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澄?吴春垒
【摘 要】 共享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共同富裕的升级版。共享发展要求发展成果要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是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的最终目标,共享发展的落实措施主要是: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
【关键词】 共享发展;理念;内涵;落实措施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协调是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实现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创新、协调、绿色、开放是手段,共享才是最终的目的。让全体人民能够获得更多实实在在的实惠,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一、共享发展理念提出的历史过程
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不是空想出来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酝酿过程,它是党中央对民生和社会建设的再认,它的提出是从民生和社会建设衍生而来的,经历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
第一阶段(1979年—2003年),民生的自动改善时期。改革开放以后,经济高速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在这一时期,政府虽然在民生改善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最主要的还是靠人民群众劳动自我改善、自我提高。
第二个阶段(2004年—2014年),民生的赶超发展时期。特别是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进而又提出了社会建设的概念,并深刻阐述了两者的内在联系。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战略目标,是长远的总目标,而加强社会建设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和重要途径。党中央深刻认识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之外,还存在着社会建设这一宏大课题,所以在这一时期国家集中出台了很多社会政策,改善民生在国家政策体系中由从属地位上升为主体地位。至今无论在中央还是在地方,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都已经隐隐成为政府追求的两大直接目标。在这十年里,几乎覆盖了民生的各个领域,社会建设成就巨大。
第三阶段(2015—),民生的质量提升时期。2015年,党中央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正式提出共享的发展理念,并指出共享发展就是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普遍改善和提高。这一时期的工作重点,不是从无做到有,而是要从有做到好。由过去的增量改革,转向存量改革。调整包括财富结构、人口结构、阶层结构、人们的心理结构等社会结构的全部内容。[1]
二、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
1、正确处理好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共同富裕三者之间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中国人民自己的事业,需要亿万中国人民自己去建设。共建是共享、共富的基础,没有共建,共富、共享就是一句空话。共享含包共建、共富,只有共享,全体中国人民才会有干劲。共富指引着共建、共享,共富是共建、共享的最终目标。只有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工作热情和激情,才能实现发展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更好地实现共富。它们三者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2]
2、正确处理好共享能力、共享水平、共享机会三者之间的关系
共享发展的前提是共享机会。如果机会不平等,共享就很难实现,就会造成很多的社会问题。共享发展的基础是共享能力。如果即使共享机会平等,共享能力不足,共享终将无法实现。共享发展的结果是共享水平。如果共享机会平等,共享水平的差异主要由共享能力的不同来决定的。[3]因此,我们所说的共享不是平均主义,是既要坚持优先效率,又要兼顾公平。
三、把共享发展理念落到实处
1、坚守底线
(1)脱贫的底线。2014年底,我国还有七千多万的贫困人口。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实现共享发展的硬任务。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实现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就要建立脱贫工作分工责任制,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层层签订责任书,发布年度脱贫工作报告,建立脱贫工作督察制度,加强执纪问责的力度,才能真正做到精准扶贫,才能逐步实现精准脱贫,最后打赢脱贫攻坚战。
(2)社会保障的底线。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建立更加全面、更加细致、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实现养老、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覆盖。建立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的社会保障机制,确保社会保障水平随经济增长而逐步提高。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医保制度。提高社会救助的实效性,确保所有困难群众保证基本生活。[4]
2、突出重点
(1)要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特别是要增加就业服务、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环境保护等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这是关系千家万户的最基本的服务供给。要按照保基本、普惠性、可持续、均等化、全覆盖的原则,强化政府的责任意识,不断改善公共服务结构。
(2)努力缩小收入差距。要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提高居民收入分配的比重,建立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规范分配秩序,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5]
3、完善制度
(1)落实主体责任。各级政府要系统学习共享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和实现途径。各级政府要把科学反映共享发展的指标制定出来,并层层分解下去,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2)完善监督制度。综合利用各种监督手段和方式。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党和政府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监督作用。切实加强人大、政协、司法机关对党委和政府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情况的监督作用。加强电视、广播、网络以及新媒体对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舆论监督作用。
4、引导预期
(1)加强舆论的宣传力度,让全体人民充分认识到共享发展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路径,增强全体人民的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2)引导既得利益群体的积极参与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适当让渡利益,实现分配的合理化。督促弱势群体实现自身技术和能力的提升,自力更生,实现自我价值,突破自我,改变自身境遇。对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地方政府加强引导和督促力度。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5.
[2] 刘武根,艾四林.论共享发展理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
[3] 左鹏.共享发展的理论蕴涵和实践指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
[4] 赵满华.共享发展的科学内涵及实现机制研究[J].经济问题,2016.
[5] 余达淮,刘沛妤.共享发展的思维方式、目标与实践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16.
【作者简介】
赵春澄,男,助教,山东潍坊人,现任职于中共德州市委党校行政管理学教研部,研究方向:社会治理.
吴春垒,男,副教授,山东德州人,中共德州市委党校行政管理学教研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