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宏远
印度参与全球治理的理念与实践*
时宏远
〔提要〕印度参与全球治理的主要理念是:印度应推动全球治理规则的制定,保持在全球治理中的战略自主性;全球治理必须尊重国家主权;南亚应成为全球治理的重点地区。秉持这些理念,印度参与了许多领域的全球治理,并做出一定贡献。但印度在全球治理中仍面临目标与能力之间存在落差、话语权较弱、全球治理与国家利益的矛盾、周边国家疑惧等挑战,这些挑战限制了印度在全球治理中作用的发挥。
全球治理、南亚治理、印度外交
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印度在全球治理[[1]全球治理的概念不尽相同,其中比较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是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所下的定义,“治理是各种各样的个人、团体——公共的或个人的——处理其共同事务的总和。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各种相互冲突和不同的利益可望得到调和,并采取合作行动。这个过程包括授予公认的团体或权力机关强制执行的权力以及达成得到人民或团体同意或者认为符合他们利益的协议。”参见[瑞典]英瓦尔·卡尔松、[圭]什里达特·兰法尔主编:《天涯成比邻——全球治理委员会的报告》,赵仲强、李正凌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年,第2页。]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考察印度参与全球治理的理念与实践,对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及拓展中印在该领域的合作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印度理解的全球治理是,通过创建有规则的国际秩序来增进所有国家、民众、非政府角色和公司实体的共同利益。[1]Arpita Anant, “Global Governance and the Need for ‘Pragmatic Activism’ in India’s Multilateralism,” Strategic Analysis, Vol.39, No.5, 2015, p.490.印度的全球治理理念是其在长期参与和处理国际事务中逐渐形成的,是其根据自身国情并结合所处的地区环境和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综合思考的结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印度应推动全球治理规则的制定。这一理念与印度长期怀有的大国抱负一脉相承。印度政治精英认为,由于地位重要以及长期保持稳定、世俗化和民主多元化,印度理应成为全球治理事务的引领者。[2]Herbert Wulf, “India’s Aspirations in Global Politics,” Käte Hamburger Kolleg Centre for Global Cooperation Research Papers (Duisburg), No.107, 2013, p.8.印度外交部在其年度报告中写道:“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印度愿意也有能力履行其在国际事务中的职责。印度的立场在塑造全球治理讨论如治理结构、气候变化、多边贸易、网络安全、国际恐怖主义等方面能发挥显著作用。”[3]Indian 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 Annual Report 2015-2016, p.i.要成为全球治理的引领者,必须先成为全球治理规则的制定者,若只是接受别人制定的游戏规则,是无法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积极主动作用的。基于此,印度强调新兴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认为二战后西方国家制定的一些国际规则已落后于国际形势的变化,需加以改变。印度领导人多次表示,全球治理要实现民主化必须得承认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多边论坛中的作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来的秩序与当代国际关系的现实是不相符的。[4]Charalampos Efstathopoulos, “India and Global Governance: The Politics of Ambivalent Reform,” International Politics, Vol. 53, No.2, 2016, p.239.前总理曼莫汉·辛格曾说:“全球治理的机制主要集中在联合国,而这些机制大部分都是在二战后设计的,反映的是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现实。但世界自那时起已发生了显著变化,从两极格局变成了多极格局……非常明显,如果是今天设计的机制则会非常不同。”[1]Sreeram Chaulia, “India and the United Nations,” in David Scott (ed.), Handbook of India’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London: Routledge, 2011, p.278.他进而表示:“面对世界权力转移及其带来的影响,我们要积极适应……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印度能成为政治稳定中的一极……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需要改变以准确反映当今权力变化的现实。”[2]Charalampos Efstathopoulos, “India and Global Governance: The Politics of Ambivalent Reform,” p.248.印度前外交秘书希亚姆·萨兰(Shyam Saran)认为:“在好几个领域,印度正致力于改变过了时的全球治理规则。”[3]Arpita Anant, “Global Governance and the Need for ‘Pragmatic Activism’ in India’s Multilateralism,”p.491.
(二)印度在全球治理中必须保持战略自主性。印度希望既能在全球治理中与主要大国、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维持友好关系,又能保持自己的战略自主性,从而实现既不受制于人,又能左右逢源。这一理念与其奉行的多边主义和实用主义密切相关。曼莫汉·辛格曾说:“印度是一个非常大的国家,不会与任何地区或次地区联合,无论贸易、经济还是政治方面均是如此。”[4]Indian 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 Annual Report 2015-2016, p.i.在冷战后的世界里,印度变得更加实际,不再受第三世界团结和不结盟原则的指导。[5]Karthika Sasikumar, “State Agency in the Time of the Global War on Terror: India and the Counter-terrorism Regime,”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36, No.3, 2010, p.621.印度对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的态度最能解释印度的多边主义和实用主义立场,即希望能坐在更高级别谈判桌上最大程度地扩大影响,是为了提升国际地位而不是在思想和行为上指引发展中国家。[6]Arpita Anant, “Global Governance and the Need for ‘Pragmatic Activism’ in India’s Multilateralism,” p.490.联合国大学校长戴维·马隆(David Malone)表示,在贸易和气候治理领域,印度并不必然与发展中国家结成松散的联盟。[7]Ibid., p.491.事实上,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多哈回合谈判中,印度与五个利益相关国组建了联盟;在哥本哈根气候谈判大会上,印度与中国、南非和巴西组成了联盟;在争取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上,印度又与巴西、日本和德国结成了联盟。这都是印度奉行多边实用主义的典型案例。拉贾·莫汉指出,过去,印度行为受“纯真的国际主义”指引或将自己视为南方国家领袖以对抗北方国家霸权;印度现在秉承开放的态度,在国际政治经济制度管理和现代化方面与其他大国进行协商……新德里继续向国际制度施压以谋求结构性变化,并通过努力谈判促进自身利益实现,但不再作为敌对者角色出现。[1]C. Raja Mohan, “Changing Global Order: India’s Perspective,” in Ashley J Tellis and Sean Mirski (eds.), Crux of Asia: China, India, and the Emerging Global Order, Washington, DC: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2013, p.55.
(三)全球治理必须尊重国家主权,不干涉别国内政。这与西方国家的治理理念不同。例如,在人道主义援助方面,印度坚持要经受援国同意才能进行,必须完全尊重受援国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团结。[2]Claudia Meier and C.S.R. Murthy, “India’s Growing Involvement in Humanitarian Assistance,”Report of Global Public Policy Institute (Berlin), No.13, 2011, pp.7-8.印度反对将人权和人道主义援助混淆在一起的做法。印度不愿将对战争受害者提供的援助称为人道主义援助,而是坚持使用“灾难救助”或者“发展合作”这样的词汇。有学者指出,印度此举是为了避免当事国在内战时引起国际社会的争议。[3]Anne Hammerstad, “The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Regime and Its Discontents: India’s Challenge,” The Round Table, Vol.104, No.4, 2015, p.465.在维和行动方面,印度同样主张尊重国家主权,只有征得当事国同意方能派遣维和部队,印度才会参加维和行动。“联合国的作用必须建立在公平、公正和不干预的基础上。”[4]Garima Mohan and Olivia Gippner, “Chinese and Indian Approaches to United Nations Peacekeeping: A Theoretical Appraisal of Contribution Patterns and Decision-making Structures,”Contemporary Readings in Law and Social Justice, Vol.7, No.1, 2015, p.68.印度反对一些大国把“人道主义干预”当作践踏他国主权的借口,认为这只会适得其反,留下的往往都是被弱化了的国家结构。至于奉行这些原则的原因,拉贾·莫汉解释说,“作为七十年前建立的国家,印度在将其松散的人口变成一个国家时面临着许多挑战,这使印度将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视为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冷战后,印度既担心自己的领土受到外部威胁,又忧虑面对人道主义危机和跨国安全威胁时国际社会对国家主权的干预。印度厌恶西方国家经常以国家构建、促进民主、修理‘失败国家’之名对其他国家进行干预,并担忧网络、社交媒体等新工具和非政府组织会侵蚀国家主权。”[5]C. Raja Mohan, “Changing Global Order: India’s Perspective,” p.55.
(四)南亚应成为全球治理的重点地区。南亚地区充斥着各种矛盾,非传统安全问题非常突出。南亚穆斯林人口占世界穆斯林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有200多个不同名称和规模的伊斯兰极端组织和“圣战”团体。在世界各地实施恐怖袭击的伊斯兰极端分子大多与南亚穆斯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1]Ajit Doval, “Islamic Terrorism in South Asia and India’s Strategic Response,” Policing, Vol.1, No.1, 2007, p. 63.恐怖主义、毒品、洗钱、小型武器走私、国家支持非国家集团和移民等问题对南亚国家、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整个南亚地区都是威胁。[2]Arpita Anant, “India and International Terrorism,” in David Scott (ed.), Handbook of India’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London: Routledge, 2011, p.267.印度的命运又与南亚治理休戚相关,南亚如果治理不好,会直接影响印度走向亚洲和世界。只有南亚得到善治,印度才能有更多精力参与全球治理。[3]Sunil Khilnani and Rajiv Kumar, “Non Alignment 2.0: A Foreign and Strategic Policy for India in the Twenty-fi rst Century,” Report of Centre for Policy Research (New Delhi), 2012, p.15.对印度而言,保持南亚地区稳定以及与南亚邻国保持友好关系仍然是非常关键的地缘政治目标。莫迪总理说:“印度的国家命运与其邻国牢牢地绑在一起。”[4]Indian 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 Annual Report 2014-2015, p.131.
印度参与全球治理的领域较为广泛,但重点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安全领域。这集中表现在印度积极参加维和行动和倡导国际反恐上。截至2015年10月,印度共参加了联合国69次维和行动中的48次,派遣维和人员18万,累计派遣人数位居各国之首。[5]Indian 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 Annual Report 2015-2016, p.144.2016年7月,联合国维和人员有101674人,在20个维和行动中执行任务,其中印度维和人员7713人,仅次于埃塞俄比亚,位居世界第二位,在13个维和行动中执行任务。[6]联合国维和行动网站,http://www.un.org/en/peacekeeping/operations。(上网时间:2016年8月20日)由于贡献了大量维和人员,印度被称为维和行动“必不可少的参加者”。[7]Miles Kahler, “Rising Powers and Global Governance: Negotiating Change in a Resilient Status Quo,”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89, No.3, 2013, p.718.印度坚持在联合国统一指挥下采取行动,恪守维和行动三原则,即保持中立、除自卫外不使用武力、同意原则。[1]Nawaz B.Mody and B.N.Mehri, India’s Role in the United Nations: 1945-1995, Bombay: Shri S.M.Sachdev for Allied Publishers Limited, 1995, p.223.由于表现突出,印度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称赞。联合国一位副秘书长说:“在维和行动方面,印度走在了绝大多数国家前列,我们会继续倚重印度的观察和建议。”[2]Kabilan Krishnasamy, “A Case for India’s ‘Leadership’ in United Nations Peacekeeping,”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47, No.2-4, 2010, p.227.有学者评论称,作为富有经验和实力的联合国维和部队派遣国,印度能够引领21世纪维和行动新思维;[3]Ibid., p.225.“印度已成为‘国际安全公共产品的积极贡献者’”。[4]Garima Mohan and Olivia Gippner, “Chinese and Indian Approaches to United Nations Peacekeeping: A Theoretical Appraisal of Contribution Patterns and Decision-making Structures,”p.48.
在国际反恐方面,印度积极呼吁国际社会打击恐怖主义,推动国际反恐合作。1994年,在印度倡议下,联合国通过了《消除国际恐怖主义措施宣言》,第一次明确了国家不能支持恐怖主义,国家有义务打击和引渡恐怖罪犯。1996年,印度负责拟定了《全面制止国际恐怖主义公约》草案。[5]Arpita Anant, “Global Governance and the Need for ‘Pragmatic Activism’ in India’s Multilateralism,” p.492.1999年,联合国通过了《消除国际恐怖主义措施宣言》决议,主要讨论了印度关于恐怖主义问题的草案,“呼吁国家不要鼓励恐怖活动,为其提供资金、训练营或其他方面的支持”。[6]Arpita Anant, “India and International Terrorism,” p.268.“9·11”事件后,在阿富汗反恐问题上,印度与包括美国、俄罗斯、一些欧盟成员国、中国以及日本在内的多个国家共享情报、冻结恐怖分子银行账户、修建反恐运输走廊,并积极支持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一系列打击恐怖主义的决议。[7]Srikanth Kondapalli, “Asian Security: India’s Perspective,” in Ashley J Tellis and Sean Mirski (eds.), Crux of Asia: China, India, and the Emerging Global Order, Washington, DC: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2013, p.117.2014年11月,莫迪总理在联合国大会上敦促各国通过《全面制止国际恐怖主义公约》,并呼吁国际社会团结一致打击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8]Indian 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 Annual Report 2014-2015, p.136.2016年10月,在果阿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上,印度与其他金砖国家一道呼吁所有国家综合施策打击恐怖主义,切断恐怖主义融资渠道,摧毁恐怖组织基地,打击恐怖组织滥用包括社交媒体在内的前沿信息通信技术。[1]《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果阿宣言》,新华网,2016年10月17日,http:// news.xinhuanet.com/2016-10/17/c_1119727552_3.htm。(上网时间:2016年10月28日)此外,印度还定期参加安理会反恐委员会执行局会议,并与安理会制裁基地组织和塔利班委员会紧密合作。对于印度的表现,有评论家指出,印度在联合国层面紧紧抓住反恐议题,在国际和平与安全领域展现出一个自尼赫鲁时代就错失的能达成多边成果的积极主义者形象。自被视为全球新崛起的经济中心之一以来,印度获得了更多自信,这明显体现在其对联合国反恐机制的指导和引领上。[2]Indian 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 Annual Report 2014-2015, p.136.
(二)经济领域。印度积极要求增加新兴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话语权和表决权。印度表示,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的投票权分配除按一国经济总量和贸易额在世界中所占比重外,还应包括该国人口规模和前五年GDP平均增速。把这两个变量涵盖其中不仅会使规则更有活力(因为反映了成员国未来发展潜力),还会使规则更具前瞻性,在很大程度上不再受历史环境的影响。[3]Rajiv Kumar and Anshuman Khanna, “International Economic System: India’s Perspective,”in Ashley J Tellis and Sean Mirski (eds.), Crux of Asia: China, India, and the Emerging Global Order, Washington, DC: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2013, p.78.“一个改革了的和更稳定的国际金融体系,在面对未来危机时将会使全球经济更稳定和富有活力……现在迫切需要一个更稳定、有预见性和多样化的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亟需弥补合法性赤字问题”,改革是为了满足“投票权切实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转移,以使它们的表决权与其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相符”的需要。[4]Arundhati Ghose, “Emerging Markets and Global Governance: An Indian Perspective,”The International Spectator, Vol. 45, No. 4, 2010, p.53.在果阿峰会上,印度与其他金砖国家呼吁欧洲发达经济体履行让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两个席位的承诺,同时增加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发言权,以反映它们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仅如此,印度还提议创建一个独立的金砖国家评级机构。[5]《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果阿宣言》,新华网,2016年10月17日。在印度以及其他新兴大国的推动下,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所占份额有所下降,而包括印度在内的8个新兴经济体所占份额则从12.42%上升到15.91%。[1]Rahul Mukherji, “India and Global Economic Governance: From Structural Conflict to Embedded Liberalism,” International Studies Review, Vol.16, No.3, 2014, p.462.现在,印度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所占份额上升为2.8%,投票权上升到第八位,为2.68%,[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网站,http://www.imf.org/external/np/sec/memdir/members.aspx。(上网时间:2016年8月5日)在世界银行中所占份额上升为3.15%,投票权上升到第七位,为3%。[3]世界银行网站,http://www.worldbank.org/en/about/leadership/VotingPowers。(上网时间:2016年8月5日)为了进一步促进国际金融制度改革,2014年7月,金砖国家成立了新开发银行(NDB)和应急储备基金(CRA),初始授权资本为1000亿美元,初始认购资本为500亿美元,首任行长为印度人。[4]Jason Kirk and Vikash Yadav, “From Swagger to Self-Advocacy: India’s Postgraduate ‘Transition’ in the World Bank,” India Review, Vol.14, No.4, 2015, p.385.“金砖国家银行的成立是全球经济包容性增长的一个重要里程碑。”[5]Deepshikha Shahi, “India in the Emerging World Order: A Status Quo Power or a Revisionist Force?,” Transnational Institute Shifting Power Working Paper (Amsterdam), December 2014, p.10.美国金融分析师约翰·玛莎卡(John Mashaka)评论说,印度倡导的金砖国家银行“是新崛起国家试图削弱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影响的一种方式”。[6]Ibid., p.10.除倡导成立金砖银行外,印度还积极加入由中国发起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并成为第二大股东,所占份额8.52%,投票权为7.5%。
(三)气候变化领域。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方面,印度一直态度积极。1993年,印度批准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2002年批准了《京都议定书》。2005年7月,“亚太清洁发展和气候伙伴关系”成立,印度是缔约国之一,该组织的宗旨是“加速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如此,印度还利用《京都议定书》中“清洁发展机制”(CDM),大力开发清洁发展项目。印度和中国一直都是国际上CDM项目最主要的输出国。在全球气候谈判问题中,印度始终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要求发达国家承担更多义务。2015年12月,经过艰辛谈判,各方达成了《巴黎协定》。印度为此承诺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到2030年把每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05年减少33%-35%;通过增加额外森林覆盖率创造相当于25亿吨-30亿吨二氧化碳的碳汇。[1]Rajiv Kumar Chaturvedi, “India’s Climate Pledge and the Global Goal of Limiting Warming below 2°C,”Current Science, Vol.109, No.10, 2015, p.1769.
(四)全球公域。在网络空间治理方面,印度立场一度摇摆不定,既主张过由联合国主导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并因此被美国贴上“已失去继续推进网络空间新秩序建立所必需的声望”标签,[2]沈逸:“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原则之争与中国的战略选择”,《外交评论》2015年第2期,第75-76页。也支持过多利益攸关方模式。[3]Mahima Kaul, “Global Internet Governance: India’s Search for a New Paradigm,” 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 Issue Brief (New Delhi), No.74, 2014, p.4.直到2015年,印度的态度才变得明确。印度通信和信息技术部部长普拉萨德在当年6月举行的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会议上表示:“互联网是多元的,必须用多利益攸关方模式进行管理。我们不仅支持多利益攸关方模式,而且还鼓励这种模式要包括所有的地域(geographies)和社区(community)。这应成为网络空间治理的基本原则之一。”[4]“Indian Government Declares Support for Multi-stakeholder Model of Internet Governance at ICANN53,” https://www.icann.org/resources/press-material/release-2015-06-22-en.(上网时间:2016年8月16日)然而,印度同时也强调,如果涉及国家安全,政府应拥有至高无上的管理权和控制权。[5]印度通信和信息技术部网站,http://deity.gov.in。(上网时间:2016年8月16日)印度实际上所持的是折中立场。一方面,印度希望能为其众多网民、活跃的私人和公共部门提供安全保障。这些用户的安全与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息息相关。[6]Rohan Wadwa, “India’s Stake in the Debate on Global Internet Governance,” http://www. globalpolicyjournal.com/blog/09/10/2015/india’s-stake-debate-global-internet-governance.(上网时间:2016年8月16日)另一方面,印度也担心再次发生2008年孟买特大恐怖袭击类似事件。因为这次袭击计划是通过谷歌地图完成的,恐怖分子使用手机网络进行指挥和控制,并利用社交媒体对印度突击队进行跟踪和阻击。[7]Swaran Singh and Jayanna Krupakar, “Indo-US Cooperation in Countering Cyber Terrorism: Challenges and Limitations,” Strategic Analysis, Vol.38, No.5, 2014, p.710.为此,印度成立了国家计算机应急响应小组(CERT),并要求各部门也成立类似机构,一天24小时不间断工作。2013年,印度发布了国家互联网安全政策,计划5年内培训5万名网络安全专业人员。[1]Suryakanthi Tripathi, “Cyber: Also a Domain of War and Terror,” Strategic Analysis, Vol.39, No.1, 2015, p.5.到2015年底,印度已与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签署了打击网络犯罪和攻击的谅解备忘录。[2]Indian 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nual Report 2015-16, p.107.
虽然远离南北极,但印度认为自己与极地治理密切相关。在极地治理方面,印度的观点是,无论南极还是北极都是“全球公地”(global commons)和人类共同继承的财产,极地治理不能仅由极地国家或发达国家决定。印度国防研究与分析所研究员高塔姆(Gautam)称,只有让国际组织、非极地利益攸关方(国家和非国家角色)以及当地民众组织加入治理,才能增加极地治理的合法性、权威性和有效性。[3]Sanjay Chaturvedi, “China and India in the ‘Receding’ Arctic: Rhetoric, Routes and Resources,” Jadavpur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Vol.17, No.1, 2013, p.63.在南极治理上,印度20世纪50年代经常在联合国提出一些治理建议,这为《南极条约》的起草和通过奠定了重要基础。[4]Uttam Kumar Sinha and Arvind Gupta, “The Arctic and India: Strategic Awareness and Scientifi c Engagement,” Strategic Analysis, Vol.38, No.6, 2014, p.877.在北极治理方面,印度希望把治理南极的经验应用到北极。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专家拉詹(Rajan)表示:“五十多年来,印度积极参加了所有海洋法的谈判,并做出了重要贡献。印度同时还在南极地区进行过30多年的科学研究和探索。这都使印度能在北极治理中发挥主要作用。”[5]H.P. Rajan, “The Legal Regime of the Arctic and India’s Role and Options,” Strategic Analysis, Vol.38, No.6, 2014, p.910.2007年,印度开始对北极进行科考;2008年7月,印度在斯瓦尔巴德群岛建立了第一个科考站;2013年,印度计划5年内对北极科考投入1200万美元,同年,印度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6]Nadezhda Filimonova, “Prospects for Russian-Indian Cooperation in the High North: Actors, Interests, Obstacles,” Maritime Affairs: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Maritime Foundation of India, Vol.11, No.1, 2015, p.105.
虽然印度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并在一些领域做出积极贡献,但其局限性也比较明显。就如拉贾·莫汉所说,“尽管印度在许多国际组织中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与外界的期望仍不相匹配。”[1]C. Raja Mohan, “Changing Global Order: India’s Perspective,” p.57.这除了因为全球治理本身比较复杂外,更主要的是一些因素制约印度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一,目标与能力之间存在落差。全球治理与国家实力有很大关系,实力强的国家往往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印度在全球治理中的兴趣受制于其实力,参与全球治理和制定规则的能力落后于其雄心。[2]Herbert Wulf, “India’s Aspirations in Global Politics,” p.33.虽然印度实力比以前有了较大提升,2015年的GDP总量(约2.1万亿美元)位居世界前十位,但与美国(约18万亿美元)和中国(约11万亿美元)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在人均GDP方面,印度仅1617美元,而美国高达5.6万美元,中国7990美元。[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库,http://www.imf.org/external/data.htm。(上网时间:2016 年8月12日)实际上,印度国内是充满了矛盾性的,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既不协调连贯,也不平衡,特别是贫困现象十分严重。印度是世界上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根据世界银行的估算,印度约有4亿人每天所挣不到1.25美元,约占其人口的三分之一,占世界极度贫困人口的三分之一。[4]Jason Kirk and Vikash Yadav, “From Swagger to Self-Advocacy: India’s Postgraduate ‘Transition’ in the World Bank,” p.377.而根据联合国发布的2015年人类发展报告,印度在188个国家中位列130位,不如许多非洲国家。[5]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5, p.210.如果按照多维贫困标准(从教育、健康和生活三个方面考察),印度的贫困人口占比为53.7%。[6]Ibid., p.228.正因为此,诺贝尔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说印度有两类人:“第一类人的生活像富裕的加利福尼亚人,更多的另一类人的生活像撒哈拉以南非洲人。”[7]Herbert Wulf, “Is India Fit for a Role in Global Governance?,” Käte Hamburger Kolleg Centre for Global Cooperation Research Papers (Duisburg), No.4, 2014, p.8.而在安全方面,印度国内也是充满了各种挑战,其中印度共产党(毛主义)构成的威胁越来越大。印共(毛主义)反对宪法,企图通过武力推翻政府,并计划到2050年经过5个步骤最终实现其目标。[1]Prem Mahadevan, “The Maoist Insurgency in India: Between Crime and Revolution,”Small Wars & Insurgencies, Vol.23, No.2, 2012, p.206.如今,印共影响的邦多达10个,涉及地区106个,[2]Indian Ministry of Home Affairs, Annual Report 2014-2015, p.19.影响人口约占印度总人口的35%。[3]Prem Mahadevan, “The Maoist Insurgency in India: Between Crime and Revolution,”p.207.此外,印度国内还存在着各种政治纷争、教派冲突、民族矛盾、分裂势力、腐败等问题,处理这些问题要耗费印度非常多的精力和资源,会大大制约印度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
印度总理莫迪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并作总结发言
第二,话语权依然较弱。现有的全球治理话语权和决策权主要掌握在西方国家手里,它们担心新兴国家会打破既有秩序,构建一个崭新的不利于西方国家的全球治理体系。传统大国与新兴国家的冲突最有可能发生在三个断层线上:一是体系冲突;二是分配冲突;三是制度有效性冲突。[4]Miles Kahler, “Rising Powers and Global Governance: Negotiating Change in a Resilient Status Quo,” p.711.然而,没有迹象表明,印度、中国和巴西这些新崛起国家会导致现有全球治理结构的急剧变化,因为它们的经济成功是通过融入经济一体化取得的,它们只是希望能获得更大影响力,与其不断提升的经济、军事和政治能力相匹配。这些国家是现有全球治理体系的利益攸关方,不太可能支持格局发生革命性变化,它们倡导的全球治理改革是在变革的范畴之内,过去和现在都是如此。[1]Miles Kahler, “Rising Powers and Global Governance: Negotiating Change in a Resilient Status Quo,” p.726.比如,在全球规则方面,虽然印度已开始形成自己的观念,但并不涉及全球治理体系的根本性或结构性变化,印度只是希望能加强其在既有体系中的作用,而不是要建立一个新的治理模式。[2]Herbert Wulf, “India’s Aspirations in Global Politics,” p.5.但是,发达经济体在全球治理话语权方面不愿给新兴国家让出更多空间,并采取措施限制新兴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使这些国家未来利用全球治理机制以提升国际地位的可能性大打折扣。[3]Miles Kahler, “Rising Powers and Global Governance: Negotiating Change in a Resilient Status Quo,” p.726.
第三,全球治理与国家利益的矛盾。全球治理的目标和宗旨是解决全球性问题,使情况变得好转,而不是相反。但印度在平衡全球治理与国家利益方面面临困境,这突出表现在核不扩散问题上。印度分别于1974年和1998年进行过核试验,并拒不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印度认为,如果拥有核武器仍是主要大国显著的安全手段,印度的规模和地理位置使其不能承受关闭发展核武器大门给安全带来的严重影响;由于不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签署国,印度有充分理由发展核武器,没有任何因素能强迫其改变立场,除非核不扩散体制能彻底全部销毁核武器。[4]T.P. Sreenivasan, “Global Nonproliferation System: India’s Perspective,” in Ashley J Tellis and Sean Mirski (eds.), Crux of Asia: China, India, and the Emerging Global Order, Washington, DC: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2013, p.97.印度把自己视为是一个“负责任”的核国家,[5]C. Raja Mohan, “Changing Global Order: India’s Perspective,” p.54.声称自己在核不扩散方面的记录具有典范性作用,没有违背任何条约,因其不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签署国。[6]Amritar Narlikar, “Is India a Responsible Great Power?,” Third World Quarterly, Vol. 32, No. 9, 2011, p.1615.然而,这种观点是荒谬的,印度的行为降低了国际核不扩散的责任门槛,对国际核不扩散机制产生了颠覆性破坏作用。印度不仅向其他具有核野心的国家传递了“不遵守国际规则也能获得回报和奖励”的错误信息,也向机制的遵守者如巴西、阿根廷和南非传递了“遵守规则只会导致上当受骗”的不当暗示。[1]Amritar Narlikar, “Is India a Responsible Great Power?,” p.1615.除核不扩散外,印度在其他一些问题上的做法也与全球治理的宗旨不相符。资深记者芭芭拉·克罗赛特(Barbara Crosette)曾指出,在一些全球性问题如核不扩散、人权和腐败问题上,印度是让“全球治理最为头疼”的国家。[2]Amitav Acharya, “Can Asia Lead? Power Ambitions and Global Governance in the Twentyfi rst Century,”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87, No.4, 2011, p.863.在一些国际谈判中,印度甚至是阻碍者,被冠以“说不博士”(Dr. No)。[3]Amrita Narlikar, “India Rising: Responsible to Whom?,”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89, No.3 , 2013, p.606.
第四,周边国家的疑惧。作为南亚大国,印度参与全球治理的优先区域应是南亚地区,但印度与邻国的复杂关系制约了印度推动南亚区域治理的领导作用。虽然印度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调整与南亚邻国的关系,释放善意,但效果并不明显。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印度的实力远超其他南亚国家,邻国对印度的地区战略雄心充满了怀疑和忧虑。[4]Herbert Wulf, “India’s Aspirations in Global Politics,” p.12.二是印度与多个南亚邻国发生过纷争,这些国家心理有阴影,对印度极不信任。[5]Ashok K. Behuria, “Does India Have a Neighbourhood Policy?,” Strategic Analysis, Vol.36, No.2, 2012, pp.240-241.三是印度现在与大多数南亚邻国依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纠纷。时至今日,印度仍是影响南亚一些国家内部政治的重要因素。由于一些国家民众对印度充满了恐惧和敌意,这些国家的政治家们经常利用印度话题来支撑自己的政治立场。[6]Srinath Raghavan, “Stability in Southern Asia: India’s Perspective,” p.137.处理与邻国的各种纠葛会耗费印度非常多的资源和精力,会将印度的战略雄心限制在南亚地区。印度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能否处理好与南亚邻国的关系。过去六十多年的历史已证明,印度试图绕开其“讨厌”的邻国,集中精力追逐更大战略的雄心从来就没有不受阻碍的。[1]Srinath Raghavan, “Stability in Southern Asia: India’s Perspective,” p.135.没有邻国的参与和配合,南亚区域治理无从谈起,印度想在区域治理中发挥引领作用也缺乏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个不断崛起的大国,全球治理需要印度。印度的支持和参与对促进全球治理有着非常大的作用。离开印度的参与,全球治理显得不完整。2025—2030年,印度将会和美国、中国、欧洲成为全球治理中的四个关键性角色,这四个角色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是否和如何对21世纪的全球性问题进行治理以及决定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政治和全球经济中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从这一点来说,国际社会期待印度的更多参与。
与此同时,印度也需要参与全球治理。这不仅因为印度国内和其所在地区存在的一些问题本身就是全球治理的对象,需要加以解决和改善,而且随着实力的整体上升,印度希望能借助全球治理这一平台扩大影响,提升国际地位,增加在全球治理机制中的话语权和规则的制定权。就这一点而言,印度会在全球治理中继续奉行多边实用主义,对能促进自身利益的全球治理领域和地区,印度将投入更多资源和更大精力,反之亦然。可以预见,印度会越来越多地参与全球治理,发挥的作用也会不断提升,但由于是现有全球治理体系的利益攸关方,只有融入其中才能实现经济腾飞和国家崛起,印度无意也无力构建一个全新的全球治理体系,而是选择在现有体系内倡导改革,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完稿日期:2016-10-30】
【责任编辑:肖莹莹】
时宏远,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D835.12
A
0452 8832(2016)6期0043-15
* 本文系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印度软实力研究”(批准号:16XGJ007)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