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前看:想象力重建与军旅文学未来学的可能

2016-12-10 13:54郑润良
神剑 2016年4期
关键词:军旅刘慈欣三体

郑润良

往前看,呼唤的是军旅文学的想象力!

自2012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引发世界文坛对中国文学新的关注热潮的或许是2 015年刘慈欣《三体》在美国夺得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了。这个奖项在科幻文学界的分量绝不下于诺贝尔文学奖,因此刘慈欣的获奖格外引人注目,并且是亚洲人首获此奖。刘慈欣的《三体》系列讲述未来人类文明与外星系文明之间的战争、较量,从广义的角度也可以归入战争文学或者说军旅文学的范畴。人类诞生以来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战争史,在未来的文明史中战争与人类的命运想必也是密不可分的,是人类始终无法摆脱的宿命。只是在未来战争中,战争的主体,可能从地球上的族群、国家,变为《三体》所揭示的星球、文明之间。世界科幻协会给这部小说的颁奖词是:“《三体》三部曲气势恢宏,构思奇丽,想象丰富,笔触真切,无疑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亚洲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而刘慈欣在谈到自己的创作体会时也说,“我作为一个科幻迷,在这么长的岁月之间,我自然有一个自己的想象世界,我想带尽可能多的人到我的想象世界里面去游览,把自己的想象展示给别人,这就是我想表达的东西。”可以说,是刘慈欣对未来的奇丽的想象力征服了评委和读者。

著名作家格非认为,“文学超越直接描摹的地方就在于它有往前看和往后看的视角,往前是一种想象力,往后意味着一种冷静的观察力,试图看清曾经走过的路。”在我看来,对于当下的军旅文学,往前看与想象力重建尤为关键。刘慈欣曾坦言《三体》的获奖与西方对中国人未来观的关注有很大关系。为什么西方读者、专家开始关注中国人的未来想象、未来观呢?这无疑与中国在国际上地位的上升直接相关。随着国际格局中中国体量的增大,中国的一举一动在国际上越来越具有举足轻重的意味。具有前瞻意识的西方专家已经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研究中国人的未来观,体现未来想象的中国文学作品因此成为他们关注的对象。这正是展示中国人的全球化想象的最佳时机,是推进中国文化战略的最佳时机,也是展示中国力量的主体一一中国军队正面形象的最佳时机。中国军队正处在改革调整的关键期、新军事变革的上升期,其发展日新月异。同时,作为中国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军队在可以想见的未来将面临什么样的复杂情境,如何做出反应,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等,都将成为西方读者关注的焦点。同时,这也是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夜的中国军人、普通中国老百姓所普遍关注的问题。这些都要求军旅文学必须有着宽广的视野与丰沛的想象力。

那么,想象力尤其是关于未来的想象力从何而来呢?想象力与作家对现实前沿的深入了解密不可分。《三体》的成功建立于作者多年积累的丰富的物理学、宇宙学知识,作品中提出的宇宙伦理学设想竟然与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的理论不谋而合,却比后者整整早了四年。20世纪90年代军旅作家乔良的《未来之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预见了新世纪世界和平与国家安全可能遭遇的恐怖威胁。这同样与作者在《超限战》等著作中体现的深厚的理论修养与对未来斗争前沿的敏锐洞察力息息相关。因此,军旅作家的想象力必须建构在对我们这支中国力量的变化、发展和新型高素质中国军人的全方位了解的基础之上。没有现实的立足点,想象力无处启航。

21世纪以来的中国军旅文学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正如众多论者指出的,也存在现实题材创作偏弱的问题。我们的军旅作家长于表现“历史的天空”,表现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军人的“亮剑”精神,表现机关里的政治与农家军歌,但对于处在新军事变革关键时期的中国军队和中国军人的成长,对于新的战场环境、武器装备,未来斗争发展趋向等都呈现出整体性的知识结构的空缺。因此,对于军旅作家而言,或许首先要补上的就是现实这一课,新军事变革这一课;同时,打开视野,往前看,畅想中国军队和中国的未来、世界的未来,重建军旅文学的想象力,收获军旅文学的丰盛未来。

往前看,或许已经到了探讨构建军旅文学未来学的时候了!

未来学是研究未来的综合学科,探讨人类未来所面临的种种可能。基于当代文学严重的同质化与想象力匮乏,已经有一些学者开始探讨文学未来学,探讨未来的文学形态。评论家夏烈认为:

“在文学未来学中,必须看重人与宇宙、人与自然这两个维度的位置。科幻文学、奇幻文学、生态文学因此都应该进入‘主流文学视野,而不因其‘怪力乱神或‘非我族类加以排斥。”中国重要的文学作品将诞生于此,这类文学作品将直接使中国作品与世界作品同步。中国作家在清理自身复杂历史和现实样式的同时,理应直接接着世界文学潮流进行创作。的确,这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观念、创作手法陈旧的文学作品再也无法满足读者的求知欲。当代文学需要突破,作为当代文学相对弱势的一部分的军旅文学更需要突破。就好像一个单位、一个个人没有未来的规划,必定是浑浑噩噩的,军旅文学同样需要未来的规划。在重建想象力的基础上,未来的军旅文学必须在叙述观念、叙述题材、叙述样式、叙述形式等方面寻求革命性的突破。从叙述观念来看,未来的军旅文学不能再固守于一隅,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思潮影响下形成的叙述观念都可以拿来用,相互融合也可以。从叙述题材来看,未来的军旅文学应以未来的军人、未来的战争、未来的武器、未来的战场为主,探讨未来历史、国家、民族、人性因战争可能发生的裂变,探讨人类应对种种危机的可能。从叙述样式而言,科幻文学、穿越文学、侦探文学、寓言文学、生态文学等诸多现在看来“精英文学”或“大众文学”之间的界限应该打破。只要能够有效激发作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达到比较理想的接受效果,各种叙述样式都应该尝试,“混搭”也行。叙述形式也应该如此,百花齐放,不拘一格,合用就好。几千年来人类积累的文学成果必须得到尽可能的开发与利用,得到创造性的解读与发挥。从刘慈欣的《三体》、乔良的《未来之战》等作品中,都可以看到未来军旅文学的雏形。值得一提的还有西元的中篇小说《z日》,这部小说的重要性还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这篇小说糅合了穿越小说、科幻小说、历史小说等小说的诸多样式,通过未来、现在、过去的不同历史时空的嫁接,表现中日之间的历史战争症结与未来爆发的新型电磁空间战。主人公王大心(某基地一线指挥员)与日本女特务樱子之间的交往与情感纠葛、身份矛盾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小说的情感张力与可看性。小说在体式的轻盈与寄托的历史忧思的沉重之间达到了较好的平衡。缺点或许在于个别情节的不够扎实,比如男女主人公交往中王大心作为军人的警惕意识似乎不够强,但小说对未来电磁空间战场的设计以及樱子胸口小金花之吻引发导弹对放射性物质目标的追踪打击等情节设置堪称精彩。

总之,从现在开始,设想军旅文学未来学,设想军旅文学的未来面貌与诸多可能,放飞军旅文学的想象力,或许还不算晚。

责任编辑/刘稀元

猜你喜欢
军旅刘慈欣三体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一位军旅书法家的慈善情怀
本期主题:军旅
刘慈欣科幻片《超新星纪元》启动
《球状闪电》:科幻大神刘慈欣又一力作
刘慈欣《三体》将由亚马逊投资拍摄
《三体》中的物理学
刘慈欣:《三体》之外,我只是个普通的工程师
SKAP秋冬军酷系列新品上市
《三体》获雨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