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游戏真正发生

2016-12-08 03:39吴兴莉
好家长 2016年11期
关键词:恐龙班级游戏

文 吴兴莉

让游戏真正发生

文 吴兴莉

自主性游戏作为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为直接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的积极游戏过程。教师对班级的游戏环境从固定到开放,材料从固定到互通和自身观念、心态,行为的调整,使孩子逐渐真正能玩起来,玩得开心,让游戏真正发生。

自主游戏 班级环境 教师行为

自主性游戏作为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为直接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的积极游戏过程。但往往在老师的眼里孩子们不会玩,也玩不好,和老师心中的理想国差距甚远,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教室里的环境太固定,材料不适宜,老师高把控,使得孩子们的游戏水平得不到提高,通过中班一年对班级的游戏环境、材料以及自身的一些观念的调整,使得班级里的孩子逐渐能真正玩起来,玩得开心。

一、调整班级游戏环境和材料,促使幼儿游戏自主创造

1.环境——从固定到开放的转变

案例:中班起初的游戏模式我们还是沿用了小班的风格,由老师创设好固定的游戏环境和内容,幼儿在游戏时间进入活动。例如教室里有小医院、小菜场、牛奶站,但这些游戏内容的格局、位置一成不变,即便比起小班,孩子们的模仿操作行为少了,同伴间互动的行为多了,但是由于环境的限制,孩子们的游戏内容始终得不到拓展和深化。

调整策略:将整体环境融为一体,以幼儿为主,进行自主性建立游戏场馆和内容。每天的游戏前分享,幼儿会和同伴商定好玩什么,和谁一起玩。老师也清楚今天会有哪些游戏主题,然后所有的幼儿就开始在教室里搭建自己的游戏场所,例如餐厅里的厨师和服务员就可以拿他们需要的桌子、椅子以及需要的餐具搬到他们想要造餐厅的地方,可能今天在教室,明天就到了走廊,每天的场地不固定。由餐厅里的游戏主角们进行决定,每天餐厅的造型也会不同,这样的多变性让孩子们从被动进入到主动搭建,主动游戏。有了这样的变化,孩子们就会敢于创新了,有时搭建的餐厅还会随着他们游戏剧情的需要进行改造,如西餐厅、中餐厅等便于他们游戏进一步开展。

老师的职责: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只需要观察,在他们搬桌子、椅子时适当地搭把手,在创建游戏场所的过程中注意孩子们的游戏安全,将游戏的自主完全交给孩子们。

2.材料——从固定到互通的转变

案例:由于游戏场地的固定,使得游戏场馆内的游戏材料也相应变得固定,孩子们有了思维定式:娃娃家的材料就是在娃娃家用,其他地方不能用。使得孩子们的游戏材料使用有限,阻碍了替代行为的发生。

调整措施:及时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的材料替代行为,结合游戏分享活动逐渐帮助幼儿扭转已有的定式思维,除了具有典型特征的材料(熨斗、饭锅等),其余材料均能互通互用,既激发了幼儿对于材料的想象力,又能促进幼儿在游戏中替代行为的产生。

老师职责:在材料互用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幼儿冲突,老师需要进行帮助和调解,起到一个调解员的作用,例如,幼儿A没有经过幼儿B同意拿了幼儿B家里的瓶子,想要放到家里做花瓶,幼儿B不同意,结果产生了冲突,老师了解到原因,进行调节,帮助幼儿A用礼貌用语进行沟通:我能拿你一个瓶子吗?用好就还给你。幼儿B就同意了,随着孩子们游戏能力的增强,处理类似的小纠纷已经能够交给游戏中的警察来解决了。

现象:随着班级里的孩子年龄增长,游戏能力的增强,原本教室里的一些具象性的材料渐渐无人问津,使得班级里游戏材料显得贫乏,不够幼儿游戏使用。

调整措施:做加减法,增加班级资源库,增加游戏中的素材玩具(小棒、纸、笔、瓶子、碟子、扭扭棒资源的手机等),来帮助幼儿增强游戏中的创造性行为、想象力和替代行为的出现。

在调整的过程中才能逐渐明白幼儿游戏水平与材料提供之间的关系。不同年龄段的游戏,教师提供的游戏材料也要适宜地进行改变。

二、调整教师自身的观念和行为,推动幼儿游戏深度发展

1.从纠察兵到欣赏者的转变——心态上的转变

案例:以往高控下的游戏,孩子们在老师的想法里游戏,在老师的把控下游戏,出现一些兴奋的状态、开心的行为,老师就会把这些“出格”的行为拉进来,让孩子们进行转变,玩老师觉得该这样玩的游戏。这样的结局——老师累,孩子也累。

调整措施:接纳孩子的行为,理解他们的行为,思考他们的行为产生,转变自己的观念,“放任”孩子们的游戏状态,学着去悦纳和欣赏孩子们的游戏。

2.从指挥家到同伴的转变——行为上的转变

理解——游戏存在着大量的重复,当幼儿在乐此不疲的重复时,我们应该意识到这是幼儿的自发练习性行为。

案例:一段时间,孩子们爱上了保利大剧院游戏,每天在游戏中进行自主性排练,重复着几个动作的练习,他们在排练中有的当老师,有的当小朋友,互相指导练习,即便每天重复着相同的游戏内容,可她们玩得很开心。老师给予他们需要的材料支持——音乐,在音乐背景下,他们会更自信、大胆地进行表演。老师就是一个观众,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

等待——幼儿是在无数次的游戏中积累经验的,幼儿的发展需要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宽容与等待是最好的支持。

案例:一连几天几个男生一直热衷于摆弄木工区里的工具,在想象挖恐龙的化石。他们穿梭于教室里的各个角落,这里戳戳,那里刺刺,同伴间还在不断兴奋着大叫:“我挖到恐龙化石了!”“这是我新造的恐龙化石探测器。”连着几天,一直在做同样的游戏,兴致不减,加入的人数反而有增无减。终于有一天,我听到一个幼儿说:“我们要把挖到的恐龙化石放在恐龙博物馆里吧!”几个男生开始用木头锯,用积木在地板上搭建起了恐龙博物院。

孩子们的游戏行为都是依靠他们的生活经验来支撑的,运用游戏材料来再现他们的生活认知、经验。当经验不够时,孩子们就会满足当前的行为产生,重复重复再重复,等到经验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他们的游戏行为就会开始转变和拓展。所以在重复的过程中,老师需要的就是等待,耐心地等待,期待孩子们突破和转变的过程。

思辨——要在真正地追踪后才能甄别这“脏、乱、差”的评判结果到底是成人标准还是儿童的“自然状态”?

案例:娃娃家里的爸爸妈妈在拖着一条大地毯,所到之处乱七八糟,一些锅碗瓢盆、超市里的食品都散落在地上。老师问:“爸爸妈妈,你们在干什么呢?”爸爸妈妈异口同声地说:“我们要去野餐,要找一块空地方才能放得下这块野餐垫。”原来如此,如果老师不加以询问、了解,肯定会上去批评孩子们的“脏乱差”,但在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之后,了解了他们的游戏出发点,就会默认、赞同他们的游戏行为,但会相应提出一些中肯的意见,并给予一些帮助。

总之,自主性游戏作为一种让幼儿“全神贯注”的活动,是儿童生理、情感、认知、社会性等各身心要素的整体卷入,其中孕育着幼儿“整个未来生活的胚芽”。他们对游戏中的学习也因喜欢而快乐,因快乐而主动。教师应做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幼儿的游戏真正发生。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实验幼儿园)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郭卉菁.《以纲要为指导,探索幼儿园环境教育》[J].幼儿教育,2002,11.

[3]杨晓玲,唐敏.《幼儿园环境教育目标、方法与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J].学前教育研究,2010,07.

[4]林菁.《幼儿园创造性游戏指导与实施》[M].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05.

猜你喜欢
恐龙班级游戏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恐龙笨笨
恐龙跑的快吗?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不称心的新班级
爆笑游戏
恐龙大逃亡
第十二章 再见,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