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迦勒,陆明,胡鹏飞,林冬铭,卜刚
(1.浙江杭州市中医院老年病科,杭州 310007;2.浙江省新华医院心血管内科)
通脉颗粒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血管内皮素的影响
吴迦勒1,陆明2,胡鹏飞2,林冬铭2,卜刚2
(1.浙江杭州市中医院老年病科,杭州 310007;2.浙江省新华医院心血管内科)
目的 探讨通脉颗粒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的血清炎性因子和血管内皮素的影响。方法 以随机数字法将214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07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通脉颗粒。治疗前后,观察患者血压、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a(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和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舒张压和收缩压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s- CRP、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hs- CRP、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ET-1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ET-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脉颗粒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能明显的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改善其血液炎性因子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治疗效果满意。
高血压;中草药;硝苯地平;C反应蛋白质;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内皮, 血管
高血压(HBP)是一种影响患者的常见的慢性病症,主要表现是动脉血压的升高,也可以称“动脉高血压”,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1-3]。通脉颗粒是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中成药,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应激状态。硝苯地平缓释片是临床上治疗HBP的有效药物。我院采用通脉颗粒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间浙江省新华医院收治的214例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每组107例。观察组:男50例,女57例;年龄43~76岁,平均(57.1±8.2)岁;伴有心绞痛的17例,心肌梗死10例。对照组:男55例,女52例;年龄40~78岁,平均(56.6±7.1)岁;伴有心绞痛11例,心肌梗死23例。两组在年龄、性别、高血压分类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方案经浙江省新华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标准 根据《内科学》中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4],选择收缩压140~180 mm Hg (1mm Hg=0.133 kPa),舒张压90~110 mm Hg的患者,排除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精神方面有疾病不配合治疗的以及糖尿病患者。
1.3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高血压的基础治疗,包括心理护理、高血压饮食、适量的功能锻炼等,同时给予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地奥集团成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0 毫克/次,1次/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通脉颗粒(甘肃岷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10克/次,3次/天。
两组治疗12周后,评估治疗效果。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血压、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a(TNF-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和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患者血压用鱼跃全自动电子血压仪测定。清晨抽静脉血5 mL,离心取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ET-1、hs-CRP、IL-6、TNF-α水平。
1.5 统计学处理 以SPSS20.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血压比较 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2.2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hs-CRP、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hs-CRP、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ET-1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ET-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WHO预计在2025年以前全世界范围内约29%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压病,我国每年新增高血压患者约为350万人,截至2014年预计已超过3亿[5]。高血压是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研究显示收缩压每升高20 mm Hg或舒张压每升高10 mm Hg,心血管死亡率可增加1倍[6-8]。然而,高血压并非单纯的血压数值升高,2009年美国高血压学会(ASH)提出的高血压新定义认为,“高血压是一种进行性的血管综合征”,很多相互交织的作用导致了高血压的发生,可导致心脏和血管功能与结构的病变,所以,只有控制了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才能降低心脑血管的发生率[9-10]。
一般认为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主要与血脂代谢异常、炎性反应有关,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也会导致高血压的发生,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查出动脉血管的硬化,大多数为粥样硬化,继而引发各种心脑血管病如冠心病、高心病等,伴随细菌感染的话会引起风湿性心脏病[11-13]。血清因子中hs-CRP、 IL-6、TNF-a的改变还有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改变,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IL-6是由机体内平滑肌细胞以及一些血管的内皮细胞产生,在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功能多样。ET-1是一项重要的血清学指标,可以代表内皮功能。hs-CRP可以在临床上预测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可信度非常高,被美国心脏病协会推荐[14],也可以间接评价血管内皮的一些功能。血管炎症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在高血压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且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15]。
通脉颗粒是由丹参、川芎、葛根制备而成的一种中成药,可有效降低轻、中度的高血压,对肝阳偏亢、肝肾不足、血瘀症等患者效果显著。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通脉颗粒对冠心病、脑血栓等有较好的效果。于震等[16]研究显示,通脉颗粒可显著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硝苯地平缓释片是临床治疗HBP的有效药物,可有效扩张血管动脉和外周动脉,抑制血管痉挛,适用于各种型高血压,对顽固性重度高血压也有较好的效果[17]。本组结果显示通脉颗粒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压、炎症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且效果优于单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提示了联合用药可充分发挥两种药物的降压效果,可以有效改善血液应激状态,最终降低患者的血压。
[1] 陈俊民,白延平,张阿宁,等.高血压前期人群微量清蛋白尿和炎性因子的变化[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5,18(6):630-632.
[2] 郑广生,李宝梅,李垚,等.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应用于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5,18(6):621-624.
[3] 何伟,唐海沁,蒋品,等.2013-2014 年度高血压临床指南的现状分析及循证临床指南评价[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5,18(3):238-243.
[4] 杜鑫,殷希,张新平.氨氯地平与尼群地平治疗高血压的综合评价[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1):59-62.
[5] 杨中良,张彩萍,王乃玲,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血栓前状态关系的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4(20):691-693.
[6] 马云.运动干预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5,43(9):829-832.
表2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内皮素水平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7] 张西亭.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9):20-22.
[8] 周华,朱飞.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血压控制及肾功能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15,27(12):1558-1560.
[9] 吴超,王伊敏,吴丽娟,等.硝苯地平联合氯沙坦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5,26(36):5097-5099.
[10] 杨红霞,贺晓燕,齐晓辉,等.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替米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5):866-869.
[11] 李平,丁琼.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对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25):99-102.
[12] 王凤,杜文婷,刘萍,等.H型高血压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7):906-908.
[13] 林振浩,杨德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角色[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4,35(4):411-414.
[14] 刘永刚,姜凤,姜尧佳.高血压性脑出血周围脑组织超微结构及脑水肿发生机制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5,38(2):142-143.
[15] 汪荦荦,朱明跃,程振军,等.颈源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分析及推拿治疗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6):2-3.
[16] 于震,唐兆杰,苏海燕.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通脉颗粒治疗老年高血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27-28.
[17] 徐珂,侯江红,吴秀娟,等.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 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8):1554-1558.
浙江省医药卫生一般研究项目(2015KYB374)
吴迦勒,医师,Email:wzwma@126.com
R544.1
A
10.3969/J.issn.1672-6790.2016.06.025
2016-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