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范生专业认同对其心理资本的影响
——基于北京地区高校师范生的调查

2016-12-10 03:37杨芷英韩小娟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学业成绩韧性师范生

■ 杨芷英 韩小娟

(首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9)



高校师范生专业认同对其心理资本的影响
——基于北京地区高校师范生的调查

■ 杨芷英 韩小娟

(首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9)

师范生的专业认同与其心理资本水平息息相关,研究师范生专业认同对心理资本的影响有助于通过促进师范生的专业认同,提升其心理资本水平。对北京地区师范生的心理资本现状进行实证研究,以师范生的专业喜好度、学业成绩、对专业能力的确信程度以及对未来职业的规划程度4个因素代表师范生的专业认同度,对其与心理资本的关系进行相关性研究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师范生的职业认同与心理资本呈显著的正相关。其中,师范生对专业能力的确信程度对心理资本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职业规划,再次是学业成绩,最后是对专业的喜好程度。因此,促进师范生的专业认同,提升其心理资本水平,需要强化专业训练,提高职业自信;制定职业目标,构筑未来希望;提升专业兴趣,培养乐学意识;坚定职业信念,磨炼心理韧性。

高校师范生 专业认同 心理资本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西方对心理资本的研究日益升温。根据美国管理学会主席内布拉斯、加州大学教授路桑斯的界定,心理资本是贮藏在人们心灵深处的一股永不衰竭的力量,“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以自我效能、乐观、希望、韧性为核心[1]。路桑斯认为,相对于资金、市场和技术资本而言,心理资本的升值空间是最大的。并且,有针对性的开发和训练可以帮助个体提升心理资本,获得心理能量,从而对心态、认知过程、行为、工作绩效和生活满意度等产生积极的影响。

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其既定的职业角色定位决定了他们的心理资本比一般职业群体更具有开发和应用价值。由于我国对于心理资本的研究刚刚起步,虽然对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对于师范生心理资本的相关研究还比较缺乏。为了了解师范生的心理资本状况,笔者2016年4-5月采用南京大学张阔等人编制的《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运用网络平台对北京两所高师院校的师范生进行了网络调查,共收到答卷1 033份,其中有效答卷1 000份。调查显示,师范生心理资本的总体水平及在自我效能感、韧性、希望、乐观4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为4.925、4.762、4.489、5.205和5.242,均高于理论均值4,呈现出中等偏上的水平,属于中等程度范围,表明师范生心理资本的总体水平较高,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调查还发现,师范生的专业认同度对其心理资本具有显著影响。认同在心理学领域被认为是一种情感、态度乃至认识的移入过程,旨在实现心理的完整、统一和连续感[2]。对于专业认同的界定目前没有统一的认识,王顶明、刘永存认为:专业认同是指学习者对所学专业的认可和接受,并愿意以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行为去学习与探究,它是一个与学习过程相伴随的动态过程概念[3]。安芹、贾晓明认为:专业认同是专业、职业、职业规范以及职业价值和自我价值实现等多层面的和谐统一[4]。李慧敏等人则认为:专业认同是对所学专业的认可程度,从报考专业、对专业的学习态度及就业的态度几个方面予以体现[5]。笔者认为,师范生的专业认同即师范生对教师职业以及所学专业的认识、情感和态度,也是师范生对教师职业以及所学专业的认可和接受程度。专业认同直接影响师范生对专业学习的动机、兴趣和态度,影响其学业成绩和自我效能感,进而影响今后的职业发展和对未来的生活态度,影响心理资本水平。在本研究中,笔者从师范生的专业喜好度、学业成绩、对专业能力的确信程度以及对未来的职业规划4个因素来考察师范生的专业认同程度,旨在深入探究师范生的专业认同对心理资本产生的影响,并根据实证研究结果为师范生的培养提出建议。

(二)研究假设

本研究在对师范生心理资本总体状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师范生的专业喜好度对心理资本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设师范生的专业喜好度有助于提升师范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提高学业成绩,从而提升其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感、希望和乐观因子,提升心理资本水平。假设2,师范生的学业成绩对心理资本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设师范生的学业成绩直接影响其心理资本中的自我效能感因子,进而影响其希望和乐观因子,影响心理资本水平。假设3,师范生对专业能力的确信程度对心理资本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设师范生对专业能力的确信程度直接影响其心理资本中的自我效能感因子,进而影响其希望和乐观因子,影响心理资本水平。假设4,师范生的职业规划对心理资本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设职业规划有助于提升师范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提高学业成绩,从而提升其心理资本中的自我效能感因子以及希望和乐观因子,提升心理资本水平。

二、研究工具与样本选取

关于心理资本研究的测量工具,目前运用比较广泛的是由南京大学张阔等人编制的《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在现有对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研究成果中,不少学者采用该问卷,如唐家林等人对重庆市3所大学的235名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研究[6],赵涵对东北3所大学的大学生心理资本现状的研究*参见赵 涵:《大学生心理资本现状及干预研究》,东北师范大学 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付立菲等人对天津师范大学389名大学生的心理资本的研究[7]等,研究“采用Cronbachα系数作为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指标。4个子问卷的a系数分别为0.86,0.83、0.80和0.76;全问卷的α系数为0.90。4个子问卷得分的简单相关系数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且均为中度相关。上述结果显示,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各子问卷也具有合理的区分效度”[8]。问卷从自我效能、韧性、希望和乐观4个维度研究人的心理资本状况,并采用利克特7点计分法,得分越高表示心理资本的水平越高。本研究认为,张阔编制的《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同样适用于测量师范生的心理资本水平。

本文以北京两所高师院校的师范生为研究对象,样本涵盖了不同性别、年级(大一到大四)、专业(文科、理科、艺术类)和地域(农村、县镇、城市)的师范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需要说明的是,在样本选取过程中,由于师范院校男女生比例的悬殊性,样本中女生的数量831人,是男生数量169人的4.9倍,这与师范院校的男女生比例基本吻合。此外,样本数量随年级增高而减少,这与师范生的参与热情随年级增高而递减的规律一致。在样本中虽然大一学生的样本数量较多,但因测试时间为4月份,此时大一的学生生涯已近结束,学生已接触到专业学习和职业教育,加上入学前对专业的初步了解,已形成了一定的职业倾向和专业认同。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师范生的心理资本水平与专业认同的相关性分析

对师范生心理资本与专业认同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师范生对专业的喜好程度与其心理资本的总体水平、自我效能感、韧性、希望和乐观因子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师范生的学业成绩与其心理资本的总体水平、自我效能感、希望和乐观因子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而与韧性因子的相关性不显著;师范生对专业能力的确信度和职业规划均与其心理资本的总体水平、自我效能感、韧性、希望和乐观因子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由此可见,4个因素中仅有学习成绩与心理资本的韧性维度相关性不显著,其余变量与心理资本总体以及心理资本的4个维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

表1 师范生的心理资本与专业认同的相关性

(二)师范生专业认同对心理资本的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考察师范生的专业认同对其心理资本的总体水平以及对自我效能感、韧性、希望、乐观4个维度的影响,本研究分别以师范生心理资本的总体水平以及自我效能感、韧性、希望、乐观4个维度为因变量,以代表师范生专业认同程度的4个因素:专业喜好度、学业成绩、对专业能力的确信程度、职业规划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根据实测数据来求解模型的各个参数,然后评价回归模型能否很好地拟合实测数据,进一步分析师范生的专业喜好度、学业成绩、对专业能力的确信程度以及职业规划与心理资本之间的因果关系,验证提出的理论假设。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师范生的专业认同对心理资本的回归分析

从回归系数B的数值可以看出,师范生的专业喜好度、学业成绩、对专业能力的确信程度及职业规划与师范生心理资本的总体水平、自我效能感、韧性、希望及乐观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线性关系,且两两之间相关性的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其中,师范生的职业规划与其心理资本中的希望维度的相关性最高,分值为0.346,而师范生的专业喜好度与其心理资本中的韧性维度相关性最低,分值为0.079。

本研究通过对回归方程的确定性系数R2的检验(R2取值在0到1之间,越接近1,表明方程中自变量X对因变量Y的解释能力越强。通常将R2乘以100%来表示回归方程解释Y变化的百分比),师范生的专业认同对心理资本的总体水平、自我效能感、韧性、希望、乐观的贡献率分别为23.7%、28.9%、5.5%、27.3%和9.7%。其中,师范生的专业认同对其自我效能感维度的影响最为显著,确定性系数R2达到28.9%,而对韧性维度的影响力最低,R2为5.5%。

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回归方程的线性关系是否显著(用F代表,一般来说,显著性水平在0.05以上,均有意义)。在检验中,师范生的专业认同与其心理资本的总体水平以及自我效能感、韧性、希望、乐观维度的F值均在0.001水平上显著,说明在建立的回归方程中,自变量中至少有一个回归系数的线性关系是极其显著的,即师范生的专业认同与其心理资本的相关性极其显著。

进一步通过T检验来验证回归系数的显著性,发现师范生的学业成绩与心理资本的总体水平以及自我效能感、希望维度的回归系数在0.001和0.001水平上显著,表明学业成绩对心理资本的总体水平以及自我效能感和希望两个维度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这与假设2部分符合;师范生对专业能力的确信程度与心理资本的总体水平及自我效能感、韧性、希望、乐观4个维度的回归系数均在0.001水平上显著,表明师范生对专业能力的确信程度对心理资本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验证了假设3;师范生的职业规划与心理资本的总体水平、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的回归系数均在0.001水平上显著,表明职业规划对师范生心理资本总体水平以及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三个维度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这与假设4部分符合。而师范生的专业喜好度仅与心理资本的韧性维度的回归系数在0.01水平上显著,表明师范生的专业喜好度仅对心理资本的韧性维度有正向预测作用,而对心理资本的总体水平、自我效能感以及希望、乐观维度没有显著影响,这与假设1只有一部分相符合。

四、讨论与建议

(一)讨论

研究发现,师范生的专业认同与心理资本水平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其中的某些因素可以影响并预测其心理资本的水平。

第一,师范生对专业的喜好程度仅对韧性因子具有显著影响,而对心理资本的总体水平以及自我效能感、希望和乐观因子没有显著影响,这与假设1的许多观点并不吻合。这可能是由于师范生对专业的喜好程度更多表现为对其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耐受力产生影响,还没有升华为职业理想、职业信念等对心理资本的总体水平以及自我效能感、希望和乐观因子产生深刻影响的因素,因而不能直接影响其心理资本水平。这仅是本研究得出的结论,鉴于学界的相关研究比较缺乏,无法形成相互验证,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验证。

第二,师范生的学业成绩对心理资本的总体水平以及自我效能感、希望维度影响显著,对乐观、韧性维度没有影响。这可能是由于学业成绩好可以帮助师范生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同、赞赏和荣誉,提高师范生的自信心,从而提升心理资本中的自我效能感和对未来的职业希望,进而提升心理资本的总体水平。乐观作为一种人生态度,与学业成绩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而与认知水平、心理素质、人生经历、个性特征等多种因素有着广泛的联系。同样,学业成绩的提升对心理韧性的培养没有必然联系,心理韧性的提升需要从意志训练中获得。这与学者禹玉兰等人的研究认为“学业成绩影响大学生的希望水平”[9]、学者杜巍等人认为“不同学业成绩的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性差异,优秀组的学生自我效能感明显高于较差组”[10]的结论相一致。

第三,师范生对专业能力的确信程度与心理资本的总体水平以及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感、韧性、希望和乐观维度均有十分显著的影响。这可能是由于师范生通过长期的专业学习和反复的实践锻炼,专业能力不断提升,自我效能感随之增强,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充满信心和希望。同时,随着不断的自我发展和专业成长,心态会变得更加乐观,心理承受力不断增强,心理资本的总体水平得到提升。师范生对专业能力的确信程度对心理资本的影响是一个比较新的角度,相关研究比较缺乏,有待于更多专家进一步深入研究。

第四,师范生的职业规划对心理资本的总体水平以及其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3个维度的影响显著,但对韧性维度没有明显的影响。这可能是由于师范生通过职业发展规划,使自己的职业定位更加准确,职业目标更加清晰,学习动力日益增强,可以有效促进专业学习和教学实践,提高自我效能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充满希望,进而促进心理资本总体水平的提升。本研究认为,开展职业规划有助于提升师范生的自我效能感以及希望、乐观水平,最终提升其心理资本水平。

由此观之,师范生的专业喜好度仅能有效解释韧性一个维度;师范生的学业成绩能有效解释心理资本的总体水平和自我效能感、希望两个维度;师范生对专业能力的确信程度能有效解释心理资本的总体水平及自我效能感、韧性、希望、乐观4个维度;师范生的职业规划能有效解释心理资本的总体水平及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3个维度。因此,师范生的职业认同与心理资本正相关,其中对专业能力的确信程度对心理资本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职业规划,再次是学业成绩,最后是对专业的喜好程度。

(二)建议

第一,强化专业训练,提高职业自信。师范生对专业能力的确信程度对心理资本的影响最为显著,而师范生对专业能力的确信程度源于其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同时,师范生的学业成绩对心理资本的总体水平以及自我效能感和希望维度具有显著的影响。良好的学业水平有助于提升师范生的自信心,帮助师范生对未来的从教生涯充满希望。因此,师范院校应加强对师范生专业学习的指导和职业技能的训练,夯实专业基础,提升职业技能。比如:开设师范生职业技能课程,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加大教育实习、教育见习的力度,加强高师院校与中学的联系,提高师范生的职业能力,增强职业自信,从而提升自我效能感因子,增强对未来的希望,形成对未来发展的乐观态度,进而提升的心理资本水平。

第二,制定职业目标,构筑未来希望。研究显示,师范生的职业规划程度与心理资本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因此,师范院校要加强对师范生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通过职业发展规划帮助师范生设立职业发展目标,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业水平和职业自信,从而提升心理资本中的自我效能感因子和希望因子的水平。

第三,提升专业兴趣,培养乐学意识。兴趣是个体对特定对象所产生的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会对人的认识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兴趣以需要为基础,又与认识和情感相联系。一个人对某一事物认识越深刻,情感越炽烈,兴趣也就会越浓厚。调查显示:师范生的专业喜好度对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感维度具有正向影响。因此,师范院校要注重培养师范生的专业兴趣,并从新生入学抓起,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专业宣传和职业教育引发师范生的专业兴趣,培养其乐学意识,引导其乐学、乐教,从而提升其心理资本水平。

第四,坚定职业信念,磨炼心理韧性。调查结果显示,师范生的专业喜好度仅与心理资本韧性维度的回归系数在0.001水平上显著,而对心理资本的总体水平以及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因子的影响不显著。这说明,师范生对专业的喜好程度不能直接影响其心理资本的总体水平以及自我效能感、希望和乐观维度。因此,师范院校还要加强对师范生的职业理想教育,帮助师范生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重大意义,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乐教”意识和奉献精神,引导师范生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崇高的教育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是师范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核心要素,可以作为中介因子,帮助师范生获得学习动力、加大学习投入、提高学业成绩,从而提升自我效能感,提高韧性、希望和乐观水平,进而提升其心理资本的水平。

[1]Fred Luthans,Carolyn M.Youssef,et al.:《心理资本:打造人的竞争优势》,李超平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第1页。

[2]曹计划:《当代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载《河池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

[3]王顶明 刘永存:《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调查》,载《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第8期。

[4]安 芹 贾晓明:《高校心理咨询员专业认同的初步研究》,载《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第2期。

[5]李慧敏 胡成功等:《法学类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调查报告》,载《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第22期。

[6]唐家林等:《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载《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第20期。

[7]付立菲 张 阔:《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学习倦怠状况的关系》,载《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第18期。

[8]张 阔 张 赛等:《积极心理资本:测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载《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年第1期。

[9]禹玉兰 罗 军等:《大学生希望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载《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第5期。

[10]杜 巍 杨世昌等:《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载《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责任编辑:王俊华)

2016-09-18

杨芷英,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 韩小娟,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师范生心理资本的影响变量及提升策略研究”(课题编号:ADA1516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学业成绩韧性师范生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基于回归分析模型的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研究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大学生成就动机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分析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高职生成就目标定向、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