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青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党员进出机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完善大学生党员进出机制的对策建议。要严格把好入口关,创新发展党员的工作机制;疏通出口,健全青年学生党员退党机制。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党员;进出机制;完善对策
党的十八大提出“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具有重要意义。但现在党内存在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党员发展入口不严、管理机制不健全、部分党员理想信念不坚定、组织纪律性不强、思想腐化堕落等问题,因此从严治党要求下健全党员的进出机制是新时期党内建设的当务之急。
党员进出机制是在党的领导下,在革命、建设过程中不断总结而建立起来的,依据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党章。2013年7月2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宣传部、中共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该文件指出,必须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2014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体现了从严治党的决心。如何在从严治党要求下健全青年学生党员的进出机制,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本文对此进行交流和探讨,为推进高校各级党组织的党员管理工作,进一步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提供借鉴。
一、大学生党员进出机制的现状分析
1、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进出机制面临的新情况
新时期,我们党的队伍结构、执政环境、所处的历史地位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健全党员进出机制面临很多新的情况。
首先,党员是否合格的标准难以具体化。在改革开放期间,邓小平明确提出执政党应该是什么样的党,什么样的党员才合格的问题,他指出:我们党如要恢复优良的传统和作风,需要解决党员合格与否的问题,合不合乎党员的资格、条件,是新老党员共同面临的问题。邓小平强调:“对那些不合乎党员条件、不履行党员义务的党员,要进行教育,经教育不改的要采取措施。” 新时期虽然党章对党员的义务做了明确的规定,但由于党员职业多样化,对不同行业党员的要求难以具体化。
其次,伴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考验党员的环境发生根本的改变,党员的实践动力越来越弱。在实践中考验党员是决定党员进与出的重要条件,在革命斗争时期,残酷的斗争环境对党员的考验单纯、直接,但在和平执政时期,总的来说,党员接受的考验不那么的直接和明显。考验党员的环境发生根本的改变,促进党员新陈代谢机制的实践动力减弱了。
再次,党员队伍的年龄构成和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面临新情况。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全国党员总数达到8875.8万名,现有基层组织441.3万个,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党员占总数的25.39%,新党员、青年党员增加明显。同时,党员队伍也需要面对老龄化问题。由于很多因素的影响,党员队伍里存在一些现象,这些现象与党员保持纯洁性、先进性不一致,部分党员理想信念单薄,不参加甚至不过组织生活,精神萎靡不振。上述问题都是健全青年党员进出机制面临的新情况。
2、大学生党员进出机制现状
根据2014年党内统计的数据,2014年全国发展党员数量205.7万人,其中大学生党员76.7万人,约占发展数量的三分之一,大学生党员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高校在学生党员进出方面的管理上手续比较完整。新生共青团员入学后第一学期即可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由学生党支部考察同意之后,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通过学习党章加深对党的理解,党课考试合格颁发党课结业资格证书。入党积极分子考察期满之后,可以申请发展为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考察期为一年,考察期内不出现重大过错,一年后可如期转正。在高校青年学生党员的出口管理上,党章规定正式党员在六个月内不参加党内活动,不按期缴纳党费,则将其视为自动退党。
二、大学生党员进出机制存在的问题
1、高校对大学生党员发展的入口把关不严
(1)片面追求发展数量,入党门槛相对比较低。在一些大学里,大学生党员入党的标准比较低,党支部片面追求党员发展的数量,在审查发展对象时不重视平常表现的考察,对学生的政治信仰、思想政治素质、入党动机把关不严,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和工作表现,甚至在一些发展环节省略或补手续,影响了大学生党员队伍质量的整体提升。
(2)部分大学生加入党组织的动机不纯,对党员的理解不深刻,党员意识不明确。当前大学生党员在入党方面的动机主要存在两种类型:第一是盲目从众型,一些学生看到身边同学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也跟着递交,对于为什么入党则不做深入考虑。第二是急功近利型,部分高校学生为了今后找工作可以进入公务员系统,可以被优先选择而着急入党。以上两种情况的大学生为了入党而入党,这样做有损党组织的模范性、先锋性形象。
(3)大学生党员在发展中的程序大多趋于形式化,对发展程序的执行不够严格。部分高校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要求不高,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训的安排较为松散,在考勤上管理不严,课程质量不高,很难深入学习党的理论,而结业考试不难,通过率很高,所以党课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4)党员的管理监督不到位。普通高校党员数量的不断增加,在管理监督方面工作的难度在不断加大,导致部分高校学生党员群体松懈,监督不力,纪律松弛。
(5)党务工作者素质不高,业务不熟悉,对入党人不能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党务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各部门发展党员的标准不一,高校基层党务人员忙于教学科研行政工作,很多为兼职的党务工作者,多数对思想政治理论钻研不深,工作缺乏经验,无法给党组织提供翔实的评价材料。
2、大学生党员出口渠道不畅通
(1)在大学里,学生党支部对不合格党员的清理力度不够。高校中部分学生党员在转正之后对自己放松要求,与转正前判若两人,而个别学生党支部对学生党员动态了解不及时,很少与学生党员谈心,导致少数消极分子不能被及时发现,对学生党员的清退力度不够。
(2)民主测评趋于形式化,对不合格学生党员界定不准。党章规定,党员缺乏革命意志,不能够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条件应劝其退党。高校的民主测评执行难度大,很难界定不合格党员。
(3)学生党员退党机制有待健全。大多数高校都有严格的入党机制,提出各方面表现优秀,符合条件的优秀大学生才可以被发展成中共党员,但对于学生退党没有明确的规定,也很少出现大学生退党的现象,部分大学里的毕业生已经出国,党组织关系暂存学校,但几年不与组织关系所在学校联系,依然保留其党籍。不合格党员退党的处理缺乏可操作性,退党机制有待健全。
三、完善大学生党员进出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1、严格把好入口关,创新发展党员的工作机制
(1)不盲目追求学生党员的数量,提高入党门槛。高校应提高学生党员的进入标准,从源头抓好,以党员的严格标准考察审核,真正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2)端正学生入党动机,从新生抓好入党的思想意识。可以在新生的入学教育中加入入党流程说明,详细介绍入党流程和具体的要求,让学生认真考虑是否要加入党组织,而对于有急功近利想法的同学,一律将其拒之门外。
(3)规范党员发展程序,严格按程序办理。高校在推优入党的各个环节要严格把关,凡程序不符合的,一律不予审批。同时,要不断创新党课培训内容,以学习党章为中心,创新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性课程,提高党课质量。
2、疏通出口,健全青年学生党员退党机制
(1)强化对正式党员的管理,建立严格的正式党员监督管理机制。成立党员监督小组,党员之间可以互相监督,互相鼓励,鼓励同学们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监督,多提意见。
(2)创新民主测评方法,正确界定不合格党员。高校党内的民主测评应定期半年举行一次,对党员的管理可以按照“一周一小计,一季一公开,半年一评议”来开展,结合个人自评、党员互评、民主测评三个环节确定优秀、合格和不合格等次,对不合格党员进行教育,从源头上解决不合格大学生党员的问题。
(3)健全青年党员退出机制,制定合理规章制度,对大学里不合格的学生党员进行处理。健全党员自请退党、自行脱党、组织劝退、开除出党、荣誉退出等不同情况的退出机制,针对学生党员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方法的处理。对高校不合格党员的处理要有理有据,严格按照程序,这样才能不断健全大学生党员的退出机制。
综上所述,在从严治党要求下建立健全青年学生党员进出机制是从整体上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的重要举措,是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纯洁性的根本保证。在新时期,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结构的变革、经济的转型、利益结构的调整、思想观念的改变,为我们党的队伍建设提出了很多新的课题和挑战,党员队伍入口不严,出口不畅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成为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http://fjdj.fjsen.com/2013-03/20/content_ 10917384.htm.
[2]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69.1106.
【作者简介】
苗 青,国际关系学院外语学院教师,中央民族大学文学博士,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