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评诗歌魅力提升语文美感

2016-12-12 20:22孟祥颖
新课程·小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身世品评写作技巧

孟祥颖

摘 要: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素养。它以独特的魅力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陶冶情操、提升语文素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给语文诗歌品评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在品评诗歌的时候,注重从基本的诗歌语句、表达形式、关键词、艺术手法等入手,赏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真正体会诗歌的魅力,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歌品评;赏析;语文美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用新颖的赏析手段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诗歌的兴趣,在诗歌中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不断升华小学生的语文语言素养。可见,诗歌的真正魅力不在于去学习它,而在于如何发掘诗歌的精神内涵,感受语言深处的魅力。在传统的诗歌课堂上,教师只是带领学生学习诗歌里面的生字、生词并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很少具体分析语言的艺术形式和特色,也很少赏析诗中的重要语句和关键词。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改变小学语文诗歌的赏析模式,从诗歌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本文通过三种赏析分析小学语文诗歌的模式。

一、品评诗歌中的关键字词

在每首诗歌中,都有集中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字”或者“词”。这些关键词是整首诗歌的诗眼,也是诗歌最精华的部分。分析这些“字”或者“词”,可以直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升华诗歌的内容。

例如,在赏析小学三年级上册诗歌(人教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的时候,由于本诗的赏析目标是分析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并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在本诗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师引导学生赏析这一句诗,在这一句中“独”和“异”使用的最好。“独”体现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独处异乡的孤独之感。而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刚好是他在长安谋取功名之际,再结合作者的身世,就可以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作者使用了两次“异”字,表达了更强烈的思想感情。王维当时还比较年轻,身处长安,举目无亲,长安越是繁华,自己的孤独感越是强烈。“异乡”和“异客”乃是对这种情感的完美表达。教师在带领学生品评诗歌的过程中,抓住诗的关键字或者词,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轻松完成对本诗的学习。

二、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

诗歌以其优美的韵律,总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每首诗都有作者独特的写作技巧和抒情方式。小学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赏析诗歌的时候,把赏析重点放在诗歌的写作技巧和抒情方式上,可以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例如,在赏析小学三年级下册诗歌(人教版)《春望》(杜甫)的时候,由于本诗的教学目标是结合作者的身世分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赏析的时候,注重分析本诗的写作技巧。诗的前两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作者在诗的开头就描写了春望的所见。“国破”说明往日繁华的长安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乱草丛生的狼藉景象。“城春”是指春天虽然花朵树木都成长起来了,但是由于国家的衰败,它们已经失去了春天的风采。“国破”和“城春”形成鲜明的对比,极大地表现出作者因为国家衰败的感伤之情。同时以乐景来写哀情,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加作者内心的伤感。作者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达得生动形象。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赏析诗歌的时候,注意作者的写作技巧,可以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深刻理解作者的身世背景

诗歌作者所描写的诗,都是作者的有感而发。而想真正了解一首诗歌的深刻内涵,必须探究作者的身世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探求诗歌的深刻寓意。

例如,在品评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诗歌(人教版)《望天门山》(李白)的时候,想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李白所描写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美好景象,必须带领学生了解诗人李白所处的时代背景。由于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那时候唐朝国力强盛,百姓生活富足,社会风气良好,而这首诗正是表达了“诗仙”李白豪放不羁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束缚在狭小天地里面的广阔胸怀。“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表现的是作者想冲断一切艰难险阻的决心和雄心壮志。所以在理解诗歌的时候,深刻理解作者的身世背景,就可以理解作者写诗的真正意图。

小学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诗歌赏析的时候,引导学生学会抓住诗歌的关键“字”或者“词”,集中分析关键“字”或者“词”就可以大概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再配合其他方面的品评,理解诗歌就变得轻而易举了;另外,在赏析诗歌的过程中,把注意力集中于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抒情方式,看作者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或者描绘方式,并联系所学过的赏析知识,可以轻松掌握诗歌的赏析模式;在赏析诗歌的过程中,对作者的身世必须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是作者抒发诗歌情感的重要前提,当然,诗歌也是对作者所处时代的重要反映。提高诗歌赏析能力,不断提升语文美感。

参考文献:

[1]吴迪.小学语文诗歌“立体化”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聊城大学,2014.

[2]幸秀红.提升语文教学的美感[J].新课程(下),2016(1).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身世品评写作技巧
谈国画品评中的“神品”“逸品”之别
小小数迷泽西之0的曲折身世
纯牛奶中感官品评研究进展
数学符号的“身世”
数学符号的“身世”
掌握写作技巧,让写作有“技”可循
术赤身世考辨
色相、心相与舞台造型——民国京剧批评中的“扮相”品评
挖掘最佳训练点渗透写作技巧
浅说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