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 宁
(宜昌市博爱特殊教育学校 湖北宜昌 443000)
强化物评估报告
——刺激偏好评估&同步增强计划表研究设计
谭 宁
(宜昌市博爱特殊教育学校 湖北宜昌 443000)
强化物是行为改变计划成功的必要条件,许多成功的行为改变方案都需要一个实务工作者或研究者能加以控制有效的强化物。确定一个刺激是否是强化物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阶段进行:刺激偏好评估,可以确认潜在的强化物;强化物评估,可以直接测试强化物的有效性。本研究通过运用刺激偏好评估法,目的在于通过刺激偏好评估和强化物评估两个阶段,收集确认潜在强化物,并直接运用到行为改变计划中,以测试其真实有效性,为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提供依据。
强化物评估 刺激偏好评估 自闭症儿童 研究设计
段××,男,今年3 岁 11个月,诊断为自闭症倾向,目前在宜昌市博爱特殊教育学校(即康复中心)彩虹班进行康复训练,每天的个训时间长达1小时,其他教学时间为集体融合课程,在班级中能够融入班级集体的各项教学活动。目前能够仿说5个字左右的句子,可以独立命名35个左右日常用品,水果蔬菜和动物名称,在示范或提示下可以完成简单粗大动作模仿,可区辨日常生活常见物品200种左右,从三样东西中,依照物品的功能选择出一个物品,能够完成喵喵叫的是猫,汪汪叫的是狗狗,当问你叫什么名字的时候,可以回答自己的名字等简单交互式语言。
本研究地点选取在个案所在的康复中心进行。
(1)定义依变项和数据收集。依变项:老师在学生面前呈现物品,学生会伸手拿物品。测量:事件记录法,测量依照个案选择的顺序记录百分比,第一次选择的是100%,第二次选择的是50%,第三次选择的是33%,第四次选择的是25%,第五次选择的是20%。记录每一个回合的平均百分比,最后进行排序。
(2)教材与材料。评估教材:对学生家长访谈、询问学生和老师,依照观察学生平时爱玩的、或常会碰触的玩具。选择警车,拼板,形状箱,风车,画板等玩具进行评估。
(3)程序
①每次评估包括五种刺激物品,准备好将要用来评估的刺激物品,并列在记录表中。
②学生在桌子前的凳子上就座。
③在评估之前,学生可以接触每样刺激物品的时间各为10秒。
④大约10厘米的距离,横向且随机排序每一个刺激物品。
⑤给学生指令:“选一个”。
⑥学生选择一个刺激物品后,立即将其他剩余刺激物品移除,以避免学生继续做出更多选择。
⑦学生选中的刺激物品可以玩10秒。
⑧依照刺激物品被选择的顺序,将相应的数字在记录表上做好记录。
⑨每一样刺激物品被选择后,不需以其他刺激物品来取代。
⑩在进行下一回合选择前,将剩余的刺激物品,进行随机排列,之间的间距保持相等。
■呈现剩余的刺激物品,并重复上述的步骤。
■依照上述的步骤继续评估,直到所有的刺激物品被选择完毕。如果学生没有在10秒内做出选择,重复指令:“选一个”。如果学生10秒内依然没有做出选择,结束评估,在剩余刺激物品的栏目中标示“0”.如在过程中有刺激物品没有被选择,被标示“0”,这整个回合作废,重新再进行一回合的评估。
■依照上述步骤进行三个回合的评估,每一个回合间隔5分钟休息时间。
(4)结果与讨论
刺激物品 第一回合 第二回合 第三回合 平均值 排比警车 1 1 1 100% 1 100% 100% 100%拼板 5 4 5 23% 4 20% 25% 25%形状箱 2 2 2 50% 2 50% 50% 50%风车 3 3 3 33% 3 33% 33% 33%画板 4 5 4 22% 5 25% 20% 20%
分析:刺激偏好评估结果显示,学生选择刺激物品的百分比依次顺序为:车子100%,形状箱50%,风车33% ,拼板23%,画板22%。从以上结果得出,车子的选择百分比最高100%,为高度喜好物,而画板的选择百分比最低22%,为低度喜好物。
说明和讨论:因为刺激偏好评估的结果只能找出并确认该物品为潜在强化物,若要确认该物品是否为学生的增强物,必须要经过直接系统的测试。因此,将在第二阶段进行强化物评估。
(1)定义依变项和数据收集交互式语言阶段一目标行为:当老师问:“水果类有什么”?学生回答需要独立并同时说出3种水果名称(西瓜、香蕉、苹果)。交互式语言阶段二目标行为:当老师问:“水果类有什么”?学生回答需要同时说出4种水果名称,在阶段一的基础上新增1种。(西瓜、香蕉、苹果、菠萝)
(2)介入阶段一的目标:
目标1: 水果类:西瓜、香蕉、苹果
目标2:日常用品类:电话、毛巾、脸盆
目标3: 交通工具类:火车、轮船、出租车
目标4: 饮料:牛奶、果汁、可乐
目标5: 动物类:大象、小狗、乌龟
(3)介入阶段二的目标:
目标1: 水果类:西瓜、香蕉、苹果、菠萝
目标2:日常用品类:电话、毛巾、脸盆、电脑
目标3: 交通工具类:火车、轮船、出租车、公共汽车
目标4: 饮料:牛奶、果汁、可乐、茶水
目标5: 动物类:大象、小狗、乌龟、鸭子
(4)数据收集:事件记录法,每个时段包含有5个教学目标每个目标2个回合,记录10个回合的正确反应百分比。
(5)教材与材料。环境材料:蓝色和黄色2套桌椅、计时器。教学材料:水果类图卡、交通工具类图卡、日常用品类图卡、动物类图卡、饮料类图卡
(6)程序和研究設計。研究设计:本研究使用同步增强计划表,即在两种相似增强安排下两种刺激不同的处理(即自变项),同时测量它们对目标行为(即依变项)的影响。在本研究将同时比较高度喜好(车子)和低度喜好(画板)增强计划表对学生交互式语言的效果。
基线期的程序:
(1)老师需要确定学生有好的专注行为后,呈现教学目标。
(2)当老师问:“水果类有什么”?学生回答需要同时说出3种水果名称,记录“+”。例如:老师给予学生SD:“水果类有什么”?老师在给完SD后,等待学生3秒时间做反应。如果学生反应正确,老师不给任何回馈。间隔2秒后直接进入到下一个目标。
(3)SD后错误反应,记录“-P”
基线期数据收集:
上午进行一个时段,下午进行一个时段,每个时段10个回合,进行3个时段(计算正确百分比),收集3个数据,基线期3个数据点呈平稳或下降状态。
介入期的程序:
预先训练:(在环境中同时安排两种不同条件的增强结果,训练学生能够独立选择任何其中的一个增强条件。)
(1)课前准备:1套蓝色桌椅和1套黄色桌椅
(2)教学环境的区辨刺激,同一间教室,两套桌椅(蓝色和黄色)。蓝色桌椅上是高度
喜好物品;黄色桌椅上是低度喜好物品。每一个回合重新做选择,学生站在两张桌子前面3尺左右,面向2张桌子,确定可以看见两张桌子。老师给予学生指令:“请你去坐凳子”,若学生没有作出选择,老师可以给予辅助(或学生独立)学生坐在蓝色桌凳呈现高高度喜好物品物品;辅助(或学生独立)学生坐在黄色桌凳呈现低度喜好物品
(3)最后目标:呈现指令“请你去坐凳子”学生能够独立选择安排有不同增强条件的桌凳后,进入介入期。
介入阶段一:
(1)针对两个不相同的增强计划表,分别为高度喜好物和低度喜好物,同时操作,针对相同的行为。
(2)每个时段包含5个教学目标,每个目标有2个回合,共10个回合。
(3)在每个回合之前给予学生选择的机会,老师给予区辨刺激SD:坐凳子玩玩具(每一个回合重新做选择,学生在固定位子,确定可以看见两张桌 子),学生选择不同增强条件的桌椅并坐下后,和老师有眼神接触,老师给予区辨刺激,例如:“水果类有什么”?等待学生3秒时间做反应,正确反应记录“+”, 给予学生强化物5秒钟,不给口语赞美,回合结束。将学生带离开桌椅回到选择的地点,重新选择座位。当学生选择不同的座椅的增强条件,且安静坐下后,老师给予SD“水果类有什么”?如果学生在3秒内没有任何反应或者是错误反应。老师重新呈现SD,同时呈现水果3张卡片用手指并说出名称。等待学生3秒做出反应,记录“-P”,给予学生强化物5秒钟,不给口语赞美。回合结束,告诉学生等一下再玩,重新选择座位。
(4)一天进行2个时段教学,上午一个时段下午一个时段(下午把桌子互换位子)
(5)正确反应标准:针对五类目标行为,和基线期一样同时说出三个为通过,说出来后才能强化。例如:当给予SD“水果类有什么”?学生必须同时独立说出:“西瓜、香蕉、苹果、菠萝”3个答案。
(6)记录方式:教学结果只有两种记录,即:“+”“-P”
(7)每个时段计算正确百分比。
(8)学生通过标准连续三个时段达到100%,之后进行介入阶段二。
介入阶段二:
(1)在介入时段以外对学生进行先备技能训练,例如:分类训练(水果类、动物类、交通工具类、日常用品类、饮料类,每个类别10个目标)
(2)进入介入期二,每类目标行为增加1个,学生必须针对每个问题回答4个答案,(例如:水果类有:西瓜、香蕉、苹果、菠萝)才可以得到增强物品。
(3)介入期二教学程序同介入期一
图表一
图表二
图表三
分析:
图表一:基线期显示正确反应百分比为0%,在介入期一时,高度喜好和低度喜好只需要4个教学时段,即从0%快速增加到100%。进入介入二将反应标准提高,(增加一个目标行为)选择高度喜好反应正确率持续保持100%,而低度喜好反应有所下降,并有起伏,但只需要增加2个教学时段,到18、19时段,低度喜好的增强结果亦能达到并持续保持正确百分比100%。
图表二:每个时段10个选择机会里面,选择高度喜好物和低度喜好物的分配次数,从结果可以看出,介入初期(时段1—10)除了时段3以外,学生在每个时段里面选择高度喜好物的次数明显高于低度喜好物,介入后期(时段11—16),虽然一开始学生选择低度喜好物的次数高于高度喜好物,但最后3个时段,选择高度喜好物次数有稍微增加。
图表三:从学生选择的累计次数的结果可以看出,学生选择高度喜好物的累计次数从10次增加到108次,选择低度喜好物的次数从0次增加到52次。因此,学生选择高度喜好物的累计次数明显高于选择低度喜好物。
从研究结果显示,在介入第一阶段,呈现高度喜好物和呈现低度喜好物学生的正确反应百分比都能很快达到100%;进入介入第二阶段将反应标准提高后,学生选择高度喜好反应正确率持续保持100%,而选择低度喜好物反应有所下降并有起伏,增加教学时段后才最终达到正确百分比100%。因此,高度喜好物和低度喜好物这两种刺激物都有强化效果。在选择次数上,选择高度喜好的次数除了时段3选择低度喜好物次数较高,其余大多数时段选择高度喜好物次数明显高于选择低度喜好物次数。学生选择高度喜好物的累计次数为108,而选择低度喜好物的累计次数为52,高度喜好物选择累计次数明显高于低度喜好物。综合上述不同的结果得知,高度喜好物和低度喜好物都具有增强物的功能可以提升正确反应率,但若比较哪一个增强物的增强价值较高,则可以从每个时段的选择次数和累计次数看出高度喜好物的价值高于低度喜好物。
综上所述,刺激偏好评估结果只能找到学生的潜在强化物,只有透过直接测试才能确认喜好物是否具备增强物的功能并可以增加正确反应。作为实务工作者找到能够改变行为的增强物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因此建议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定期进行刺激偏好评估和强化物评估用以确认增强物,帮助学生更好更有效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