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缺硒病的血液细胞和血液生化指标测定

2016-12-09 05:32徐磊吴登虎陈飞兰张邓华周俊王晓佳潘永全毕小云
四川动物 2016年1期
关键词:斑马批号生化

徐磊, 吴登虎, 陈飞兰, 张邓华, 周俊, 王晓佳, 潘永全, 毕小云

(1. 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重庆400016; 2. 重庆动物园,重庆400050;3.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重庆400016)



斑马缺硒病的血液细胞和血液生化指标测定

徐磊1, 吴登虎2, 陈飞兰1, 张邓华2, 周俊2, 王晓佳2, 潘永全1, 毕小云3*

(1. 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重庆400016; 2. 重庆动物园,重庆400050;3.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重庆400016)

以某动物园中经临床观察、病理学检查、血液细胞和血液生化分析方面诊断为缺硒的4只斑马为研究对象,3只健康斑马作为对照,分析缺硒斑马血液细胞和血液生化检测值的变化,探讨斑马缺硒病的诊断方法。结果表明:缺硒病斑马的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量下降,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上升而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血液生化指标分析显示乳酸脱氢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和肌酸激酶活性升高,尿酸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显著下降。这一结果在斑马缺硒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斑马;硒缺乏;血液学指标

斑马是一类常见于非洲的动物,属奇蹄目Perissodactyla马科Equidae,包括普通斑马Equusquagga、狭纹斑马E.grevyi和山斑马E.zebra(孙忻,2014)。斑马在国内动物园具有很高的展出和观赏价值,因此各动物园都十分重视斑马的饲养、繁殖和疾病防治。目前关于斑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活习性、寄生虫和细菌微生物引起的传染性疾病(陈永林等,2000;王喜军等,2014),以及一些马属动物的常见病,如便秘结症、胀气、腹泻及关节扭伤等外伤。

某动物园饲养斑马已有多年历史。近年来,该园发生4只斑马同期发病的情况,以运动障碍、呼吸困难为主要病征,经临床观察、尸体解剖、病理学检查、血液细胞和血液生化指标分析,最后确诊为斑马缺硒病。

硒是生物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同时硒蛋白作为哺乳动物酶系统的基本成分,可以分解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毒过氧化物,进而保护细胞中重要的膜结构不受损害(赵春霞,杨焕民,2004;汪开毓等,2009)。当动物体内缺硒或者供给不足时,就会造成动物机体在生理生化、营养代谢过程中发生紊乱,引起机体细胞变性坏死,出现一系列疾病,如常见于羔羊、仔猪、犊牛幼畜的营养性肌病或白肌病、鸡渗出性素质病、仔猪肝营养不良和桑葚心等(董勇等,2011;丁元霞,2013)。

本文主要从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分析、指标测定探讨斑马缺硒病的诊断方法,为斑马缺硒病诊断学方面提供基础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来源与血样制备

采集4只患病斑马和3只健康斑马颈静脉血各2份,1份作全血的血液细胞学分析,1份作血液生化指标分析(Calamarietal.,2010)。

1.2 仪器与试剂

1.2.1 仪器 生化仪(RL7600-110),血球计数仪Sysmex xe-2100,721分光光度计,试剂盒,显微镜。

1.2.2 测定项目与测定方法 采用血球计数仪Sysmex xe-2100测定红细胞数(RBC)、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红蛋白(HGB)、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压积(PCT);在显微镜下做白细胞数(WBC)测定;同时采用瑞氏染色法(瑞氏染色剂若干),在油镜下对白细胞作分类计数,即淋巴细胞(LYM)、中性粒细胞(GRA)等进行测定。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总蛋白(TP,双缩脲法,批号1014021)、白蛋白(ALB,BCG法,批号69976501)、肌酐(Cr,肌氨酸氧化酶法,批号081419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速率法,批号6015730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速率法,批号60208901)、尿酸(UA,酶法,批号0814071);碱性磷酸酶(ALP,速率法,批号1214081);尿素(Urea,酶法,批号0814081);γ-谷氨酸转移酶(GGT,速率法,批号0714051,四川迈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TBIL、DBIL,钒酸盐法,批号KG972,KH672,日本和光公司);钾K、钠Na、氯Cl(间接ISE法,日立试剂,日立公司);钙Ca(比色法,批号697473,Roche试剂)、乳酸脱氢酶(LDH,速率L-P法,批号60657601,Roche试剂)、碳酸氢根(终点比色法,批号60583501,Roche试剂)、肌酸激酶(CK,速率法,批号604193,Roche试剂),以及胆碱酯酶(CHE,速率法,批号60446601,Roche试剂)均为罗氏公司测定;应用试剂盒采用UV方法对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进行测定(Montgomeryetal.,2012)。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所有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分析。

2 测定结果

2.1 血液细胞指标分析

血液细胞指标分析结果显示,缺硒斑马的白细胞数量升高,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下降,红细胞比容下降,红细胞分布宽度升高,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而缺硒对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数、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影响较小(表1)。

2.2 血液生化指标分析

血液生化指标分析结果表明,缺硒斑马的ALT、AST、LDH、ALP和CK活性升高,UA含量和GSH-Px活力下降,而缺硒对Ca、K、Na、Cl、碳酸氢根,以及总蛋白、白蛋白等指标的影响较小(表2)。

表1 斑马血液细胞分析结果

表2 斑马血液生化指标结果

3 讨论

本文选取4只缺硒斑马为研究对象,经血液生化检测,结果发现其肝功能及心肌酶谱异常,其与白唇鹿Cervusalbirostris缺硒病相似,主要表现在ALT、AST、LDH、CK活性升高(邓济苏等,2007)。

本文中患病斑马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上升而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且白细胞总数升高,与王俊廷和杨淑清(1988)指出成年马缺硒的嗜中性粒细胞增多,杨志强(1990)在成年马属动物缺硒病机理研究与防治中分析患畜白细胞总数和嗜中性白细胞数增加、淋巴细胞减少等相关研究报道吻合。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下降,这是因为缺硒会导致红细胞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受到体内自由基的攻击,使得脂质过氧化,膜损伤,进而细胞破裂、溶解,使得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降低。

血液生物化学指标分析能够反映机体的功能状况,是疾病诊断及监测的主要内容之一。ALP活性升高提示患病斑马可能有胆汁淤积,这与尸体检查时部分个体全身组织器官黄染相一致;当出现肌营养不良、肝坏死时,ALT活性会升高,这是肝细胞浆膜损伤的标志;AST活性可以反映肝脏损伤程度;当肾脏、心肌和骨骼肌等受损时,血清中LDH活性会增强。患病死亡斑马的生化指标结果显示缺硒导致肝细胞受损,细胞膜通透性增加,ALT、AST和LDH的活性显著升高,这与董勇等(2011)指出缺硒仔猪的LDH活性显著升高,汪开毓等(2009)研究指出缺硒鲤鱼血液中LDH、AST、ALT活性升高等相吻合。本文中病斑马体内CK活性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斑马由于缺硒症引起了肾脏、心肌和骨骼肌的损害,尿酸含量显著降低提示硒缺乏可能引起患病斑马肾脏损伤。而硒是GSH-Px的组成成分,因此,GSH-Px活性的测定能够监测动物体内硒的状态并及时发现缺硒病(孔祥瑞,1982;刘来利等,2014),可以作为诊断斑马缺硒病的特征性指标,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陈永林, 胥哲, 张成林, 等. 2000. 斑马链球菌病的病原诊断[J]. 中国兽药杂志, 34(5): 33-34.

邓济苏, 杨晓黎, 吴登虎, 等. 2007. 重庆地区圈养白唇鹿血液细胞和血液化学指标测定[J]. 四川动物, 26(4): 936-937.

丁元霞. 2013. 缺硒引起的动物疾病与防治措施[J]. 中国畜禽种业, (12): 35.

董勇, 翟汆, 王昭, 等. 2011. 硒缺乏症及其防治[J]. 中国畜禽种业, 7(9): 66-67.

孔祥瑞. 1982. 硒的生物学作用及临床生化意义[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4: 6.

刘来利, 李元新, 王必成, 等. 2014. 肉鸡肌注亚硒酸钠后体内GSH-Px活力的研究[J].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6): 54-55.

孙忻. 2014. 斑马简介[J]. 生物学通报, 49(1): 8-11.

汪开毓, 彭成卓, 金明昌, 等. 2009. 硒缺乏对鲤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4(4): 283-287.

王俊廷, 杨淑清. 1988. 成年马缺硒症的研究[J]. 畜牧兽医学报, 19(1): 35-40.

王喜军, 堵芳, 马君, 等. 2014. 长沙市野生态动物园斑马蜱pcox1基因扩增及序列分析[J].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22(4): 63-66.

杨志强. 1990. 成年马属动物缺硒病机理研究与防治[J]. 农业科技通讯, (9): 22.

赵春霞, 杨焕民. 2004. 硒对动物生理机能的影响及缺硒预防[J]. 草食家畜, (2): 42-44.

Calamari L, Abeni F, Bertin G. 2010. Metabolic and hematological profiles in mature horses supplemented with different selenium sources and doses[J].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88(2): 650-659.

Montgomery JB, Wichtel JJ, Wichtel MG,etal. 2012. Effects of selenium source on measures of selenium status and immune function in horses[J]. Canadian Journal of Veterinary Research, 76(4): 281-291.

广西蛇类新纪录——角原矛头蝮

2015年4月14日于广西金秀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1号亚成体活体蛇类标本,经查阅文献和鉴定确认为角原矛头蝮Protobothropscornutus,为广西蛇类的新纪录。该地点是我国发现角原矛头蝮的第6个分布点(梁启燊,2003;赵尔宓,2006;龚世平等,2010;王聿凡等,2015)。

本次采集的角原矛头蝮标本全长431.0 mm,头长18.3 mm,头宽13.2 mm,体长338.7 mm,尾长74.0 mm,尾长与全长之比0.172。头呈三角形,头颈部区分明显,上颌1对管牙,鼻眼间有颊窝,颊窝由3片大鳞围成,其中1枚为第2上唇鳞。上唇鳞10枚,鼻鳞与第1上唇鳞分离。下唇鳞14枚。舌前段为黑色,上眼睑有角状凸起,此凸起被有鳞片。头部被粒鳞,有明显的“X”状花纹;两眼间相连有黑色“V”状花纹。背部有深色不规则方形花纹相连,体侧颜色较浅,腹部为浅褐色。背鳞为21-21-17行,腹鳞183枚,尾下鳞78对,肛鳞单枚,尾尖有1枚尖鳞,背鳞有棱脊。通过与广东天井山林区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的角原矛头蝮标本比较,形态特征基本一致,无较大差异(龚世平等,2010;王聿凡等,2015)。

广西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体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境内,部分位于广西荔浦县和蒙山县,面积为25 594.7 hm2,地理位置109°50′~110°27′E,23°40′~24°28′N。地质构造古老,以中山地貌为主。气候属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季风区的显著山区类型,冬暖夏凉,日照较少,湿度大,雨量充沛,气候的垂直变化和水平变化明显,年均气温17 ℃。保护区内植被类型众多,森林覆盖率达96.1%,特殊的自然环境使保护区成为广西物种最丰富、种类最复杂的地区之一。此次角原矛头蝮标本采集地位于保护区的长滩河片区内,海拔约1200 m,植被为常绿阔叶林,该生境内还种植有少量人工杉木林。发现地点在巡山道附近,距离村庄较近,人为活动较为频繁。根据对附近村民的访问后得知,该地区有一定数量的角原矛头蝮种群。

角原矛头蝮隶属于蝰科Viperidae原矛头蝮属Protobothrops,模式标本采自越南,曾被认为是越南的特有种(Nguyên,2005;David,2008)。此后,在我国的广东省(乳源县五指山林区、英德石门台保护区和乳源县天井山林区)、贵州省(荔波茂兰保护区)以及浙江省(仙居县)相继发现了该种的分布(梁启燊,2003;龚世平等,2010;王聿凡等,2015)。此次在广西大瑶山地区发现的角原矛头蝮论证了David(2008)等的推测,他认为角原矛头蝮越南种群和中国种群之间可能未必真的存在很大的地理隔离,而是缺乏在广东和广西高海拔地区的调查。同时,广西大瑶山地区发现角原矛头蝮印证了越南北部的蛇类区系同中国广东和广西的蛇类区系非常相似的动物地理关系(David,2008;龚世平等,2010);为进一步开展角原矛头蝮的亲缘地理学研究以及地理分布格局演化规律的探索提供了基础资料,对角原矛头蝮的保护和分布研究有重要意义。

图1 角原矛头蝮Protobothropscornutus(A)及其腹部(B)和头部(C)

覃琨1*, 廖晓雯2, 谭海明1, 杨雪萌1, 莫运明2, 陈伟才2

(1. 广西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广西来宾545700; 2. 广西自然博物馆,南宁530012)

*通讯作者, E-mail: qinkun2000cn@163.com

西藏札达发现印度寿带

在开展西藏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工作过程中,于2015年6月18、19日在西藏自治区札达县底雅乡什布奇村(78°44′45.6″E,31°48′33.8″N,3110 m)、6月19日在底雅乡底雅村(78°52′5.1″E,31°46′55.5″N,2977 m)观察并拍摄到雌性印度寿带各1只。经鉴定,为印度寿带印巴亚种Terpsiphoneparadisileucogaster(图1)。

图1 印度寿带印巴亚种

形态特征:该鸟额、头顶、枕部及耳羽灰褐色,冠羽闪蓝黑色金属光泽,眼圈钴蓝色;肩、背、腰、尾上覆羽及尾羽呈一致的赤褐色,中央尾羽稍长于外侧尾羽;飞羽外翈赤褐色,内翈灰色;颏、喉部灰白色;胸部污白色,腹部及尾下覆羽白色。虹膜黑褐色;嘴钴蓝色,端部黑色;脚铅色。该亚种与指名亚种T.p.paradisi的区别在于:该亚种整体体色较淡,喉部灰白色,而后者喉部灰褐色。

生境与生态:什布奇村及底雅村均位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象泉河畔,村里有成片的柳树Salixsp.、杏树Armeniacasp.等阔叶林,当地村民还栽种有青稞Hordeumvulgare等作物(图2)。印度寿带单独在阔叶林的中下层活动,于飞行中捕食蝴蝶、蜻蜓等昆虫。

分类及分布:最近的研究表明,寿带应分为印度寿带T.paradisi,东方寿带T.affinis和阿穆尔寿带T.incei3个独立的种(Fabreetal.,2012;Dickinson & Christidis,2014;Andersenetal.,2015;Clementsetal.,2015;Gill & Donsker,2015)。其中,印度寿带分布于中亚及南亚等地,可分为4个亚种,其中,leucogaster亚种繁殖于天山西部、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中北部及尼泊尔西部一带,非繁殖鸟还见于巴基斯坦东部及印度半岛等地,saturatior亚种繁殖于尼泊尔东部经印度东北部、缅甸北部到我国云南西部等地,非繁殖鸟见于马来半岛一带,paradisi亚种繁殖于印度中部及南部、孟加拉国、缅甸的西南部,非繁殖鸟见于斯里兰卡,ceylonensis亚种分布于斯里兰卡(Gill & Donsker,2015)。

印度寿带在西藏藏南地区曾有过记录(Aiyadurai,2012;Mizeetal.,2014),但其在西藏其他地区并无分布记载(赵正阶,2001;郑作新等,2010;郑光美,2011;刘迺发等,2013)。这一记录虽未明确为哪一亚种,但从分布区来看,与saturatior亚种的已知分布区一致。leucogaster亚种在札达应为夏候鸟。本次在西藏札达发现印度寿带,有利于了解该物种在我国的分布。

图2 生境(郭克疾 摄)

米小其1, 郭克疾2*, 熊嘉武2, 丹丁3, 吴建普3, 邓学建4

(1.铜仁学院生物与农林工程学院,贵州铜仁554300;

2.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410014;

3.西藏自治区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拉萨850000;

4.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沙410081)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青年项目

(黔教合KY字[2012]083号)

*通信作者, E-mail:guokeji@126.com

致谢:西藏自治区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刘务林和李炳章为本次调查提供帮助,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马鸣研究员提供咨询意见,湖南师范大学丛义艳博士协助鉴定植物种类,特此致谢!

Measurement of Blood Cell and Blood Biochemical in Selenium-deficiency Zebras

XU Lei1, WU Denghu2, CHEN Feilan1, ZHANG Denghua2, ZHOU Jun2,WANG Xiaojia2, PAN Yongquan1, BI Xiaoyun3*

(1. Laboratory Animal Center,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16, China; 2. Chongqing Zoo, Chongqing 400050,China; 3. Department of Test,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16, China)

Four zebras were diagnosed as selenium-deficiency according to clinical features, pathology examination, blood cell and blood biochemical analysis, and three normal zebras were the control.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changes of blood cell numbers and blood biochemical indices of these zebras, to provide a diagnosing way for selenium-deficiency zebra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umbers of red blood cells, hemoglobin and the percentage of lymphocytes were decreased, while the percentage of neutrophil cells was increased. Blood biochem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enaymatic activity of lactic acid dehydrogenase,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lkaline phosphatase, creatine kinase were increased, while uric acid content and the activity of GSH-Px were decreased. These results were important for further diagnose of zebras' selenium-deficiency.

zebra; selenium-deficiency; hematological index

10.11984/j.issn.1000-7083.20150185

2015-05-18 接受日期:2015-08-25

徐磊(1989—), 男, 硕士研究生

*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bxy20061963@163.com

S85

A

1000-7083(2016)01-0113-04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012GXNSFAA053057)

猜你喜欢
斑马批号生化
一种JTIDS 信号批号的离线合批方法
我是可爱的小斑马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BirdsonZebras斑马身上的鸟
医学科技期刊中药品生产批号标注探析
谁是半生化人
斑马
中药材批号划分与质量管理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