

[4]喻绪恩,王训,韩咏竹,等.良性单侧下肢萎缩的临床特点[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2,25 (3): 235-237.

[5]Yavuz H.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of benign monomelic amyotrophy[J]. Turk J Pediatr,2012, 54(3): 320.

(本文编辑:邹晨双)

本刊关于投稿中普通线图制作的几点要求

线图是用线段的升降来说明某事物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或某现象随另一现象变迁的情况,适用于连续性资料。纵横坐标轴都是算术尺度的线图称普通线图。

普通线图主要绘制要求如下:(1)横轴表示某一连续变量(自变量),例如时间、年龄等;纵轴表示因变量,例如某种率或频数。(2)横轴尺度由左向右,纵轴尺度自下而上,数量由小到大,等距标志,两轴顶端不画箭头(箭头只在表述定性变量,没有给出具体标值的情况下使用)。纵轴尺度一般自“0”开始,也可以不从“0”开始。(3)坐标应有标目,同时注明单位(法定计量单位)。标目的书写应注意与相应坐标轴平行,一般沿坐标轴外侧居中书写,纵坐标标目书写时字的方向应与纵坐标垂直,字顺自下而上,如右侧也有纵坐标,书写原则相同。(4)标值线一般放在坐标轴线内侧,长短粗细一致。标值写在坐标轴线外侧,为避免标注过密,可只标注奇数、偶数、5的倍数等。标值过大或过小时,可改换计量单位,或用10的幂次项乘标目的单位,以放大或缩小因子的办法简化标值数字,尽量不超过三位数,或小数点后不超过1个“0”。要防止选用不完整的数值。(5)同一图内不应有太多的曲线,最多不超过5条,以免观察不清。(6)图内曲线应按实际数字绘成折线,转折处与相应标值对准,不能任意改为光滑曲线。

10.3969/j.issn.1006-2963.2016.04.020

330006 江西省神经病研究所;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吴晓牧,Email:wuxm79@163.com

R746.4

D

1006-2963(2016)04-0304-2

2015-11-21)

猜你喜欢
肌萎缩周径腓肠肌
肌肉萎缩真有那么可怕吗
四肢骨折后张力性水疱的处理方法
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膝关节容积率与术后早期膝关节活动度的关系研究
桃红四物汤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
综合性疼痛护理干预促进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探讨
首儿所关爱脊髓性肌萎缩症儿童
两种肌萎缩侧索硬化基因表达谱差异性比较
带腓肠肌的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
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康复训练胫骨前肌和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自主呼叫装置的设计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