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改后的高考要求已经不同于以往,更侧重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的能力,所以教师必须要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积极探索。
关键词:高考体制;新课标;历史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297-02
今天的中国虽然教育多元化,择业多元化,但高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根深蒂固的,高考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学生自然学什么。然而,课改后的高考要求已经不同于以往, 以近年高考为例,我们不难看出在历史学科的考查中纯记忆的题目几乎很少,而更多的题目重在理解与分析。再反观历年的高考考试大纲也对文科考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做了很高的要求。
在这种要求下,老师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以下几个方面:
1.师生互动,营造情境式课堂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故。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新课标基本理念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参与性"。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的主角,其行为不能由教师包办代替。要想真正落实新课标理念,教师必须要创造性的处理教材——创设教学情境。只有在教学情境中,学生才能产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发挥其主体性。
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历史学习必须要创设情境。教师可以用实物媒体,如史料、照片、文物、图画等;也可以用电教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软件等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再现特定时空下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及历史现象,从而使学生"触景生情",感悟历史。
历史教学的情境是丰富多彩的,创设情境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就我个人教学实践而言有以下几种方法:①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在学习必修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完全可以结合现在学生的吃、穿、住、用、行等直观的物质生活通往近现代的物质生活。②播放音乐渲染情境。在学习"长征"内容时,可以用民歌《十送红军》来渲染红军被迫转移,百姓依依惜别的场景。③历史故事体现情境。讲述"商鞅变法"时,引入"南门立木"的故事,来揭示商鞅变法成功的秘诀。④扮演角色体会情境。在学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一课时,可以模拟记者招待会,选口才较好的学生充当"记者",用分组方法选出各阶层的代表人,由"记者"对代表人提问,以此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以上方法是以整体的历史教学而言的,绝不意味着一节课创设的教学情境越多越好。所以,创设教学情景一定要根据课题中心的需要来选择,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他们的主体性。
2.设计问题,增强"问题教学"
"问题教学"是我们"新课改"下所惯用的教学模式。如何在课堂中有效运用这一方法呢?
2.1创设教学民主环境。教学民主环境就是教师必须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认真处理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哪怕是幼稚、可笑的问题,都会做到有问必答。在这种情景中才能更好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2.2通过各种途径设置疑问。
①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设置疑问。 这种方法让学生处在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中边观察边思考,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激发问题意识。例如,在讲授《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一课时,利用 "大跃进"时期的宣传漫画——两个牧童骑在硕大无比的肥猪身上。学生看后大为惊讶,顿时发问:(1)这样的舆论人们会相信吗?为什么那时人们不敢说真话?(2)大跃进发生的根本原因和反映的实质问题又是什么?此时,学生主动性已被调动,急于想从教学中获得答案。
②利用不同观点的争论设置疑问。例如:关于辛亥革命的结果,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利用这个争论设问"怎样认识辛亥革命的意义"。
最后,允许学生大胆发问,实施开放教学,改变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的唯书、唯师心态。通过问题教学,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增强课堂的实效性。
3.板书设计要精炼简洁
优秀的历史课板书,是教学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精炼的板书可使知识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对知识的掌握起巩固作用。所以在设计板书时一定要体现新课标要求,认真研读教材内容,抓住知识重难点,并对其进行提炼,最后概况成标题式语言。这样的板书可谓是少而精,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同时为学生做好笔记奠定基础。
4.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历史课堂笔记是学习历史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新教材经改版和整合,内容较混乱,时间跨度也很大,如果不能有效记笔记,对系统掌握历史知识是很不利的。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正确记录笔记。例如:通过展示部分学生的笔记,推广一些实用性较强的记录方法;还可以专门组织记笔记研究课,师生共同总结一些好的方法(表格法、知识框架法等)。通过这样的指导,大多数学生会主动整理笔记,将课本知识内化,从而提高实效性,同时为其终生学习奠定基础,这才能体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历史新教材的使用促使我们在吸取传统教法精华的基础上,摒弃陈规陋习,不断追求创新,在历史课上应努力做到:师生互动,创设情境,精练板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收获成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前言》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课程性质》
[3]教育部颁布《2016年新课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大纲》
作者简介:
王丽:中学历史二级教师,1982年3月生,女,汉族,甘肃省武威市。毕业于河西学院历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