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长拒为女儿择名校引热议

2016-12-07 23:12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均衡化名校教育资源

据媒体2016年9月19日报道,近日一篇题为《校长的孩子都去择校了,谁会相信我的教育理想》的文章引起了不少关注,该文作者是常州市朝阳中学的校长殷涛。殷涛在常州教育系统工作多年,被认为是一位充满了理想主义的教育者。殷涛拒绝为成绩全优、年年都是三好学生的女儿小升初择名校,而是让女儿进入了自己所在的外来工孩子占到大多数的朝阳中学。这一做法让他承受了不少来自身边人的压力,甚至有人认为他是在作秀,但同时他也获得了常州市教育局局长的点赞。“我们一直在说‘家门口的学校也精彩,宣传‘教育公平,优质均衡,今年就到了我自己需要进行选择的时候。” 殷涛如是说。

校长的决定让人感动

殷涛的做法在很多人看来就是,明显是拿自己的孩子当自己教育管理的实验品。但在理想主义与现实之义之间,在作为校长与家长的双重身份之下,该校长的决定很是让人感动。政策也好,理念也罢,在任何一个地方落地,既需要不打折扣的执行力,也需要体制内、系统内的管理人员带头执行。然而,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的口号,我们每年都在喊,看到教育不公也都容易愤世嫉俗。但或许只有到了影响到自己及家人的切身利益的时候,才会想办法通过不公平的方式去解决和处理问题。满口公平正义者,到了现实之中就很可能会变成潜规则的最有力支持者和践行者。

在教育公平这件事上,教育资源均衡化绝非是一个新概念。然而,我们身边却有大量的教育系统从业人员主动让子女去择校。连教育系统内的工作人员都不相信这个社会中有教育公平,为孩子择名校就会成为许多家长心中所认同的必须要做的事。更可怕的是,一旦自己的孩子进入了名校,教育系统的决策也必然会让资源更加向名校集中——这是一种恶性循环,会对教育公平的真正落地形成实实在在的软抵抗。改革与管理,需要既得利益者有牺牲精神,并努力提升体制内人员对于制度的执行力。只有这样,改革和管理,才有可能真正落实到位,特权也才能慢慢消除。因此,这位校长所代表的,其实是李克强总理所讲的“壮士断腕”的精神,尤其是“从自我开始”的实验与牺牲精神。对于当下体制内所有人员而言,这一点非常可贵。

不给孩子择校的校长不该成为网红

校长殷涛因为一篇文章成了网红,很多人支持他的教育理想,肯定他为坚持教育理想而付出的努力。但实际上,这位校长不该成为网红,其成为网红本身也说明了一些问题。置之于更广大的现实而言,“不去择校”起码对接了三种可能。第一种是“不能择校”,对应于虽有择校的想法,但由于能力有限,条件不具备,择不了校。第二种是“不想择校”,对应于有择校的条件,具备择校的可能,却由于多种考虑而不去择校。第三种则是“不必择校”,对应于教育资源已经实现均衡,学校之间只有个性差异,而无等级差别。最理想的境地应该是“不必择校”。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很多深层次的教育问题也便随之而解,无论是作为政府,还是作为家长,都将轻松不少。

相对于过去名校收取赞助费,以及大量招收关系生,现在实施的“就近入学”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但必须看到,这还不是真正的教育均衡。现在很多家长为了孩子能上名校,都去花钱买房子,导致学区房价格居高不下。现在关于“就近入学”的政策,其实只是“不准择校”。真期待有这么一天,能从“不准择校”走向“不必择校”。其关键就在于,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化,甚至向弱势学校倾斜。如果所有学校都能成为“名校”,有权的不必“递条子”,有钱的不必“买房子”,自然也就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了。

猜你喜欢
均衡化名校教育资源
名校介绍
制度变迁是资源均衡化的关键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直方图均衡化技术在矢量等值填充图中的算法及实现
赶集挑名校
“五老”是金钱买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