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红娟
重庆秀山县民族村苗语的一级元音格局
□艾红娟
重庆市秀山县梅江镇民族村是重庆市唯一一个完整保存苗语的村寨,民族村苗语的舌面一级元音有[a][ɑ][i][u][e][o]6个,本文介绍了分析民族村苗语中舌面一级元音格局的步骤和方法,做出了民族村苗语的舌面一级元音的声位图和标准图,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重庆 民族村 苗语 一级元音
重庆市秀山县梅江镇民族村位于梅江镇南部,湘黔交界地带,紧靠省道304线,距秀山县城27公里。民族村是重庆市唯一一个完整保存苗语的村寨,该村拥有重庆市唯一一所采用苗、汉双语教学的小学。民族村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传统文化活动和习俗,如说苗语、唱苗歌、举办苗王节、传承苗绣、沿用原始人生礼仪、保留苗族传统手工艺等。
民族村的苗语属于苗语湘西方言的西部次方言。根据调查,民族村苗语中的舌面单元音有[a][ɑ][i][u][e][o]6个,它们可以作单元音也可以与其他元音和鼻辅音组成复元音。石锋(2002)指出,一级元音是指出现在单韵母中的元音。所以这些单元音也是一级元音。本文运用桌上语音工作室软件对民族村苗语的一级元音进行了分析。
马丁·裘斯(M.Joos,1948)认为,尽管不同的人所发的同一个元音共振峰的频率不同,但是每个人所发的各个元音在声学元音图上的相对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人的大脑正是以这种相对位置为背景来感知语音的。因此,这种因人而异的变体虽然看起来叠合纷乱,但是对于同一个人来说,应该是成系统的,有规律可循的。但不同人的Hz值放在一起后,这种关系反倒模糊了。所以在分析一级元音格局的时候,[a][ɑ][i][u][e][o]6个元音的发音要出自同一个人。先标出这个人发这些元音的频率值,这就是声学元音图;然后再把频率值抽象为无标度的图形,以表示元音之间的相对关系,这就是元音标准图。
在运用桌上语音工作室软件之前,我们要对现有的文件进行转化和合并。步骤是:
1.转化。录音是按照语言保护工程的要求进行的。它的录音参数是:单声道、44100Hz采样率,采样精度是16bit,音频格式是wav。如果直接把这个格式的录音放到桌上语音工作室软件上,会显示不全。因为它的参数和语保工程有差异。不同之处在于,桌上语音工作室软件要求采样率是22050Hz或者11025Hz,高了就显示不全。如果研究辅音格局,采样率是22050Hz;如果研究元音格局,采样率是11025Hz。所以需要先把采样率由44100Hz转换成11025Hz。我们用免费的“praat”软件来转换。方法是:打开“praat-open-read from file”,再打开要转换的音频文件,然后点击“praat”右侧的“convert”菜单,选择“resample”,在出现的第一个空格“New sampling frequency”中填11025即可,当然也可以填22050,这样的话,转换的这个音既可以用来研究元音,也可以用来研究辅音。填好后点击“OK”,就可以在左侧看到已经转化好的文件,文件名后面有11025,点击这个文件,再点击上面的菜单“save-save as wave file”,保存即可。
2.合并。语保工程中苗语的词都是一条一条录的,而研究元音格局至少需要3个包含这个元音的词,这几个词要放在一个音频文件中。以[a]为例,如果要做[a]的元音格局,需要至少3个含[a]的音节。苗语词语有的是单音节词,有的是双音节或者多音节词,我们尽量选用含[a]的单音节词。找到3个含[a]的单音节词语的3个音频文件之后,需要把这三个音频文件合并到一个音频文件中去。我们用免费软件“audacity”来合并。打开“audacity”,点击最左边菜单“文件”—“导入”—“音频”,把这3个音频文件全部选中,点击“打开”,这3个文件就都出现在“audacity”中了。选中下面的1个文件点击“编辑”菜单,选“复制”,在第1条的最后点一下,再点“编辑”—“粘贴”,就把这个文件合并到第一个文件中去了。用同样的方法再把另一条合并进来。再点击“文件”—“导出”,就把合并的文件导出来了。
3.做出声位图并进行分析。元音的音质主要取决于第一共振峰(F1)和第二共振峰(F2)的数据。石锋(2002)认为,利用语音实验所测得的元音共振峰的频率值,可以绘制声学元音图,又称声位图。以线性标度的第一共振峰(F1)为y轴坐标,以对数标度的第二共振峰(F2)为x轴坐标,坐标零点设在右上角,这样很接近实际的听感。每一个单元音都可以在图上找出代表点。用画圈来表示该元音音位的分布范围。通过桌上语音工作室软件,我们用已经合并好的各个元音的音频文件做出了民族村苗语一级元音声位图。如图1。
图1.民族村苗语一级元音声位图
由图1可以看出,民族村苗语一级元音的特点是:前高不圆唇元音[i]位置靠前,F1的数值在200Hz~500Hz之间,F2的数值在2000Hz左右。后高圆唇元音[u]位置靠后,F1的数值在300Hz~500Hz之间,F2的数值在1000Hz左右,比元音[i]稍靠下。前低不圆唇元音[a]位于三角形底部,F1的数值在800Hz左右,F2的数值在1300Hz-2000Hz之间。顶点元音[i][u][a]相连接构成了一个三角形。[e]元音F1的数值在500Hz~700Hz之间,F2的数值在1900Hz左右。后低不圆唇元音[ɑ]的位置比前低不圆唇元音[a]偏上,F1的数值在650Hz左右,F2的数值在1000Hz左右。后半高元音[o]与[u]有交叉之处,F1的数值在400Hz~600Hz之间,F2的数值在700Hz~1000Hz之间。后高元音[u],F1的数值在400Hz左右,F2的数值在800Hz~1000Hz之间。在元音三角形中,因为前元音和后元音数量一样多,只是后元音[ɑ]的位置偏上,所以前元音的活动范围比后元音大。
普通话[i]和[u]的F1数值一般在200Hz到500Hz之间,[a]的F1数值则在800Hz左右。[i]的F2数值大约2400Hz,[u]的F2数值大约为500Hz。虽然苗语和汉语普通话音系有很大的不同,但它们的一级元音却很相似。不同的是[u]元音,苗语F2的数值在700Hz~1000Hz之间,大于汉语普通话。F2数值的大小跟舌位前后密切相关。舌位越靠前,F2的数值就越高,舌位越靠后,F2的数值就越低。另外,圆唇也可以使F2的数值降低。民族村苗语[u]的圆唇度并不大于普通话,所以民族村苗语的[u]舌位比普通话靠前一些。
4.做出标准图并进行分析。图1是以赫兹为单位的图形,显示了元音的相对关系,还可以通过一种无标度的图形来表现元音之间的相对关系,这样更具有普遍性。具体做法是:
首先,测量出一个发音人所发的每个元音的第一共振峰(F1)和第二共振峰(F2)的全部频率值,分别计算出每个元音的第一共振峰(F1)和第二共振峰(F2)的平均值。每一个元音的F1、F2数据为一组,这种语言(方言)中有几个元音就有几组数据。然后找出F1的最大值(F1max)、最小值(F1min)和F2的最大值(F2max)、最小值(F2min)。那么,在横轴上F2min、F2max的标度和纵轴上F1min、F1max的标度相交所得到的矩形,就是测得的全部元音的分布区域。这个区域可以归一化为一个正方形。
其次,将每个元音的F1和F2数值分别代入下面算式的x中:
得出F1、F2的归一数据。这样,每个元音在正方形图中都可以有一个确定的点,所有的元音构成元音格局的标准图形。为了使数据的差异接近听感的距离,可以把全部F1、F2的数据从赫兹单位转换为巴克(Bark)单位。用f代表共振峰频率,采取如下公式(吴宗济、林茂灿,1989:90):
然后再用v值公式计算(时秀娟,2007):
根据得到的发音人的第一共振峰和第二共振峰数据,借助桌上语音工作室软件的自动测算,绘制出民族村苗语的元音标准图。如图2。
图2.民族村苗语一级元音标准图
这个公式得出的是每个元音在元音格局标准图形中的坐标值。这样可以更清楚地看出每个元音之间的相对关系。时秀娟指出,在标准图形中,V1值表示元音的高低,最大值为100,表示舌位最低,最小值为0,表示舌位最高。高元音的V1值一般在0~30之间,中元音在30~70之间,低元音在70~100之间。V2值表示舌位前后,最大值为100,表示舌位最前,最小值为0,表示舌位最后。在高元音中,V2值在0~20之间是后元音,在20~80之间是央元音,在80~100之间是前元音。中元音的V2值在0~30之间是后元音,在30~70之间是央元音,在70~100之间是前元音。低元音的V2值在0~40之间属于后元音,在40~60之间属于央元音,在60~100之间属于前元音。
按照发音人的平均值来说,高低方面,[i]的舌位最高,[u]相对低一些,它们都是高元音;[o]更低,[e]次之,它们都是中元音;[ɑ][a]是低元音,[a]最低。前后方面,与普通话比较而言,[i][e]在前,[o][u]在后,[a]是央元音。
[1]石锋.语音格局——语音学与音系学的交汇点[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2]时秀娟.汉语方言的元音格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艾红娟 重庆 西南大学文学院 4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