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再思考

2016-12-08 08:19魏本德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党校新疆昌吉830017
克拉玛依学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昌吉州协调发展

吕 军 杨 樱 魏本德(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党校,新疆昌吉830017)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再思考

吕军杨樱魏本德
(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党校,新疆昌吉830017)

摘要:昌吉回族自治州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承载力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源、能源消耗支撑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因此,应树立“环保优先、生态立州”的理念,在加快经济发展中要严格落实水资源“三条红线”,加强草原与森林生态环境保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健全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制度。

关键词:昌吉州;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欢迎按以下方式引用:吕军等.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再思考[J].克拉玛依学刊,2016(2)39-4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昌吉州)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昌吉州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现状

2014年,昌吉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 062亿元,全疆排名第三,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 260亿元。随着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昌吉州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也做出了很大努力,坚持把保护环境看做发展经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主要任务,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林业资源、草原生态建设保护工作有序开展

截至2014年底,昌吉州有森林资源1 404.3万亩,其中山区天然林305.2万亩、荒漠灌木林769.1万亩、平原人工林330万亩(其中农田防护林30.22万亩)。全州累计完成三北防护林工程人工造林242万亩、封育200万亩;完成退耕还林工程213.89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36.15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41.84万亩、封育35.9万亩。①

全州基本实现农田林网化,玛纳斯县率先实现平原绿化,沙漠前沿大型防风固沙基干林基本形成。点、线、面、带、片、网的多林种、多层次、全覆盖的防护林结构,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居乐业提供了有力的生态保障。

昌吉州通过草补机制、退牧还草、草原围栏、人工饲草料地建设等政策和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加强草原建设和保护,天然草场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和保护。草补机制的实施使草原禁牧还草畜平衡全面落实,草原生态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2014年,全州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达800万吨,比2011年增加了15.7%,理论载畜量达到210万个羊单位,比2011年增加了17.5%。①特别是退牧还草项目,区内外草原植被盖度、高度、产草量增幅均在30%以上,切实保护了全州草原生态环境,促进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扎实推进

2014年,昌吉州环保局对相关企业采取限期治理、挂牌督办、行政约谈、污染治理技术现场交流会等方式完成了100多个减排工程项目,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1 798吨、氨氮减排220吨、二氧化硫减排1 226吨,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指标任务;氮氧化物减排1 798吨,完成情况居自治区前列;并关停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煤炭、小炼铁企业15家,拆除小炼铁高炉8座;此外,还开展了9家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2014年,在全州开展了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社会化运行机制工作,目前已有44家企业113套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委托第三方社会化专业运营单位负责日常维护。①

(三)环境执法效能显著提升

2014年,昌吉州环保局全年共出动环境监察人员7 000余人次,检查排污单位2 060余家,对89家违法违规企业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依法查处63家,处罚金额188.84万元;办结人大建议2件、政协提案7件、州长信箱6件、行风热线6件、自治区转办件19件、信访投诉363件,满意率达100%;依法征缴排污费8 765万元,较去年增长47.5%;对全州41家医院、47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源企业、84家涉核技术利用单位开展专项检查,对13家环保工作不达标的单位提出了限期整改要求,保障了环境安全。①

二、昌吉州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干旱的地理环境特征决定了昌吉州境内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在长期拓展绿洲的进程中,由于对干旱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恢复再建的困难性认识不足,对保护环境的实质就是保护生产力缺乏深刻理解,更忽视了对荒漠生态系统的保护。在一些干部思想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互矛盾的,没有把生态观点纳入一切生产和消费决策,没有使环境保护成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自觉行动,也就是没有实行经济的生态自我调节。一部分企业经营者,甚至有些决策者,重建设,轻保护;重开发,轻管理;重眼前的经济增长,轻长远的发展;重局部利益,轻整体利益。这种偏颇的环保意识使经济与环境长期不能协调发展。全州环境保护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环境保护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1]

(二)经济快速发展与水资源承载力的矛盾日益突出

第一,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导致水资源紧缺。昌吉州水资源相对缺乏,是新疆3个最缺水的地州之一。昌吉州属典型的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是一个典型的资源性、工程性和管理性缺水地区。全州人均拥有地表水为1 597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7.7%、全疆平均水平的42%。属比较严重的缺水地区。①

第二,行业用水比例失调,水资源浪费严重。全州总用水量为35.01亿立方米,毛灌溉定额为735立方米/亩,94%用于农业灌溉,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只有0.3~0.4。农业用水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毛灌溉定额可达1 500立方米/亩;同时,灌区普遍存在工程标准低、老化失修、不配套等问题,用水浪费较为严重。一些地方灌区潜水蒸发损耗较大,人为控制山区雪水的自然流态,修建平原水库,造成潜水蒸发大量损失,大片土地次生盐渍化。2011年,土壤盐渍化监测区域设置在绿洲外围的平原区,根据监测,昌吉州各监测点位平均总盐含量为0.60%,其中非盐渍化占20%、轻度盐渍化占80%。工业和生活用水浪费情况也相当严重,很多地区工业万元产值耗水量可达400立方米以上。①

(三)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源、能源消耗支撑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

依靠资源、能源消耗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严重制约着昌吉州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一是总量控制与污染减排面临压力。昌吉州是“十二五”时期在自治区实现“三个率先”发展的地区,经济社会在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下,一批规模较大的建设项目将相继开工建设,尤其是准东产业带以煤炭资源为基础的能源化工及高载能的金属冶炼等能源转化项目,在州区域内排放的污染物总量将大幅增加。因污染物的总量基数小、增幅大,存在减排压力大的问题。二是重点行业和区域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重点行业污染主要有:电力、冶金焦化、石油化工、化纤浆粕、建材、采矿以及畜禽养殖等行业排放的废水、废气污染物总量基数大,对局部环境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区域环境污染主要是:准东产业带、阜康重化工业园区、玛河工业园区集中排放的扬尘、粉尘、二氧化硫以及废水污染物造成的局部环境污染和资源能源浪费问题。

三、昌吉州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在加快经济发展中要严格落实水资源的“三条红线”

昌吉州是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地区,在加快经济发展中,要严格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

第一,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建立州域内地方与兵团水资源管理协调会商机制,成立州、县(市)(园区)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机构,协调解决兵地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对辖区内防洪、水源、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与回用以及农田水利、水土保持等所有涉水事务实现城乡一体化管理,以水资源统一管理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第二,以高效节水工程建设转型升级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农业高效节水工程建设管理转型升级,以建设节水型流域为突破口,整合运用好各类资金,引导带动社会资本,形成多元化节水灌溉投入机制,提升科技含量,注重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全力打造东县百万亩小麦、西县百万亩棉花节水示范基地,创建全疆乃至全国高效节水示范地州;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大首部、大系统、大面积的高效节水模式,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优化水资源配置结构,将节约的水用于全州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和改善生态环境。

第三,加强工业节水技术改造。以煤电煤化工、纺织、冶金、建材、食品、造纸、机械等高耗水行业为重点,通过典型企业各用水环节水平衡测试,实施重点工业行业、重点企业的节水技术改造,带动工业节水水平大幅度提高。积极推进节水型企业和工业园区建设,加速淘汰浪费水资源、污染水环境的落后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推广使用厂际串联用水、水网络集成和中水回用等水资源循环利用新型高效节水技术,有效降低工业生产的水消耗和污水排放量,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同时,大力推进城市节水。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推广应用管网检漏防渗技术,降低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城市公园和花园绿地等绿化用水优先利用中水。尽快淘汰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生活用水器具,住建部门在公用、民用建筑工程建设中要积极推广循环用水技术,实现公用和民用建筑生活用水的循环利用。[2]

最后,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坚持水资源开发利用中水、地表水、外调水优先,地下水为辅及“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配置原则,加大地下水超采治理力度,优化机电井布局。严格机井审批程序,对所有新打井、更新井的申请,经县(市)人民政府初审后,统一由州人民政府水资源开发利用领导小组审批。

(二)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1.积极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加大对生态林和湿地的保护力度,使昌吉州天山北坡河谷地带森林植被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森林涵养水源和保护水土的作用明显增强。因地理环境,对不适宜绿化的地点,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由所在企业缴纳生态补偿金,由县(市)政府负责在本辖区内易地绿化。

2.积极做好草原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一是严格实行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实施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坚持以草定畜,防止超载过牧,积极开发秸秆饲料,逐步推行舍饲圈养。二是认真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把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落实纳入各级政府年度综合目标考核范围,切实加强各级政府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的领导。三是严格奖补资金发放程序,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经奖补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逐级下拨资金,通过“一卡通”或现金发放等形式把奖补资金直接发到牧民手中。

3.加快实施传统草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工程,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一是要坚决实行“以土换良”的方针,加大牧区牛羊品种改良力度。二是要实行“以小换大”的方针,把牛羊畜种结构调整到最佳比例。三是要实行“以粮换肉”的方针,加大饲料粮投入,转变“山区吊架子、农区搞育肥”的传统饲养方式,积极引导牧民常年补料,直线育肥,适时出栏,提高畜均个体单产,增加牧民收入。

(三)建立健全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制度

1.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利用价格机制有效配置资源,促进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牢固树立“环境有价”的理念,加快建立和制定以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的生态补偿机制。应该参照其他地区的一些成功做法,制定符合昌吉州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面之间的利益关系,做好生态保护工作。

2.完善统计评价体系。要坚决摒弃“以GDP论英雄”的旧观念,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完善统计指标,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中。

3.制订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责任制。面对昌吉州植被稀少、草场退化、森林面积小的现状,种草种树,扩大绿化面积,防风固沙。营造良好的生态小环境是保护昌吉州生态环境的一项当务之急的大工程;显然这仅靠政府的行政力量是不行的,必须制定符合市场经济法则、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种草植树积极性的政策措施,发动各族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这一利国利民的浩大工程中。政府必须保障人民群众种草植树的经济利益。谁营造谁拥有;谁种树,谁得益,使其利益落到实处。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昌吉州环保局调研数据。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5-05-06(1).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EB/OL]. http://news.china.com.cn/politics/2012- 11/20/ content_27165856.htm,2012-11-20.

作者简介:吕军,中共昌吉州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杨樱,中共昌吉州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魏本德,中共昌吉州委党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生态文明建设。

收稿日期:2015-09-15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16.02.07

猜你喜欢
昌吉州协调发展
昌吉州第八届文艺“奋飞奖”获奖名单
新疆昌吉州一次极端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及数值模拟
“一带一路”背景下重庆港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
河南省“四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究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校政企战略联盟背景下昌吉州外向型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需求的研究
昌吉州纤检协会免费举办棉花检验员培训班
昌吉州主客观温度预报检验及业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