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日语教学中交际能力培养方法的探索与运用

2016-12-09 22:27杜勇婷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10期
关键词:交际教学法跨文化意识

杜勇婷

【摘要】本文先探讨了外语交际能力的概念,交际能力是一个人运用各种语言和非语言手段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能力,包括理解和表达两个层面,涉及到许多方面。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交际能力与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母语交际能力的关系并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方法问题。

【关键词】外语交际能力 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跨文化意识 交际教学法 《日语演讲与辩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60-02

一、外语交际能力的概念

“交际能力”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提出来的。Hymes提出的交际能力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对潜在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运用。包括语法(合法性)、心理(可行)、社会文化(得体)和概率(实际出现)等方面的判断能力。但Hymes对外语交际教学法的影响仅限于理论方面。Hymes对交际能力的定义并不十分明确,交际能力涉及的方面也不全面。

交际能力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其涉及范围的广泛性。其中包括:语言知识、认知能力、文化知识、文体知识、副语言知识(如身势语、面部表情等)、情感因素等。各种因素处于不同层次,互相作用,互相制约,形成一种极为复杂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此外,以前人们在讨论交际能力是往往将重点放在口头表达方面,这便导致了交际能力讨论的两大缺陷:忽视书面语交际能力的研究;忽视理解能力的研究。作为语言交际两大方式之一,书面语交际能力应受到相当程度的重视。另外,如果把语言交际过程看作是一个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的话,那么,这一过程不仅包括表达部分,还包括理解部分,两者不可分割。

因此,从一般意义上来说,交际能力是一个人运用各种语言和非语言手段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能力,包括理解和表达两个层面,涉及到许多方面。这样,我们要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实际上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单就大学日语教学来讲,根据《大学日语教学大纲》,大学日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的能力。这与外语交际能力的概念是一致的。

二、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途径

本节将结合《日语演讲与辩论》这一课程的具体教学实践,进一步试探外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

1.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交际教学法

现代外语教学主要采用的是一些以交际原则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如课前演讲法、讨论与决策法、问答法、指定话题表演法等等。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完成各项语言技能目标来提高外语水平。这些教学方法的共同特点是:①最大限度地强调语言的功能和意义,强调语言形式表达意义的功能,将达意作为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②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用语言传达社会意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和行为活动,获得语言知识,提高运用技能;③强调语言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素养,把语言的交际功能放在第一位。但是,我们看到,这些教学法的极端便是排斥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地位,片面强调语言使用的技巧,忽视语言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功能。因此,交际教学法并非是培养学生外语交际能力的最佳途径。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认识和运用交际教学法呢。

(1)正式语法教学的重要性,重视语言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功能

语法教学能够使语言材料输入更易接受,语法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切分语言信号,使其成为可理解的单位,能够帮助学生证实对目的与语法的不自觉假设。交际能力是一种适应能力,在语言交际中语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的语法及语言知识越扎实越系统,他对语言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就越强。因此,语法、语言知识与交际能力是“水涨船高”的关系、另外,目前我国高校主要以各种证书的考试手段来评价学生外语学习成效的标准,在此情形下,提醒我们不能完全摒弃传统教学法,应该在加强对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能力培养的同时,保留其语言知识系统性的优点。

以《日语演讲与辩论》课为例,该课程是所有语言技能课程中最富有挑战性的课程之一,要求学生选课前在听、说、读、写、译方面的基本功扎实,具备相当程度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较为丰富的语言与文化背景知识。该课程在进入正式的演讲与辩论的实际演练之前,都要事先设计一个相关语言知识或语法的模块。首先让学生了解语音知识及发声技巧,或者其他相关的语法词汇知识,在此基础上开展下一个也就是应用实践模块才能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2)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按照不同的教学要求,对交际教学法的运用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且注重交际法与其他教学法的有效结合。

以《日语演讲与辩论》课为例,这一课程从日语专业一年级学生开始,大学日语专业的学生多为零基础,尤其在初学阶段单纯运用交际教学法是不现实的。我们可以尽量让学生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督促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之后随着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我们可以适当引入“问答法”,引导学生尽可能多的运用语言知识大胆地开口,获得交际能力,之后也可运用“讨论与决策法”,规定题目,如以“周末野餐计划”为题,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制作“野餐地点和时间及交通手段计划”“野餐食材准备计划”“野餐游戏环节计划”等,让学生发散思维,尽可能多的活用已学过尤其是刚学到的语法及相关语言知识,加速知识向技能的转化速度。也可以运用“故事和场景法”,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最后,针对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适应就职需要的要求,要充分利用其已有的母语知识和其他知识,增强其语法意识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并在较为真实的交际环境中巩固其所学的语言知识,使其反过来为交际能力的提高发挥作用,因此我们可以为高年级同学设立一个为就业做准备的拓展模块,以模拟面试及商务场景,真正让课堂与实际应用“无缝链接”。

2.重视语言理解能力的培养

(1)母语阅读与外语阅读相结合,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

我们在日常的外语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生无法正确理解外语其实是源于母语理解能力的不足。阅读是有效提升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倡导学生阅读,不仅要倡导外语阅读,也要倡导母语阅读;不仅要倡导用外语阅读外国文化,也要倡导用外语阅读本国文化。不仅要倡导经典作品的阅读,也要倡导时事新闻的阅读。就《日语演讲与辩论》这一课程来说,这是所有语言技能课程中做富有挑战性的课程之一,它要求学生具备相当程度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较为丰富的语言与文化背景知识。对于这一课程来讲,显然光是“倡导”显然是不够的。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选择的要求学生每周完成一定量的阅读。例如,辩论阶段,学生需要针对辩题,查阅并阅读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总结。在反复练习中,帮助学生培养阅读的习惯。

(2)重视书面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用外语思考因而用外语表达的习惯。

作为语言交际的两大方式之一,书面语交际能力应受到相当程度的重视,现代社会生活对书面语交际能力有着更为迫切和现实的需要。《日语演讲与辩论》看上去是以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为主的课程,其实不然,无论“演讲”还是“辩论”,都不同于日常会话,对学生逻辑思辨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以演讲为例,好的演讲首先要有好的原稿的基础上,加上演讲技巧才可能达成。所以首先要指导学生如何写出好的原稿。为了提升学生原稿的水平和质量,我指导学生每天都把自己的想法或对某一事件的看法用外语思考并书面记录下来,我评阅后给学生一些修改和指导意见,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学生的原稿水平有明显提高的同时,学生改变了过去用母语思考,再把思考出的母语翻译成外语的做法,而是养成了用外语边思考变表达的习惯,相应的语言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3.“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要贯穿外语教学的始终。

文化知识和文化适应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国标”再次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提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大学外语的教学就应在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也向学生传授语境、语用和体态语等非语言知识,并且特别要重视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使学生掌握外语交际规则和交际模式的明确知识,了解外语的语言交际中的程式。指导学生学好外语,更要指导学生提高用外语工作的能力及用外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学生不仅具备用外语理解和介绍外国文化的能力,更要具备用外语向全世界介绍中国的能力。因此,“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要贯穿外语教学的各个方面,各个层面,也就是贯穿外语教学的始终。

参考文献:

[1]Hymes, D. H. (1972). 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In J.B.Pride and J.Holmes(eds) Sociolinguistics.Harmondsworth, England: Penguin.

[2]束定芳 庄智象 2008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

[3]黄丽 2013 〈论日语教学中“交际能力”与“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之间的培养关系〉《西北民族大学学报》

猜你喜欢
交际教学法跨文化意识
浅谈交际教学法在非英语专业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研究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渗透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思路
交际教学法应用于中国英语课堂的文化制约因素探析
交际法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词汇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