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意义、作用和路径选择

2016-12-12 01:43赵云洁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高校

赵云洁

摘 要: 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目标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活动,创业教育是使受教者具备从事创业活动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创新创业教育在世界各国开展得如火如荼,这是当今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推动教育的革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助于大学生明确创业意向,促使其将专业知识转化成创业成果。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应集合政府、高校、学生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组织引导,搭建发展平台,群策群力,争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6)05-0031-05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两次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他指出,这与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一起,构成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双引擎”,同时创新也是改造传统产业、打造经济新引擎的重要手段。人民大众是创新创业的主体,其中的大学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们的创业活动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的中流砥柱,这类高级知识分子的创业不应局限于摆地摊、开小店式的低端创业形式,而应与社会的大需求相结合,走创新驱动之路,促使科技成果更快更好地研发和转化。“创业是一项高风险的经济活动,创业的高度不确定性、模糊性、创造性和资源的有限性都不断对创业者提出高难度挑战,这就为创业教育的存在提供了充分的必要性依据”[1]。高校的任务是培养人才,促进社会、国家及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高等教育要把校园所学和社会实际应用有机地融合起来,因此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社会的需要,是高质量人才成长的需要,是当务之急,势在必行。

一、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概述

创新教育概念,顾名思义,是指以培养具有创新的意识、思维、胆略和能力的人才为目标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活动,这种创新教育理念区别于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式,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新的教育方法使受教者具备不同以往的能力,如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趋势的分析判断能力,识别商机和控制风险的能力,综合利用各种资源的能力,团队建设和组织管理的能力,等等。

创新教育最早实施于美国。美国于1957年受到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的刺激,遂提出了赶超苏联的口号,并于次年颁布了《国防教育法》,以使教育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提高国防实力的需要;美国科学促进学会自1985年起,耗时四年,招集了一批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精心研究出了一份报告,即《2061计划:为了全体美国人的科学》,该报告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方案,倡导把科学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训练与科学价值观、科学探索精神融为一体,建议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打破学科界限,使各学科之间融会贯通;同时还建议改革教学方法,不主张教师及学生就书本上的概念化知识死抠细节,杜绝学习时出现的死记硬背现象,不迷信记忆方法,号召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科学思维、技能方法培养上来,突出强调了动手实践的能力[2]。

迄今为止,美国已有50多所大学设立了创新研究机构,欧美的其他国家也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将高质量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教育改革的思路和方向[3];韩国政府于1995年也开始进行教育改革,教育重点向创造力培养方面转移,弱化了过去以知识记忆力为主和知识传播为主的教育方法,明确并重点强调了以培养科技和文化创造力为主的教育理念。

“创业意味着能够最大限度地组合资本,运用还未运用到实体经济中的新知识和新方法来生产新产品并完成商品交易,因此,知识是创业者成功的最重要的资源。”[4]更权威的创业教育的概念,应参考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及1991年东京创业教育国际会议的定义,是指要培养富有开创、探索精神的人,使其具有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技术和能力。具体而言,则可以理解为使受教者具备从事商业策划、组织管理、创办企业等实践活动所需要的综合能力。

创业教育在欧美发达国家经历了几十年的实践发展,先是彼得·德鲁克于1953年在纽约大学开设了“创业与革新”课程,可谓开风气之先,带动了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各大高校也相继开设了创业教育,如百森商学院在1968年开设了第一个创业学主修专业(本科生教育阶段),南加州大学于1971年开设了第一个MBA创业学专业,使创业教育再上新台阶,199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也开设了创业课程,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召开的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通过的《21世纪高等教育宣言:展望与行动》提出:“为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和主动精神,毕业生将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这一宣言再次强调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东北财经大学副教授刘伟博士指出:“20世纪80年代创业教育开始突破商学院的边界而面向所有学科学生,成为美国高等教育阶段发展最为迅速的学术领域之一。与此同时,日本、英国、德国等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开始将创业教育作为优先支持和发展的领域,高等学校纷纷开设引进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了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5]

我国与时俱进,顺应潮流,结合国情,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并于1996年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2002年教育部确定了清华、人大等9所高校率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试点,2008年教育部又通过了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30个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2010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标志着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二、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理论的精神内核和价值追求,也可以促进高校教育方法的与时俱进,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更新陈旧的教育观念,响应国家的号召大力深化教育体制的改革,加快建立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当前世界,科技、经济高速发展,我国传统的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长久以来我国髙等教育大众化中的精英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一直饱受抑制,因此,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高校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已成当务之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日渐兴起,人力资源和知识成果逐渐转成了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对知识成果的培育、配置和调控也将会更加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因此,对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是高校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只有更好地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才能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战略构想。

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反复强调各高校要积极践行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决策,《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特别规定,为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创业,高校应该建立灵活的弹性的教学制度,既可以把学生在校的创业成果折算成学分,也可以批准有创业能力的学生休学离校创业。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中国经济增长的双引擎之一,他在座谈会中再三强调,大学生是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政府要为他们实现梦想和自身价值“铺路搭桥”,创造条件,由此可见,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大趋势。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一)推动教育的革新进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应用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主要体现为大学生德、智、体、美、劳、意志、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创新创业教育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能使我党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人才观更好地得到落实。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将教育理念付诸于实践,同时,创新创业实践又为教育理念的提炼总结和完善提供了可能,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共同推动着高校教育教学的革新和进步。教育理念指导并驱动着教育实践,教育理念的突破和更新直接对教育革新和进步发生作用。

高校是前沿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场所,每一位在大学里认真地系统地接受了教育的高校毕业生,基本上都会有一技之长,他们对机会敏感,有能力创建团队、自筹资金去创办一个新企业,从而为社会待业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如今,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值此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时代,社会各行各业都急需高质量的专业人才,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打破传统教育的封闭化培养模式,更注重人才素质的培养,把理论与实践、知识与创造、学业与创业紧密地联系起来,直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当今世界,知识折旧率日渐提高,科学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原有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发生了变化,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代表,推动着创新经济的发展和技术改革,使创新型经济的时代价值日益彰显。创新型经济的发展促使人力资本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因为只有积累了雄厚的人力资本,经济创新才有可能持续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带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和长足的发展动力,同时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助于大学生产生创新创业想法,有助于他们解决更加复杂、联系紧密且变化迅速的问题,进而提升了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本。

(二)创新创业教育能够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提升大学生素质

“当前社会对大学生素质要求的总趋势是:知识结构综合化,基础知识深厚化,知识面广博化,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6]”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有效方式,其重点是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进行有效开发,突破了原来照本宣科、说教味儿十足的教学形式,融入了多元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是名副其实的素质教育,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大学生对知识资源、学术资源、环境资源等进行整合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在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时会更科学更有的放矢,从而更大地发挥了人才的价值。

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涉及知识和技能的多个方面,既有微观范筹的,也有宏观领域的,例如:思维方法与思想观念的调整、定位,人脉关系的维护与整合,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创新能力的挖掘、创业目标的把握与设定,风险与机会的评估与预测,发明专利的申报及个人权益的保护,政策法规与企业经营理念的利弊权衡,这些方面的技能既考查并巩固了创业大学生的现有知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改良知识结构的热情,使原来肤浅的知识记忆变得更加深厚了,并进一步内化成了自己的综合能力,这正应了那句老话儿:“实践出真知”。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依托的素质训练体系能为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提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保障,使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思想政治素养、人文素质、身心素质、实践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均得到提高和锤炼,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创造力、选择力、决策力、适应力及发展潜力等等。

(三)有助于大学生明确创业意向,促使其将专业知识转化成创业成果

影响大学生确立创业意向的主要因素大致分为两种,即内因、外因。内因主要是指创业者自身的知识结构、专业深度和广度、心理素质、年级、性别、组织校园社团活动的经验及社会实践经验等;外因多指创业者的家庭经济状况,亲戚朋友的支持或反对的态度,自己对创业政策的了解,对创业知识的储备,对人脉关系的整合利用等,部分学生空有一腔创业热情,看到同学都创业了,也赶潮流倒卖些小商品,他们对行业形势和国家的创业政策缺少深层次的关注,所以一旦受挫,就会知难而退,迷茫无助,对此类创业者,需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辅导部门多加关注扶持,帮助其尽快通晓国家对创新创业的相关扶持政策,以便其顺利地步入创业正轨。

“在当今以创新和变革为导向的社会动态环境中,源自于知识的创新和知识向市场价值转化的力量在推动社会经济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7]创业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转化为创业成果的机会,提升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使他们加深了对生存与发展的认识及对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渴望,反之也促使学生能更加自主、自觉地学习专业知识,获得自我发展的原动力,为以后步入社会打好基础,有创业经历的大学毕业生,更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其创业成功的事迹在同学中也更具有号召力和鼓动力,会增强整个大学生群体创新创业的自信力,从而实现“教”“学”“用”的一举多得。

四、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不足

经过多次的教育改革,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的成绩虽然可圈可点,但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反思,如传统的千校一面的批量化教育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禁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导致学生难以在社会上生存发展,出现了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部分高校只注重课堂教学,对学生的社会实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些学校只看学生上交的《社会实践表》上是否盖有企业的公章,至于学生是否真的到岗实习及实习的效果则漠不关心,这直接导致了部分学生只会空谈理想、缺乏动手操作能力。

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不应只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应争取培养出专业知识与综合能力双赢的复合型人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教育任务得以完成和教育体制深化改革的需要,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期的主流,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如弹性学分制),教育的主管部门也制定了帮扶计划,但目前实施的效果还只是停留在浅层、初级试水阶段,有些高校也仅是开设了几门相关课程、举办了几次相关竞赛就完事大吉,即使开辟了创新创业园,入驻的也大多是快递寄取、小商品零售、打印复印等缺乏技术含量和科技水平的小打小闹式创业,谈不上是在运用大学生自己所学的知识创业,更无创新可言。

五、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选择

“‘创新人才战略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国家竞争力,解决社会就业压力。探究人才强国与增强个人就业竞争力两方面的诉求,其实均是强调人才的实践能力,即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效,适应时代与社会所需。与职业技术学校所进行的针对固定岗位的培训有所不同,这种实践能力更具灵活性,可与时俱进,甚至引领时代,这就要求创新人才在思维与处事方式上打破常规、开拓创新。”[8]为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应进一步完善相关的课程体系建设,编写适用的高质量的相关教材,“将优秀的导师、优秀的研究资源配置到学生的培养中,促进多学科合作研究及与行业、企业的科技和人才培养合作,营造多学科交叉的创新创业环境”[9],并在现有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创业园的基础上,开拓涉及更多学科、探索更多形式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基地,实现校企联合,促进“产、学、研”的更好结合;同时还应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尽可能使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群体化、规模化,并逐渐形成潮流形成趋势;高校应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借鉴各大高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方法和新成果,表彰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的典型人物,发挥榜样的作用;高校应大力宣传国家和地方政府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措施和扶持办法,加强对创新创业活动的引导;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加大监管和指导力度,在宏观上予以指导和规划,积极主动地介入到大学生创业的个体活动中来,辅以相关的配套措施,提供适时的机会和平台,加大政策、资金、技术、管理等各方面的支持力度。同时,教育主管机关应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行为大力宣传倡导,争取舆论的力挺,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实现校园创业与社会需求的对接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六、结语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于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而国家发展目标的实现依赖于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高等教育承载着培养人才、研究科学、服务社会和传承文化的重要使命,因此,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手段是实行创新创业教育,革故鼎新,这样才能发挥高等教育在强国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新形势下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务之急,应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整合高校的行政、教学、科研等各方面的资源,构建创新与创业教育融合的运行机制,为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从而激发学生提高创造力和创新力的热情,加强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提升民众的创造力和民族竞争力。政府职能部门应为创新人才的培养设计完整的政策体系,使之具有持续性,政府各机构、各部门应通力合作,制定出促进个人、学校、产业、社会和文化等多层次、多维度共同创新发展的计划和政策,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组织机构积极参与,激发高校师生及全社会成员的创造活力,开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好局面。

[参考文献]

[1]胡彬彬.西部地区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作用机制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2015(4):6-11.

[2]侯瑞君.“2061计划”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37-39.

[3]Dess,Lumpkin,Covin.Entrepreneurial strategy making and firm performance test of contingency and configurational model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7(9):677-695.

[4]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M].何 畏,易家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155.

[5]刘 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教育科学,2011(5):64-67.

[6]梁红军.实践能力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有力资本——对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思考[J].昌吉学院学报,2008(3):43-45.

[8]雷家骥.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分析[J].中国青年科技,2007(2):26-29.

Abstract: innovation education refers to an education system and activities which makes cultivating innovation concepts-oriented and innovation capability-oriented persons as their targets. Startup education qualifies persons with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startup activities. Innovation and startup education 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odernization of advanced education nowadays which made a great progress worldwide. It can propel the revolution of education and prompt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social development,can contribute to clarify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startup intentions,transfe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nto reality outputs. It should combine efforts from the governments, universities,students and society to achieve innovation and startup education, to organize and put up a platform with masses efforts,then we can achieve a prosperity prospect of “the masses startup,the public innovation”.

Key words: Universities;innovation and startup education;cultivating persons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高校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