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边的卖艺人

2016-12-07 20:05伏鑫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卖艺二泉映月瓷碗

伏鑫

上学、放学的时候,路过市中心的铜马广场,总会听到阵阵喑哑的二胡声。

那是广场边上的一位卖艺老人,他埋着头,在兢兢业业地营造着那份苍凉。

很小的时候,我跟着妈妈到市中心的书店买书,就见过这位卖艺老人低着头坐在那儿,自顾自地拉着一把二胡。当时我对二胡一窍不通,加之年龄尚小,便对那胡子拉碴的老爷子由衷地生出了一股崇拜之情——以为他是一位很有水准的艺术家。

于是,带着这最初的印象,听着这不甚了了的二胡声,度过了许多岁月……

一天的音乐欣赏课上,老师郑重地捧出一盒珍藏已久的磁带:“这是阿炳演奏的《二泉映月》。”听着那凄切、忧伤且婉转的旋律,我不禁悲喜交集:喜,是因为卖艺老人所拉的,正是这首曲子;悲,是因为我不曾料到卖艺老人的技艺与大师竟是如此悬殊!

此后,我每次路过时,总忍不住多看老人几眼,目光中虽然少了几分崇拜,却多了对其不堪命运的悲悯。我几乎没有看到过老人抬一抬头,他仿佛完全与外界隔绝,一个人完完全全地浸入到了音乐的意境中,浸入到了自己借音乐来宣泄的某种情感里……他是通过音乐来慨叹生活的艰辛,还是抒发对坎坷命运的自怜,抑或表达对过往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茫然?没有人知道。但在那不太圆润的粗糙的乐声中,人人都可以看到:他的须发在一天天变白,他几乎从不更换的破旧的蓝布衣衫渐渐看不出色彩,他那黝黑的脸上,皱纹在一日日变深且爬满了脸部的每个角落……他几乎不抬眼看人,也从不开口说话,搁在面前的布满裂纹的白色瓷碗里总是寥寥地躺着几枚硬币——所有人都看得出来,他是一个贫苦的卖艺人。

但他毕竟是一位卖艺人,卖艺人有卖艺人自己的骄傲。他拥有的不仅是与他风雨相伴的二胡,更有以音乐换取生活的尊严——全不似靠出卖尊严换取同情和怜悯的乞丐!在那匹昂首奋蹄的大铜马下,他拉着他珍爱的二胡,在艰难的生命旅程中坚毅前行。

那曲在他的手下变得有些支离破碎的《二泉映月》,似乎与他的身世极其相配。虽然老人没有阿炳高超的演奏技巧,也无法像音乐大师一样层层铺垫,并最终爆发出情感的洪流,但这又何妨?艺术女神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人,即便是最卑微的卖艺人,也可以在音乐中显示其独特的亮色。的确,他的音乐生硬、艰涩,难登大雅之堂,但这或许正是演绎他的人生、讲述他的故事的最好载体……

尽管读中学的我变得越来越忙碌,但每次路过广场,我都会稍稍放缓脚步,向卖艺老人投去我关注的一瞥;甚至平时我会少用些零花钱,为的是能在那苍凉的乐声中稍稍驻足,弯腰向那只白色瓷碗中投上一枚硬币。

点评

文章描写了“我”对卖艺老人情感态度的三次变化:崇拜——悲悯——赞赏。这三种态度变化,“崇拜”是基于幼年的好奇之心,“悲悯”是在崇敬消退之后对卖艺老人情感上的贴近,而“赞赏”则是在对卖艺老人与其他乞丐的人生态度作出对比之后的一种心理反应。作者以我手叙我事,真切再现了那个与“我”从未有过言语交流的卖艺老人和“我”之间的故事,旨在表达其对现实世界各种各样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的思考。文章体验真实,既有新意,又不乏深度。

猜你喜欢
卖艺二泉映月瓷碗
卖艺人和童话盒子
小瓷碗,碰碰车
测一测,如果你云卖艺,收入会怎么样呢?
碎碗
学会放下
耍猴
小瓷碗
管弦乐队构建与训练(三)——以弦乐合奏《二泉映月》的主题表现为例
浅谈高职高专音乐赏析课程教学设计的改革——以二胡曲《二泉映月》赏析为例
旋律叮咚响,泉流映月明
——二胡曲“二泉映月”演释[1]的多元化与一元化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