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慧,吴先泽
(1.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2.桂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广西边境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实证研究
陈 慧1,吴先泽2
(1.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2.桂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该文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针对广西边境小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这些小学生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基本使用方言并熟练掌握普通话;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口头语言能力要强于书面语言能力。这与家长对发展孩子语言能力的重视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边境小学生;语言能力;语言使用;家长重视程度
在世界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今天,语言能力直接影响着个人、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语言能力研究不但引起了学界重视,还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2014年6月,世界语言大会在苏州召开,刘延东副总理在大会开幕式上作了《促进语言能力共同提升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1]的讲话。世界语言大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拓展了“语言能力”的内涵和外延,指出了提高语言能力的重要意义,以及提高语言能力的方法和渠道,为“语言能力”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众多专家学者围绕“语言能力与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这一主题,就语言能力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语言能力与语言教育创新、语言能力与国际交流合作等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并达成了共识。学者们达成的主要共识有:语言能力包括母语能力、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区域以及国际交流语言能力等。从狭义上讲,语言能力主要是指语言的思辨能力、说话的表达能力和在语言交流中的应变能力。少数民族地区少年儿童的“语言能力”包括民族语言能力、国家通用语能力、方言能力和外语能力等。
“语言能力”是语言研究中的一个基本术语,但国内外学者对其定义并不相同。如1959年,Carroll和Spain设计现代语言能力测试,把语言能力视为“学能”(Language Aptitude),即学习语言的能力。1965年,Chomsky提出语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概念,认为语言能力指人能够识别、理解并生成句子,是潜在的,是每个人都先天具备的能力。而本论文中的“语言能力”,指的是一个人掌握哪些语种,每种语言在口语和书面语交际上熟练程度如何,以各语种为媒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如何等。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多语的语言生活,是中国少数民族的双语问题或多语问题,是中国民族问题和中国语言教育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者对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或多语问题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很多学者探讨了中国少数民族双语的特点和类型,提出了解决双语问题的模式,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但这些研究大多将双语教育狭隘地理解为民族语和国家通用语的教育,将外语教育排除在外,而且将国家通用语作为最终教学目标,这已经不符合当今全球化时代的要求,不利于少数民族地区少年儿童语言能力的提高[2-5]。林泳海指出:我国少数民族儿童具有语言能力的优势,具有双语或多语能力[6]。这一观点无疑是非常有见地的,扭转了少数民族儿童语言能力低下的错误观点。民族少年儿童汉语普通话和英语水平与发达地区汉族相比,确实存在一定差距,但是,人们忽视了他们还具有掌握多种民族语、汉语方言或其他外语的优势。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语言资源丰富,少数民族人民大多数兼通多种语言,如本民族语、邻近民族语、国家通用语、汉语方言,甚至邻国语言等。国内研究者开展了不少实证研究,大多以新疆、西藏、云南等地区少数民族为研究对象,揭示了少数民族地区多语多言的语言生活状况,但忽视了广西边境壮族地区[7-9]。广西边境地区是广西与越南接壤的东兴、上思、宁明、凭祥、龙州、大新、靖西、那坡等8县市,经济、教育、文化比较落后,生活着壮族、苗族、瑶族、水族、侗族、京族、仫佬族 、哈尼族、彝族等10多个少数民族,是全国壮族最集中的地区,壮族人口占该地总人口88%以上。该地区少数民族少年儿童,一方面受其父辈民族语母语影响,另一方面受学校教育及网络、电视等媒体的影响,其语言使用和语言能力状况都有其独特性。迄今为止,还没有见到对广西边境少数民族少年儿童语言能力状况的详细调查研究。
因此,我们将对该地区民族少年儿童语言能力开展详细的调查研究,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广西边境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家长对发展孩子语言能力的重视程度,以便能切实做好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高其作为公民的语言能力,同时增强国家语言能力。
2.1 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文是对广西边境地区小学——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的学生进行调查。调查使用的是自己设计的包括12个选项和1篇看图写作文的“小学生语言能力调查问卷”,以及11个选项的“家长问卷调查表”,主要包括调查者的基本情况、语言使用、语言表达能力。调查对象为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年龄为6-8岁。共发出110份问卷,有效问卷为101份。这所学校的主校区低年级分别有5个班,采取随机调查的形式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本次被调查者共计101人。调查后发现,父母都是高学历的孩子占44.6%,父母都是低学历的占44.6%,父母的学历一高一低的占10.8%。
下面根据统计问卷所得结果,从被调查者的语言使用的基本情况、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父母对孩子语言的重视程度这几个方面,对边境地区小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数据对比分析。
2.2 对广西边境小学生语言使用基本情况的分析
被调查的这些小学生中,有85%会说方言,100%的学生都能熟练地掌握并运用普通话,这说明大部分学生都具有双语能力。这些会说方言的学生,在私密场合,如在家中与家人一起时,一般喜欢用方言;在公共场合,如在学校、商场以及与陌生人进行交流时,一般会选择普通话这一共通的语言。本调查主要是针对这些小学生在不同场合怎么选择普通话和方言问题进行分析。
表1 广西边境小学生语言使用的选择
我们分析了101名边境小学生在私密场合和公共场合的语言使用情况,如表1的数据显示:在“家中”这一栏里,80%的人使用方言与家人交谈,5%的人使用普通话,有15%的人方言和普通话都会使用;在学校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时,3%的人使用方言,92%的人使用普通话,5%的人方言和普通话兼用;在与陌生人进行交流时,仅有3%的人用方言,95%的人都使用普通话。这些数据表明,在私密场合,如家中,孩子会主动地选择方言与家人进行交流,这也许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家人每次与孩子进行交流时,所选择的语言是方言,所以,孩子会情不自禁地用方言与家人交流,但有时有些方言不能表达他们的想法,他们就会选择普通话来进行阐释。而在公共场合,如在学校等地方,孩子就会自动地选择普通话来进行交流,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表明,孩子在语言使用方面具有很强的抉择能力,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
2.3 对广西边境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分析
语言表达能力指在口头语言及书面语言中运用字、词、句、段的能力。现将对广西边境小学生的口头语言能力和书面语言能力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2.3.1 口头语言能力的调查分析
一、二年级的学生主要的交流对象就是父母、老师和同学朋友,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设置了以下问题:(1)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积极与他人交流?有85.1%的学生说是,14.9%的学生说否。(2)在家时,你把学校发生的事说给父母听吗?有52.5%的学生经常说,39.6%的学生偶尔说,7.9%的学生从来不说。(3)在学校,你与同学经常一起聊天吗?74.3%的学生经常与同学聊天,交流感情;18.6%的学生偶尔聊;7.1%的学生从不跟同学聊天。(4)上课时,你是否经常发言?有39.6%的学生经常发言,51.5%的学生偶尔发言,8.9%的学生从不发言。(5)同学们一起讨论问题时,你能不能把自己的观点表述清楚?85.1%的学生能,而其余的则不能。(6)在课堂上,老师让你们互相讨论时,你会积极和同学讨论吗?有87.1%的学生会讨论,认为很有趣;有8.9%的学生因为喜欢独立思考而不和同学讨论;有4%的学生是因为他们不喜欢身边的同学而选择“不会”。剩下的是两个多选题:(7)你觉得哪些因素阻碍了你的语言表达?60.4%认为自己准备不足,29.7%认为没有锻炼机会,21.8%认为没有合适环境,38.6%认为自己胆子太小。(8)你愿意通过哪种形式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48.5%的学生选课堂上回答问题,36.6%的学生选通过参加学校或班级的比赛,61.4%的学生选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34.7%的学生选与老师对话,39.6%的学生选与父母对话,有4%的学生则选择其他的方式。
根据以上的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知:绝大部分的学生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学校里,都是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的,并且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此外,他们认为最好的交流对象首先就是自己的同学,其次是父母,最后才是老师,这点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他们认为自己准备不足和胆子太小是阻碍自己语言表达的主要障碍,这些观点都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得出来的,这也许能够表明,低年级的孩子们能清楚地看待自己的不足,或是由于没有足够的锻炼机会导致孩子们有这样的想法。对此,他们大部分人都希望通过与同学的交流讨论、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以及与父母对话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3.2 书面语言能力的调查分析
在此次的调查中,笔者主要是针对一、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进度,选择了看图写作文的形式来考察学生的书面语言能力。这篇作文的主题是“雨中送伞”。针对这一主题,从文章的长度来看,只有5.4%的学生能够写出5句以上的话;18.6%的学生能写出4-5句话;86%的学生则只能写出2-3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从学生作文的内容上看,有很多学生所写的句子表达不够准确、不完善、随意性很强、没有条理性可言,对标点符号的使用也不准确,经常忘记标逗号或是乱标逗号。这些说明学生的写作能力还不行,有待进一步提高。与小学生写作能力相关的主要因素有:第一,与他们平时接受这方面的训练多少有关,因为口头语言表达和书面语言表达还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书面语言表达只是在课堂作业中才接触到,平时很少接触。第二,跟学生平时的课外阅读量有关,即课外时间学生是否进行大量的阅读,是否积极地思考所阅读的内容。若学生平时养成了爱阅读并且读后积极思考的习惯,就会具有了很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就能够举一反三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上来。第三,还跟家长的重视程度有关,在平时的亲子阅读过程中,若家长能积极有效地引导孩子,孩子的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反之亦然。
2.4 对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语言能力的基本情况,本论文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家长作了相应的调查,其目的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家长对孩子的了解以及对发展孩子语言能力重视的程度如何。对此,一共设制了11道选项题,其中3道是对家庭情况的了解,3道是家长对孩子情况的了解,其余5道是家长对孩子发展语言能力的重视程度。有50.5%的学生处在三代同堂的家庭,39.4%的学生处在核心家庭,四代同堂的占10.1%;58.4%的孩子是由父母亲共同照顾,32.7%的孩子是由母亲照顾,5.9%的孩子是由父亲照顾,还有3%的孩子由祖父母来照顾;父母都是高学历和都是低学历的各占44.6%,剩余的是父母的学历一高一低。据此,我们可以基本了解被调查的这些学生中,一半是处于三代同堂的家庭结构,大部分都是由父母来共同照顾。
下面3个问题是家长对孩子情况的了解:(1)孩子在家里最喜欢做什么事情?53.5%的家长认为是看电视,31.7%的家长认为是看书,14.8%的家长认为是玩电脑游戏。(2)您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了解程度如何?82.2%的家长是基本了解,17.8%的家长是了如指掌,没有家长不了解的。(3)您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的方式是什么?49.5%的家长是听孩子汇报,41.6%的家长是看考试成绩,8.9%的家长会到学校问老师,没有家长没了解过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的。
针对家长对发展孩子语言能力的重视程度,设定了以下5道问题:(1)您怎样看待孩子看电视或电脑?21.8%的家长认为有利于认识更多的字,43.6%的家长认为有利于语言的表达,34.6%的家长认为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2)您家里给孩子订了文学类、学习类的报刊杂志吗?45.5%的家长订了,29.7%的家长没有订过,24.8%的家长表示以前订过。(3)在亲子阅读过程中,您经常怎么做?78.2%的家长会跟孩子讨论故事情节,14.9%的家长会陈述自己的观点,只有6.9%的家长会重复或模仿。(4)您是否给孩子上过口语培训班?7.8%的家长表示上过;87%的家长表示没有上过,没有必要上;剩余的家长表示打算给孩子上口语培训班,以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5)您怎样看待孩子讲方言?78%的家长认为可讲可不讲,15%的家长认为讲方言有好处,7%的家长认为不需要讲方言,讲好普通话就可以了。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不管学生是处于三代同堂还是核心家庭,大部分都是由其父母来共同照顾,父母都能基本了解自己的孩子。在针对发展孩子语言能力这方面,大部分家长也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在家里订阅相关杂志给孩子阅读,并陪孩子阅读,跟孩子一起讨论故事情节,这对提高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但在问及是否给孩子上口语培训班时,大部分家长都认为没有必要,他们认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不需要花钱来特地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
语言使用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人语言能力的具体体现。儿童时期是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从以上的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广西边境地区的小学生在语言能力发展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从语言的使用角度来讲,随着社会的发展、普通话的普及化,越来越多的家长都很重视对孩子普通话的教育,所以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都会讲普通话。但是,对少数民族地区而言,除了会讲普通话外,家长和社会还应该鼓励孩子多讲方言,这对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语言表达能力的角度来讲,大部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都很强,都能很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但还有一部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这需要家长和老师花时间和精力给予更多的指导;对于书面语言而言,大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就不容乐观了。由于孩子接触的场合主要是家里和学校,对此,笔者提出以下策略:首先,在家里,家长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家长要重视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如要鼓励孩子多用方言跟家里人聊天,可以用方言和普通话跟孩子讲故事,让孩子从中体会语言的乐趣;家长要陪孩子一起阅读课外书,启发孩子自己去解决阅读中所遇到的问题;家长可以通过给孩子看图片的方式,指导孩子去讲述图片中的内容,这既可以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也对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其次,在学校里,在课堂上,老师要多鼓励孩子发言,尤其是那些语言能力欠缺的学生;老师在班级上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鼓励学生用方言和普通话来表演或模仿故事情节、参加演讲比赛等;老师在上课时,根据课本知识多引导学生去拓展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由于是低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多用视图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如何理解图片内容以及如何进行相应的写作。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孩子语言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孩子、家长和老师的大力配合以及长期积累,才能做得更好。
[1] 促进语言能力共同提升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刘延东副总理在世界语言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J].世界教育信息,2014(19):3-5.
[2] 张京花,李英浩.双语教育的国际视野及对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启示[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3(5):60-63.
[3] 关辛秋.当前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J].民族教育研究,2011(4):81-88.
[4] 戴庆厦.中国少数民族双语的现状及对策[J].语言与翻译(汉文),2007(3):61-64.
[5] 戴庆厦.两全其美,和谐发展:解决少数民族双语问题的最佳模式[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89-93.
[6] 林泳海,张茜,王勇.少数民族儿童语言能力优势及双语教育对策[J].民族教育研究,2011(4):89-93.
[7] 戴庆厦.语言竞争与语言和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2):1-6.
[8] 丁石庆,刘宏宇.莫旗达斡尔族聚居村落语言现状研究:哈力村语言调查实录[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98-107.
[9] 王莉,崔巍.新时期新疆双语(多语)现象调查分析及启示[J].广西社会科学,2012(2):168-171.
责任编辑:柳 克
An Empirical Study of Primary Students′ Language Competence in Guangxi Border Areas
CHEN Hui1, WU Xianze2
(1.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hongzuo 532200, China;2.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541004, China)
This paper aims to have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primary students′ language competence in border areas of Guangxi by using the questionnaire method, finding that most of them can use basic dialects and speak mandarin fluently; the ability of spoken language is better than written language skills in the aspect of language expression, which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parents′ empha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language ability.
primary students in border areas; language competence; language use; emphasis by parents
2016-08-04
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2015ZYG004);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KY2016YB511,KY2016LX444)
陈慧(1983-),女,安徽祁门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
吴先泽(1976-),男,湖北石首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句法语义学、应用语言学研究。
H178;H218
A
1009-3907(2016)11-004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