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敏坤++屈云东
摘 要:本文研究视知觉组织原则在文字设计中的运用。以格式塔视知觉组织原则为基础,从视知觉的接近性原则、相似性原则、闭合性原则以及图与底关系四个层面来阐述视知觉组织原则对文字设计的启示。文字设计可从格式塔的视知觉组织原则中汲取灵感,让文字这一特殊图形符号尽可能准确、完整并且更加形象地将文字语义的传达给看者。科学地合理地运用格式塔原理,以多样并富有变化的组织形式来满足人们的视知觉需求,从而为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而服务。
关键词:文字设计;接近性;相似性;闭合性;图与底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2-0030-01
文字是语言的构成符号,文字即符号,文字即图形。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字体的广泛应用,人们对文字的需求己经不单纯是停留在简单的识别和单纯的使用上,更是为了满足设计人员所需要的视觉效果服务的,是为了表达更深层的含义而设计的。
格式塔心理学的原理中心概念是知觉的组织。根据格式塔学派的观点,所有知觉都是有组织的,组织单位的形成和图形在背景上的出现,都是基于内在基础规律上的。组织的过程是将某些元素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感觉到整个单位,这不仅是组织过程的结果。一些格式塔心理学家通过对知觉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形成格式塔的组织原则:接近性原则、相似性原则、闭合性原则以及图与底关系原则等。
一、视知觉接近性原则与文字设计
接近性原则是指刺激在空间或时间彼此接近时,容易组成一个整体。就像桌上散置很多双筷子,其中两支较为接近,则被倾向于视为一双。在文字设计中,为增加文字的整体性,可以简化文字特征,把这些笔划进行归类。如进行组合设计文字时,将各个文字的笔画、形状加以适当的变形处理,使之彼此在外形轮廓、位置、方向上等趋于一致,以达到整体统一的效果。当涉及的文字较多而且需要表达整体含义时,也可以运用接近性原则,将文字按照一定的秩序排列,形成一个新的整体。
二、视知觉相似性原则与文字设计
考夫卡提出:如果元素间的距离相等,但颜色有异,那么颜色相同的元素就自然形成整体,这说明相似的部分容易组成整体。这就是视知觉的相似性原理。这种视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双胞胎在人群中比较引人注目,装着统一校服的学生显得更加整齐。在文字设计中,运用相似性原则能使设计的文字具有更好的形态辨识和记忆功能。为增加文字的整体性,文字的特性可以进行统一的变化处理,可以将文字的笔划统一变形,也可以将文字的整体进行变形,或者将文字中其中某一方向的笔划统一变形。
三、视知觉闭合性原则与文字设计
格式塔原则的另一个知觉组合原则就是闭合,闭合是人所具有的一种知觉感受,它为知觉图形提供完整的定界的形式。卡尼察则认为,一个残缺的图形之所以能被看成一个隐形的三角形,是因为我们能外延或增添空缺的轮廓。不管怎样,人类确实具有对“完结假设”的推论倾向,虽然有缺口,但看的人往往忽略其缺口而视为封闭的整体。将这种完形的闭合性运用到字体设计中,往往能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
四、视知觉图底关系原则与文字设计
人的感知系统所做的最基本的区分就是把图形和背景区分。一般情况下,图形具有清晰的轮廓,或有不同的背景亮度和颜色,能衬托出来被明显地感受到,而背景则起着烘托云月一样的作用。如果图形与背景区别很大,就容易被感知;相反,区别越小,图形和背景就不容易被区分。但有时候图与底之间的界限很难确定,这取决于个体以何种方式来组织它、看待它。在一些复杂的场景中,有些图形突出来容易形成被感知的图形,而其它对象则成为次要地位的背景。文字的整体感,也可以通过图和底的交互关系来体现。字体图形的正负形也往往是设计中经常用到的创意点,对于字体来说,正形指那些笔划、字角、结构等我们能够直接看到的文字组成部分。负形是指除正形其余空白的部分。字体负形影响着正形的存在,如果把负形的形状比喻成广阔的空间,那么正形就是来切分这个空间。
五、总结
格式塔心理学中的视知觉是这一学派最成熟也是人们最熟悉的理论,特别是运用在文字的设计中,文字图形应尽可能简约、完整,并把信息准确的传达给看者。信息能否被接受,与图形能否和人的心理信息接受能力相关。
视觉传达设计的心理机制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格式塔原理来解释,它为视觉传达设计铺垫了一种很好的理论基础。而一幅好的视觉传达设计只做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设计师们还要解决更深层次的象征意义—— 文化、心理结构。因此,我们的视觉传达设计要科学地合理地运用格式塔原理,扬其长,避其短,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为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腾守尧主编.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库尔特·考夫卡(美).李维(译).格式塔心理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E·H·贡布里奇.范景中,杨思梁,徐一维(译).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9.
[4]大光.创意字体构成——字体创意的构思、形式、手法[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5]鲁道夫·阿恩海姆.郭小平,翟灿(译).艺术心理学新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