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依旧闪烁着思想光辉,其中文艺与群众关系的观点是核心和灵魂,对于当前学习贯彻习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繁荣社会主义文学创作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艺;群众;关系
文艺与群众的关系是一个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通过虚伪的西方民主来掩盖本身文艺的阶级属性。在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却敢于承认自己文艺的阶级属性,提出自己的文艺对象是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服务的观点。在中国革命时期,毛泽东在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和当前的革命文艺情况,于1942年5月份在延安召开的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提出了文艺为谁服务的问题。“目的是要和大家交换意见,研究文艺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关系,求的文艺工作的正确发展,求的革命文艺对其他革命工作更好的协助”。[1]《讲话》围绕着文艺“为群众”和“如何为群众”这两个带有方向性中心问题进行论述和阐释。今天重读《讲话》,仍然闪烁着毛泽东思想的光辉,对于当下文艺工作,依然有指导意义。
一、文艺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
1、毛泽东在谈到文艺与群众的关系时,总是反复的强调文艺是为人民服务的
毛泽东在《讲话》中态度鲜明的阐述了自己的“群众”观点,把群众放在问题的核心地位上。他在《讲话》中说到:现阶段的中国新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真正人民大众的东西,现在一定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文化中的新文学新艺术,自然是这样的。[2]在当时的革命情况下,由于无产阶级的阶级属性,毛泽东确立了无产阶级在文化方面的领导地位,这也意味着无产阶级性质属性的文化,必然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在此基础上,毛泽东提到:“无论是高级的或是初级的,我们的文艺都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3]这就从文化的文艺角度确定无产阶级的文艺必须为人民大众服务,从而确定了无产阶级文艺的根本性质和根本方向。
2、厘清“人民大众”的范围,是把握毛泽东文艺与群众关系的前提
毛泽东根据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指出:“最广大的人民,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4]同时,毛泽东在《讲话》中进一步说道:“所以我们的文艺,第一是为工人的,这是领导革命的阶级。第二为农民的,他们是革命中最广大最坚决的同盟军。第三是武装起来的工人农民即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队伍的,这是革命战争的主力。第四是为城市小资产阶级劳动群众和知识分子的,他们也是革命的同盟者,他们能够长期地和我们合作的。这四种人,就是中华民族的最大部分,就是最广大的人民大众。”[5]毛泽东之所以把这四类阶层划分为“人民大众”的范围,主要是从整个革命的形势、党在革命战争中所处于的地位和目标、每个阶层的的属性和作用出发的,是符合当时国情的。
3、深刻理解毛泽东文艺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深层原因
这是基于当时国家的情况。“中国已经进行了五年的抗日战争;全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在这些根据地里面的大批文艺工作者和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工人农民相结合……”由此,[6]我们看到毛泽东是从当时的客观事实出发来考虑的,是把马克思的实践观同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的;是按照中国革命的特点,以中国传统文化智慧和人民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的;是符合当时的革命情形和共产党的地位和革命目标的。所以,毛泽东提出文艺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这个观点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是具有科学性和哲学依据的。
二、文艺作家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
1、文艺作家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
马克思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里告诉我们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每当社会发生变革的时候,会出现体现新适当特征和时代精神的思想者。这些思想者(包括文艺作家)在社会变革的大环境下,不但敢于立足时代特征的要求,而且敢于立足自身的立场,在时代的潮流中,他们会去发现新的思想主题、代表人物、事件,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勇于改造自己认为不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事物,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2、文艺作家的二重性:对文艺工作者的辩证再认识
推动和阻碍,先进和落后总是相伴相随的,不同的立场决定不同的思想和行为。在中国革命实践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文艺方面的表现就有很大的不同。在《讲话》发表前后,在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很多都是来自国统区,这些文艺工作者中有一部分是小资产阶级出身的作家,带有他们的阶级属性。周立波就曾经检讨过自己,说“我们都是小资产阶级,身子参加了革命,心还留在自己阶级的趣味里,不习惯,有时也不愿意习惯工农的革命的面貌……”[7]因此,小资产阶级的属性导致他们在来延安前就简单的认为,到了延安就是“登上革命的大船”只要脱去长衫,换上草鞋军装,在读两本马列主义的书,就实现了“无产阶级化”,成为一名“勇敢的水手”、“无产阶级作家了”。[8]但在革命的实际中,他们没有把自己同革命的群众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他们的兴趣主要是放在“少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上面”,虽然有时也描写工农兵,却“不善于描写他们,往往是为了猎奇”,为了“装饰自己的作品”,甚至是为了“追求其中落后的东西”,以至“衣服是劳动人民的,面孔却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9]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城市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都是革命的同盟军,但是他们在实践中,却只是注重对本阶级的人寄予同情、理解和研究,同时他们大都也只在知识分子里面结交朋友,而不注意对工农进行了解和同情,更谈不上用文艺作品去描写工农的生活和他们的内在世界。因此,这些文艺工作者,往往只是沉淀于他们的旧世界、旧思想中,只是“小资产阶级的自我表现”,不可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对中国的革命和革命的人民给予客观实在的描写及理解;也不可能使城市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改造自己的思想为无产阶级的思想,进而改变自己的立场。当然在经过整风运动后,他们的思想是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思想也改造过来了,比如丁玲就曾经说“从那一个阶级投降到这一个阶级来”,就是这二重性的写照。
3、立场、转移、指导思想:无产阶级文艺的嬗变
无产阶级的文艺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这必然会要求作为创作主体的无产阶级作家为“人民大众”创作的,无产阶级创作出来的文艺作品也应该是以革命根据地的接受主体:工农兵及革命干部为对象的。毛泽东在《讲话》中就说过: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完成这个任务,一定要把立足点移过来,一定要在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的过程中,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的过程中,逐渐的移过来,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移到无产阶级这方面来。[11]由此可见,他首先从解决无产阶级要树立为“人民大众服务”立场的角度提出了要“完成这个任务”的问题。
其次,他强调“立足点”的转移,实际上是要求文艺创作者要从原来旧的文艺立场、思想、创作方法等向真正的革命的无产阶级文艺工作者的角度转化,成为能够为革命,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艺者。这就要求我们的文艺工作者能够深入实地,认真调查工农兵群众的思想状况、文化水平和实际斗争的情况,从而与广大的人民群众深切融合,写出符合革命情况和人民群众实际生活一致的文艺作品。
最后,毛泽东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一切革命者都应该学习的科学,文艺工作者不能例外。”[12]这就突出强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思想在文艺工作中的理论指导的地位和作用。在明确提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后,毛泽东进一步的提出要学习社会。他认为革命是个大熔炉,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因此,要想创作革命的无产阶级的文艺,就必须学习社会,就必须“研究社会上的各个阶级,研究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各自情况,研究它们的面貌和它们的心理”。[13]因此在毛泽东的《讲话》发表后,出现了一股以工农兵为对象的文学思潮,比如在解放区内树立了赵树理这个“人民艺术家”文艺典型,在解放区中的晋绥边区举办的“七七七文艺奖”,评选出李欣的小说《新与旧》马烽的通俗故事,《张初元的故事》等。而在根据地的文艺工作者也纷纷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在与人民群众的革命生活中同甘共苦,思想与感情都贴近了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相融相合,真正实现了毛泽东提出“立足点”的转移和“任务”的完成。
毛泽东《讲话》包含的文艺思想有很多,文艺与群众关系的观点是《讲话》的核心和灵魂。再次重温《讲话》,对于当前学习贯彻习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2][5]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论文艺[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43.
[3][4] 毛泽东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1.3.855.
[6] 潘天强.新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7] 周立波.思想,生活和形式[N].解放日报,1942-6.
[8][9] 周忠厚,邹贤敏.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思想发展史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0] 攀篱,袁兴华著.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发展初论[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1][12][13] 毛泽东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1.3.851-852.
【作者简介】
欧明华,就职于中共清远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