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那年在上海的八天七夜

2016-12-14 08:38陈佩珍
大江南北 2016年12期
关键词:大总统孙中山上海

□陈佩珍

孙中山:那年在上海的八天七夜

□陈佩珍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67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伟大飞跃,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今天,我们可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我们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和继承他的宝贵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为他梦寐以求的振兴中华而继续奋斗。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150周年诞辰大会上的讲话

2016年11月12日,是中国革

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50周年诞辰。孙中山先生毕生致力于国民革命,为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统一而奋斗。鲁迅先生曾写下这样的纪念文字:“中山先生的一生历史具在,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了还是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也没有满足过,没有安逸过,仍然继续着进向近于完全的革命的工作。直到临终之际,他说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在从事革命活动的40余年中,孙中山先生曾先后27次到过上海。从辛亥革命筹组南京临时政府,到撰写著作《建国方略》并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促成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等,都与上海息息相关。

“上海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中心舞台之一,就国内来说他在上海待的时间比在老家省会城市广州待的时间都要长。上海于孙中山先生,是政治最辉煌的地方,是爱情最甜蜜的地方,也是思想理论趋向成熟的地方”,东华大学教授、上海中山学社副社长廖大伟对笔者说。

孙中山先生从1911年12月25日海外归来抵达上海直至翌年1月1日离沪赴宁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其间有八天七夜。当笔者在上海图书馆近代文献阅览室里翻阅当时的《申报》时,时光似乎一下子被拉回到了100多年前的那个阴雨天……

抵沪当日,全市欢腾

1911年12月21日晨,孙中山自海外搭乘英国“特凡哈号(Devanha)”邮船回国抵香港,受到广东都督胡汉民、广东财政部副部长廖仲恺和陈少白等热烈欢迎。胡汉民力劝孙中山留在广东整顿军队,但孙中山坚决表示人群。全市在欢腾的气氛中,各街道均悬旗以示欢庆,上海军政和各界人士分别召开欢迎大会。

孙中山先生1911年12月的留影

孙中山到达上海后,先是由“江利轮”专用汽艇将其接至租界码头,然后乘坐汽车驶往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哈同公馆。孙中山在哈同公馆接见了伍廷芳、黄兴等来客约30人,后于下午2时30分前往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100号伍廷芳寓所,并一直停留至下午4时20分。晚上孙中山在戈登路(今江宁路)7号庞青城家与友人共进晚餐,至夜晚11时离去。孙中山当时住在宝昌路408号(今淮海中路650弄3号)的一幢3层楼西式洋房。

王耿雄在他的《孙中山与上海》一书中,称“宝昌路408号”孙中山行馆在1987年被发现是很有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我们知道,孙中山在上海筹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政府的会议,就是在这个行馆召集的。虽然孙中山这次在上海行馆仅仅停留短暂七天,但他在这里成立‘主持对内对外大计’的政府,进行了一系列重要活动,却为上海革命斗争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12月25日当天的《申报》要闻版也对孙中山抵沪作了报道。《申报》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被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北上赴上海组建政府,并邀胡汉民同行。

12月25日晨,孙中山所乘英邮船驶抵吴淞口。前往码头迎接孙中山的有沪军都督陈其美、民政总长李平书、商务总长王一亭,还有在上海的同盟会领导人黄兴、宋教仁等。孙中山的到来,受到了上海人民的热烈欢迎。从当时的资料记载可知,孙中山抵沪当日,上海三马路(今汉口路)外滩海关码头上站满了欢迎的

在沪主持“对内对外大计”

孙中山将上海作为归国后的第一站,早在伦敦时就已确定。孙中山途经香港时完全可以从香港到广州,广东都督胡汉民也力劝他留下。胡汉民说,先生若去沪宁,必被推戴为大总统,那里兵无可用,号令难行,无所作为,“元首且同虚器”,不如“留粤”整训军队,然后举兵北伐,乃可成就统一大业。但孙中山说:“我若不至沪宁,则此一切对内对外大计主持,决非他人所能任。”

自各省代表会议定都南京以来,上海即成了过渡时期的政治中心,既是同盟会大本营,也是众多精英的集聚地。

抵沪后,孙中山开始为组建新政府做准备工作。抵沪次日,孙中山主持召开了同盟会的最高层干部会议,讨论总统制与内阁制之取舍,决定总统之人选。当时决定了三条措施:一、改正朔为阳历;二、起义时以黄帝纪元,今应改为中华民国纪元;三、组织政府采用总统制。

孙中山把“改用阳历”放在首位,在12月27日的南京各省代表联合会上有代表对这项措施表达了疑虑:“此问题关系甚大,因中国用阴历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习惯,如毫无准备,骤然改用,必多窒碍,似宜慎重。”

但是孙中山坚持要改用阳历,他说:“从前改朝换代,必改正朔,易服色。现在推倒专制政体,改建共和,与从前换朝代不同,必须学习西洋,与世界文明各国从同。改用阳历一事,即为我们革命成功后第一件重大的改革,必须办到。”

孙中山竭力改用阳历,并将其看作是辛亥革命后的第一件重大改革之举,正反映了孙中山先生开放的政治意识和更新的历史理念。

“勠力同心”,以达共和

12月29日,同盟会在南京路外滩汇中饭店(今和平饭店南楼)举行欢迎孙中山大会。会上,孙中山首次在国内发表了三民主义的演说:“本会持三大主义,倡导于世。今民族主义、民权主义二者虽已将达,而欲告大成,尚须多人之努力。况民生主义至今未曾着手,今后之中国首须在此着力。”

也在这一天,17省代表在南京选举产生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和黎元洪、黄兴同为候选人的孙中山以16票的绝对多数当选。

《申报》发了专电:“南京各省代表会今日(初十)上午9时正式选举临时大总统,共到代表17省,鄂、湘、粤、桂、苏、浙、皖、赣、闽、晋、陕、滇、蜀、汴、鲁、奉、直并华侨计45人。以汤尔和为主席,有被选举权者孙文、黎元洪、黄兴三人,共投19票,孙文得16票当选为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两票,黄兴一票。”

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的代表《民立报》头版特发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文及其家人肖像”、“孙大总统及其公子肖像”“公子科肖像”、“二女公子,长名娫,次名婉肖像”。全国各地和海外各地祝贺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的电文纷至沓来。

《民立报》对促成辛亥革命的发生、发展,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当时国内政治形势十分复杂,奄奄一息的清政府起用袁世凯,立宪党人虽赞成革命但也有自己的打算。孙中山看到此种局面,在上海《民立报》亲笔手书中文题词:“勠力同心”。

值得一提的是,孙中山在上海期间,公共租界当局也密切注意其行踪,并记录在《警务报告》和《警务日报》中。关于孙中山在沪期间的社交范围有多大?从租界12月28日的报告中可见一斑。报告称:“彭济时(即庞青城)昨晚在戈登路7号设宴招待30位宾客,内中有伍廷芳博士、孙逸仙博士、黄兴将军、陈其美都督、苏州都督程德全、温宗尧、黄膺白、胡汉民,4位日本人以及郝门李将军及其夫人。”孙中山在上海的社交圈很广,国外有日美英法等政界、民间和记者人士,国内有同盟会员、原立宪党人、官员、议和代表、地方绅商、广东老乡和帮会中人。

1912年元旦,上海北火车站彩旗飞扬、军乐雄壮。孙中山身穿黄褐色呢质军服,头戴嵌有红边的军帽,偕胡汉民、庄思缄、荷马李及随同人员数十人乘专列离沪赴宁。王耿雄在他的书中对这次热闹非凡的欢送场面也有描述:“上海军政要人及各界人士赴北站欢送者数千人,有沪军都督陈其美、外交总长伍廷芳、民政总长李书平,还有共和宪政会会员,南市商团代表叶惠钧及南北各军士团等均至车站欢送。闸北民政局派马队、警卫队,各区派军警一排在场护卫。群众咸齐集车站附近瞻仰,脱帽致敬。上午11时,载送孙中山赴南京的专车徐徐离开上海,一时鸣炮致敬,热烈欢呼‘共和万岁’之声,响彻云霄。”

在孙中山赶赴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当天,《申报》全版套红,以示庆祝,头版就刊满了社会各界对孙中山就任的贺词,并且发表大字标题:《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文今日履任》。

猜你喜欢
大总统孙中山上海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孙中山的绰号
中华民国“大总统”制始末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
孙中山彰显气度
欢乐上海迪士尼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从舆论导向看武昌起义后的“拥袁弃孙”
民初《大总统选举法》出台的条件与原因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