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通过对新疆新和县扶贫开发工作的调研,了解其近年来扶贫开发的主要做法,分析其到2020年完成脱贫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了扶贫开发的对策建议:从思想入手,坚持扶贫先扶志;加强技能培训,让农牧民致富有本领;以民生为着力点,不断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以产业为支撑,提升农牧业特色化。
【关键词】 新和;扶贫开发;调查
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天山南麓,东隔渭干河与库车县相望,北隔勤格山与拜城县相邻,南连沙雅县,总面积8223平方公里。辖6乡2镇110个行政村,总人口17.2万人,农业人口13万人,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县。由于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经济社会发展较为滞后,辖区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目前该县有扶贫开发重点村49个,贫困人口4.3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40%左右。然而,这样一个地方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列入国家和自治区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名单,仅为阿克苏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这种特殊的境况使新和县扶贫开发工作推进尤为艰难。
一、新疆新和县近年来扶贫开发的主要做法
1、结合县情实际,制定科学规划
《中国农村扶贫规划纲要(2011—2020年)》颁布后,按照自治区“收缩战线,突出重点,进村入户,整村推进”的扶贫工作思路,该县扶贫办组织单位干部及随同县委、政府领导、部分单位深入乡镇、贫困村与乡村干部、贫困户座谈调研,召开县直部门定点帮扶对话会,通过对4个乡镇、15个贫困村的座谈调研,制定出台了《新和县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2011—2015年)》、《新和县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2011—2015年)编制实施方案》,方案和规划从指导思想、责任主体、目标任务、资金投入、政策措施、帮扶重点等层面对新和县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明确。
2、领导带头,高度重视
将26名县级领导干部和122个单位分配到辖区各村开展包村抓点帮扶活动,并针对35个扶贫开发重点村的情况,将县直38个强势单位调整到重点贫困村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各单位指定一名领导具体负责,建立了联系户,制定了年内办理1-2件实事的目标计划,协调部门与对口帮扶村召开恳谈会,及时与帮扶村进行工作对接,坚持“四年不变,不脱贫不脱钩”原则。
3、做好扶贫项目的申报、实施工作
一是根据自治区扶贫资金导向,积极申报扶贫项目,2013年共争取扶贫资金项目9项,资金547万元。二是督促开展已批项目的实施工作。2013年重点实施了270亩资金13.5万元的土地平整项目、600亩资金12万元的核桃种植项目、320户资金160万元庭院经济项目。
4、整合社会力量,开展对口帮扶
紧密结合“新和县各级干部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编制出台了《新和县2013年贫困村定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动员县域内的国投企业、援疆省市和县直机关事业单位等各级扶贫单位和社会各界,重点在贫困人口科技培训和劳动力转移输出、棉田节水滴灌、林果业管理、抗震安居工程等方面实实在在为贫困村、贫困户办好事、办实事,切实发挥社会帮扶的积极作用,初步形成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援疆扶贫”“四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5、培育主导产业,实现自我发展
在扶贫开发工作中,高度重视产业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先后建成了60座蔬菜大棚、种植了3000亩红枣和1000亩核桃、发展了20多个养鸡合作社,努力从“输血式”扶贫迈向“造血式”开发扶贫。
二、新疆新和县实施扶贫开发面临的困难
1、贫困人口基数大,脱贫难度增加
贫困面广、人多、程度深是新和县扶贫开发工作一直面临的难题。根据国家新确定的贫困线标准2300元进行统计,新和县贫困人口从2009年底的3824户16855人增加到2014年底的11878户43213人,低收入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40%,相当一部分原来已经脱贫的人口又重新进入了低收入人群,到2020年与全国全疆同步迈入小康难度较大。
2、扶贫模式存在问题
一是在定点帮扶工作中,干部对定点帮扶工作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措施不得力,存在敷衍了事的现象,定点帮扶工作流于走形式,走过场,搞花架子,帮扶效果不尽人意。二是救济式扶贫多、开发式扶贫少,定点帮扶单位和干部工作帮扶基本上都是钱和物的赠送,这种送钱送物的“输血”式扶贫,忽视了以发展的眼光来帮助和指导贫困村重教育,抓科技等造血功能方面的扶持,帮扶效果差,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个别贫困户的等、靠、要的依赖思想。
3、扶贫投入与需求的矛盾严峻
虽然自2010年新一轮援疆以来,新和县财政收入有了大福提升,但由于基础薄弱,投入的扶贫资金与实际需要相去甚远,资金缺口较大。据统计,2014年新和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2799万元,而支出却高达130969万元,财政自给率仅为40.31%,财政入不敷出。此外,由于近年来水泥、红砖等民生工程项目建设需要的建筑材料的价格不断上涨,加之很多农民掏不出自筹部分资金,从而导致整村推进项目建设资金缺额较大,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彻底解决。
4、增收渠道比较单一,增收步伐相对缓慢
长期以来,新和县农民主要种植小麦、棉花、玉米等农作物,收入来源单一,加之人多地少,农业收入仅能维持温饱和日常基本生活开支。对于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的挖掘,诸如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种植特色林果业、发展畜牧业、发展特色农业等方面农民积极性不高,发展较为滞后。此外,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由于长期处于封闭的环境中,农民青壮年外出务工的意愿不是很强烈,“宁愿家中啃馕,不愿外出吃肉”。
三、新疆新和县扶贫开发对策建议
1、从思想入手,坚持扶贫先扶志
扶贫先扶志,必须把扶志贯穿于扶贫工作的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一是通过教育和培训等手段,帮助贫困户抛弃无能为力,听天由命和“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激发他们“我能行”的内在动力,促使贫困户依靠自己的手脚和头脑,通过辛勤劳动,自我脱贫,走向富裕,过上小康生活。二是在定点帮扶工作中,要务求实效,积极引导帮助贫困户建立起合理的家庭成员结构,使每家每户都有“一名会经营的明白人,一名外出打工的创收人,一名上学有成的读书人,家庭成员都是家庭养殖、种植的勤快人。”[1]
2、加强技能培训,让农牧民致富有本领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一技之长,方能吃喝不愁。要通过各类培训,提高贫困户的科学文化水平,依靠科技致富。要积极争取资金,在乡镇建立农牧民科技文化学校,向农牧民传授农村实用技术,每年利用农闲时间分批开展“‘科普培训、‘科技之冬”以及“实用技术现场培训”等等,为农村培养一批“土专家”、“土技术员”,从而使养殖、种植、果树培育嫁接等实用技术得到推广和普及。
3、以民生为着力点,不断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
农村扶贫工作千头万绪,要以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特殊困难。一是以当前正在开展的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工程为载体,在建房的同时,做到通路、通水、通电、通气,进行庭院改造,建立养殖大棚、种植大棚,发展庭院经济,让贫困户不仅住的方便舒适而且生计有保障、致富有希望。二是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消除生产上的瓶颈。针对南疆的农业灌溉特点,加强防渗渠的修建和改建工作,提高输水效率,减少渠道渗漏,保证农业及时、高效用水。三是以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底线,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存。在城乡低保方面,要做到全覆盖,并且能够随着物价上涨而提高,切实解决困难群众吃饭问题。在医疗方面,要重点解决农牧民及其子女看病的问题,避免农牧民因病致贫,长期贫困。
4、以产业为支撑,提升农牧业特色化
扶持和鼓励农牧民合作社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入驻,有序扩大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建立农产品销售服务机构,以标准化生产、晾晒、烘干、分级、加工为重点,每村成立1个果品专业合作社,使其成为农产品市场营销主体,不断增强带领农民开拓市场的能力。在保障现有林果发展布局的前提下,有计划的扩大红枣、核桃种植面积和提升林果业管理水平,把新和县打造成阿克苏地区红枣、核桃产品基地。
【参考文献】
[1] 刘望秋.浅谈新疆乌什县扶贫开发[J].实事求是,2013(1).
【作者简介】
王国飞,中共喀什地委党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