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玲,薛 枭,夏 薇,陈显秋*
(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检验科,吉林 长春130021;2.北华大学医学检验学院,吉林 吉林132013)
*通讯作者
不成熟血小板部分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刘玲玲1,薛 枭2,夏 薇2,陈显秋1*
(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检验科,吉林 长春130021;2.北华大学医学检验学院,吉林 吉林132013)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是一组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在外周血血小板破坏增多时,患者骨髓中巨核细胞反应性增生,向外周血中释放大量含有mRNA和粗面内质网,具有合成少量蛋白质的能力的不成熟血小板,曾被命名为网织血小板[1],现在被称为不成熟血小板部分(Immature Platelet Fraction,IPF)。不成熟血小板部分是由骨髓巨核细胞合成释放入外周血循环的、富含RNA、呈网状分布、体积更大的血小板,在血小板计数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对于分析血小板生成动力学及血小板减少机制有着重要意义。
1.1 正常对照组
选择2014.01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体检的50例健康人静脉血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满足无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无明显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无血液系统疾病、糖尿病及其他内分泌疾病。
1.2 实验组
选择2014.01-2014.06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住院被诊断为ITP的初治患者35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20例;PLT<20×109/L的患者26例,PLT>20×109/L的患者9例;其诊断通过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认,符合2008年修订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3版)中对ITP的诊断标准。在其治疗过程中监测不成熟血小板百分比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情况,连续10日每日检测1次,每位实验对象可得到2个参数共20个检测结果,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个检测参数的变化及规律。
1.3 实验内容与方法
1.3.1 仪器与试剂
日本SYSMEX公司生产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XE-5000;SYSMEX配套稀释液、网织红细胞稀释液、网织红细胞染液、鞘液;SYSMEX 5C定值低、中、高三水平质控品。
1.3.2 实验方法
标本收集:晨起空腹、平静状态下,抽取静脉血2 ml于EDTA-K2 抗凝的试管中,所有标本充分混匀后,2 h内测定完毕。
1.3.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进行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重复测定数据进行重复测定的方差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1 不同组别不成熟血小板百分比(IPF%)比较 见表1、图1。
表1 不同组别IPF%检测结果
2.2 ITP患者治疗过程中IPF%、PLT变化情况比较 在治疗过程中,IPF%逐渐下降,在第5天下降至正常;PLT逐渐上升,在第6天上升至正常,见图2。
注:图中点为疑似离群值,3、9代表离群值在各列所在位置,已剔除。
图1 不同组别IPF%检测结果
图2 两组ITP患者治疗过程中IPF%和PLT变化情况
3.1 不成熟血小板检测在ITP诊断中的应用
ITP患者血小板减少仅是由于外周血血小板破坏增加,而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细胞不少,是成熟障碍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本研究显示,不同严重程度ITP患者IPF%(轻度14.85%±10.69,重度28.90%±11.30)较正常对照组(1.60%±0.99)明显增高(P<0.05),与Yasunori Abe等[2]、Briggs等[3]、孙德华等[4]的研究一致,进一步说明了IPF%在ITP中的诊断价值和提示出血严重程度中的作用。血小板减少时体内TPO含量增加,TPO与其受体c.Mpl结合,激活一系列信号通路,包括JAK/STAT、Ras/MAKP、P13K/Akt等,促进巨核细胞成熟,调节巨核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新的血小板(不成熟血小板)释放入血[5],而使得外周血中IPF%升高,这些可能是导致ITP患者外周血IPF%增高的主要原因。这一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对于临床表现明显、有骨髓穿刺禁忌症的患者,可以通过检测网织血小板作为ITP诊断的依据之一[3]。
3.2 不成熟血小板检测在判断ITP患者严重程度中的应用 ITP的临床表现以出血为主,而出血的严重程度与血小板破坏程度明显相关,血小板<20×109/L时可并发内脏出血、颅内出血等而引起死亡[6],故临床将血小板<20×109/L作为输血的指征。但临床观察提示,ITP患者的出血程度与血小板计数并不完全一致,对于血小板<20×109/L的患者,是否进行输血治疗也存在争议,若能找到比血小板计数更能反映出血的临床指标,将对ITP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统计结果显示,PLT
<20×109/L患者的RP%(28.90%±11.30)高于PLT>20×109/L患者的RP%(14.85%±10.69),说明外周血血小板破坏越严重,释放至外周血中的IPF%越高,通过检测外周血IPF%,可有助于临床判断ITP的严重程度,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依据,避免对患者进行不必要的血小板输注。
3.3 不成熟血小板检测在ITP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ITP患者首先采用激素冲击治疗,严重者使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输注血小板悬液或血浆置换。本研究显示,IPF%与血小板计数有良好的负相关性。ITP患者治疗前,IPF%明显增高,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随着ITP的有效治疗,IPF%明显下降,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见图2。但IPF%与血小板计数在ITP治疗期间的变化情况却有所不同,通过对ITP患者治疗过程的监测发现,IPF%在治疗早期即治疗后第五天出现明显变化,而血小板计数在第六天出现明显变化,IPF %比血小板计数能更早的反映出治疗效果,见图2。说明IPF%可更早提示临床治疗有效,有助于临床根据治疗效果进行后续治疗。但由于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较少,网织血小板是否可以作为ITP患者治疗效果的监测指标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Ingram,M.& Coopersmith,A.Reticulated platelets following acute blood loss[J].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1969,17:225.
[2]Yasunori Abe ,Hideo Wada,et al.A simple technique to determine thrombopoiesis level using immature platelet fraction (RP%)[J].Thrombosis Research,2006,118:463.
[3]Briggs C,Kunka S,Hart D,et al.Machin SJ.Assessment of an immature platelet fraction (RP%) in peripheral thrombocytopenia[J].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2004,126:93.
[4]孙德华,裘宇容.网织血小板检测在血液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初步应用[J].热带医学杂志,2008,6(8):581.
[5]Begley CG,Basser RL.Biologicand structural differences ofthrombo-poietic growthfactors[J].J SeminHematol,2000,37(2 suppl 4):19.
[6]邓家栋.血液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17-1321.
1007-4287(2016)11-1900-02
2016-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