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尹俊国
年轻人的中产梦,是属于他们的中国梦
文-尹俊国
我们期待着,在这个国家,不管在哪儿,不管是谁,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有尊严地追梦,过上体面的生活。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发布了《经济蓝皮书夏季号: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5-2016)》,报告认为中国已经成功跨过了中等偏高收入门槛,正式进入中等偏高收入国家行列。差不多与此同时,坊间刷屏一个话题,年收入达到12万的算是高收入群体,会被加税,一时舆论哗然。因为大家都觉得,这还没达到中等收入,怎么就被高收入了呢?这两个事情放在一起,颇值得玩味。
2012年,中央曾说,到2020年,中等收入群体要达到七亿。现在,我国中等收入人群也就三亿,还是按中国标准算。而在通往七亿中产的路上,有只拦路虎。这只拦路虎,名叫中等收入陷阱。一些地区,比如东北,明显已经半只脚掉进了这个陷阱。
中国版图大,人口多,情况复杂。收入方面体现得最明显,既有地区差异,也有阶层差异。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一万元的月收入并不能让一个年轻人敢说自己活得多体面。别忘了,这里的月薪一万,说的是税前哦!扣掉个税和社保后,到手的其实只有七千多。光是房租就会吃掉三分之一的收入,买房更是想都别想。在二线城市,一万算是刚刚好,可以维持一定的生活水准,但也说不上能过得多洒脱。到了三线城市以下,就足够活得很滋润,完全可以算中产。所以,如果抛开具体城市、地域来谈到底多少钱才是中产、才是高收入,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对于多数人来说,在乎的不是赚多少钱能算中产,而是赚多少钱才能活得有保障、有尊严。12万属高收入之所以会被吐槽,还是因为大家缺少财务安全感,更不用说遥不可及的财务自由。毕竟,我们平时的衣食住行,都是含税的。包含在物价里的隐性税费不能说是全世界最高,也绝对不低。在这样的生活压力面前,除非特别有钱,否则真的是在小心翼翼地过日子。很多年轻人正在北上广这些地方打拼,处于一生中变数最大的阶段。这些年轻人的特点是,生活在一线城市,拿着二线城市的工资,生活质量却可能不如三线四线城市的水准,事实上是对税负最敏感的人群。
年轻人对这种现状至少谈不上是满意。他们选择了用奋斗去改变自己的处境,而不是抱怨度日。收入和现实需要之间的差距,构成了他们每天都要面对的压力和动力。也许平时不会拿出来说,但如果有人要来再扒一层皮,他们承受得了吗? 12万不是高收入标准,这个事虽然被财政部紧跟着“辟谣”了,但公众并不满意,因为现行税制明明白白将12万作为一个分界线,而且之前的文件上写得清清楚楚:12万元以上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是为了加强高收入者征管。这样前后矛盾,自己打自己脸,好看吗?
大多数年轻人,并不做成为大富翁的美梦,但仍然会做一个关于中产的梦。年轻人的中产梦,是属于他们的中国梦,最好帮着实现它。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今年春天时候说,要想办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我们期待着,在这个国家,不管在哪儿,不管是谁,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有尊严地追梦,过上体面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