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与学的方式

2016-12-12 21:56于洪梅
新课程·小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教学理念因材施教自主学习

于洪梅

摘 要: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也在不断探索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还课堂于学生。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学好数学的关键,而学生的主动参与需要教师创设相应的条件。因此,教师必须精心组织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关键词:教学理念;兴趣;自主学习;因材施教

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在不断探索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还课堂于学生。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彻底摆脱“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需要我们把备课精力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上。这样才会极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学好数学的关键,而学生的主动参与需要教师创设相应的条件。因此,教师必须精心组织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就要求教师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抓住学生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我经常把数学知识还原为生活原形,让学生把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亲身体验过的问题与数学知识紧密联系。例如,在“圆的周长”教学中,我先提出问题(1):如何来测量圆片的周长?有的学生说,可以将绳子绕着圆片围一圈,再量出绳子的长度,有的学生说:可以沿着尺子滚动的方法来测量。这一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接着再提出问题(2):你还能用这样的办法量出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吗?由于花坛较大,用滚动的方法行不通。于是这个问题就迫使学生去想其他办法来解决。学生通过讨论,认为花坛不能滚动,但可以用绳子绕花坛一周进行测量。我又提出问题(3):绳子不够长,怎么办?遇到了新的难题。这时学生深刻感受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怕遗漏了知识点,讲得过细过多,而不敢“放手”。正是由于这种“满堂灌”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并使学生在学习上养成了依赖性,在学校依靠老师,回家依靠父母,而自己却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如何能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呢?关键就在于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

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时,利用学具,放手让学生4人小组自己动手探索。由于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中已渗透了“转化”思想,于是学生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利用转化方法,从不同角度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有的把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长方形或正方形,有的把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还有的学生只用一个三角形,经过剪、拼、移把三角形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经过不断尝试、交流和归纳,总结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一学习过程,学生学到的不但是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知识,而且在动手操作的情景中,孩子们经历了由“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同时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那会出现很多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拓展思维,鼓励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要求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能够主动探求知识,并通过多方面、多角度思考,达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比如“圆锥的体积”这一课的教学,先出示圆柱的体积公式,然后拿出一个圆锥量筒、一个圆柱量筒。接着让学生观察、思考几个问题:这个圆锥与这个圆柱有什么共同之处?圆锥的体积与什么有关?你能验证吗?这时就会使学生不断思考,该如何去验证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时学生会想到用水去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这样设计,层层深入,不断设置认知冲突,使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欲望,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因材施教,多关注学困生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班级的学生智力也参差不齐,所以在课堂上必须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在教学中,我针对每课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分层练习,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都能从本身出发,有题可做,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作为教师应该在自己的课堂中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数学学科感兴趣,才能学好数学,所以我们要想尽一切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块璞玉,需要我们用心打磨、雕琢,这样他们才会发出灿烂耀眼的光芒。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教学理念因材施教自主学习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