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杨 高茜 陈乐 张国平
[提要] 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潮流,归纳创新型孵化器的开放空间型、高校依托型、行业聚焦型、投资驱动型、媒体延伸型等发展模式,指出创新型孵化器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从规范运行管理、打造业态集群、提升服务功能等方面,提出加快创新型孵化器发展建议。
关键词:创新型孵化器;发展模式;创业型城市
项目来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研发团队隐性知识扩散对象选择影响因素研究”(12YJC630171);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江苏众创空间的发展路径与成长机制研究”(16SYA-028);常熟理工学院苏南区域文化研究中心科研项目:“苏南创新创业文化培育研究”(SW2012Z04)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1月4日
一、引言
当前,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的逐步兴起,支持和鼓励创业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这对地方政府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2015年3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提出为创业者提供工作空间、网络空间、交流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并且对发展“众创空间”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思路做出了明确规定。根据有关文件,“众创空间”是以新型孵化机构为基础,可以满足大众创新创业需求和特点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创业服务社区。不同于传统以提供物理空间和基础设施为基本服务的孵化模式,创新型孵化器是面向早期创业项目和新创办企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孵化手段,为创业者提供专业化、集成化、高端化和市场化等软性服务的创业服务平台,日益成为科技服务业的一支重要新兴力量。现阶段,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在内的创新型孵化器,营造更加优质的创新创业环境,对于新常态背景下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助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创新型孵化器发展现状及主要模式
作为新生事物,创新型孵化器的建设和发展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目前,关于创新型孵化器的发展模式,不同部门和机构给予了一定的分类,提出了不同的分类标准。科技部(2015)提出包含投资促进型、培训辅导型、媒体延伸型、专业服务型、创客孵化型等5种类型;清科研究中心(2015)提出包含企业平台型、天使孵化型、开放空间型、媒体依托型、新型地产型、垂直产业型等6种类型;投中研究院(2015)提出包含活动聚合型、培训辅导型、媒体驱动型、投资驱动型、地产思维型、产业链服务型、综合创业生态体系型等7种类型。
考虑到创新型孵化器的运行特点,结合地方发展实际,我们提出创新型孵化器包括开放空间型、高校依托型、行业聚焦型、投资驱动型、媒体延伸型等5种发展模式。
(一)开放空间型。开放空间型孵化器是在孵化器1.0的基础上的全面包装,主要通过定期举办想法或项目发布、展示、路演等交流活动,为创业者提供基础的办公空间和交流空间,并且通过工位计算收取一定的租金。与此同时,定期邀请创业导师举办沙龙或讲座,联系创投机构参与项目洽谈,为创业者提供信息交流、融资撮合等服务。
(二)高校依托型。高校依托型孵化器主要由高校、科研院所主导成立,旨在利用大学的教育资源和校友资源,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大学生创新创业为重点,通过为创业者引进成功创业者、大型企业高管或创业投资人等具有丰富行业或创业经验人士作为导师,传授创业者运营管理、产品设计、发展策略等经验,支持初创型企业孵化发展。这一模式倾向于筛选具有创新科技或创新服务模式的企业,对前景看好的孵化项目进行天使投资。
(三)行业聚焦型。行业聚焦型孵化器主要针对某一特定产业进行定向孵化,围绕产业链服务的重点方向,提供先进产业技术和孵化基金,帮助特定领域创业者实现技术落地,加快产业化进程。该类孵化器一般由政府或产业协会主导,依托庞大的行业资源优势,全面加强产业链上下游机构合作交流,实现新型业态中孵化、新型标准下创制、新型领军企业培育等服务功能。目前,这一模式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行业比较突出。
(四)投资驱动型。投资驱动型孵化器主要针对初创企业最急需解决的融资问题,借助专业投资机构的社会资源,凭借天使投资人、投资机构的经验判断和前景预测,吸引、汇集并甄选优质的创业项目,积极为创业者提供融资支持服务。这一模式不以追求房租或培训产生的盈利为目标,主要采取对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初创企业提供天使投资基金的方式,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等实际问题。一旦企业在孵化器内毕业,往往采取股权溢价方式在后续融资中伺机退出从而实现盈利。根据调研,这种模式对孵化器的前期投入以及优质项目预判提出了更高要求。
(五)媒体延伸型。媒体延伸型孵化器由面向创业企业的媒体创办,依托孵化器自身庞大的媒介平台和行业优势,利用媒体宣传的优势为企业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涵盖信息、宣传、投资等各类资源的综合性创业支持服务。这一模式通过举办创业大赛、追踪报道、路演平台等方式,在较短时间集中宣传报道创业项目有关科技成果,扩大成果社会影响力进而帮助创业者提高知名度,进而吸引更多投资人关注。与此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约谈及投资的合作方式,帮助初创企业找到合适投资者。
三、创新型孵化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盈利模式相对单一,后续发展面临一定瓶颈。根据调研,创新型孵化器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一是场地租赁费用;二是会员费、政府支持和企业的赞助;三是开设的教育培训课程收入;四是产品代售收入;五是举办活动和工作坊收入;六是一些孵化项目的分红。据实际调查显示,多数孵化器孵化企业都处于初创期或者是萌芽期,尚无力承担聘请孵化顾问的支付费用,因此很多孵化器最主要的盈利点仅仅来自场地费用。目前来自企业赞助、产品代售收入比重不高,教育培训课程主要采取公益免费方式,客观上导致相当数量孵化器收入来源有限。
通过走访发现,投资驱动型、媒体延伸型孵化器自身实力较强、企业规模较大,资金运作以及盈利压力较小,主要通过免除初创企业的房租租金等方式换取企业1%~2%的股权,或者通过对外联系外包服务商收取一定额度的中介费,能够满足日常基本运作。但是,以咖啡吧为主体的开放空间型孵化器存在一定的发展瓶颈。这种模式创立门槛较低,普遍存在体量小且松散性的特点,缺少维系创业群体有效联系的渠道,在经营收入上普遍较低,仅能维持孵化器的基本运转,后续发展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二)政策覆盖范围有限,部分机构运行压力较大。目前,国家与地方政府层面陆续出台许多扶持孵化器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但是税收优惠、风险补偿、房租补贴、资金支持等优惠政策类主要针对特定类型孵化器。例如,仅有国家级孵化器才具备享受营业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优惠政策的资格。通过走访发现,没有被纳入国家级孵化器管理体系的机构由于无法享受相应的优惠,基本处于商业化运行阶段,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和不便。以办公场地为例,目前大部分机构仍按商用价格租用办公场所。尽管各地已提出有关补贴标准,但是相当数量孵化器仍认为支持力度有限。
(三)孵化服务缺乏个性,专业深度服务范围有限。根据调查,目前创新型孵化器仍以提供一定物理空间为主,“重空间轻服务”现象仍然存在。部分初创企业除已得到一定风险资本关注和介入外,更希望得到市场推广、客户对接、人才招聘、技术支撑等方面更深度的帮助和扶持。尤其是随着在孵企业规模的扩大,对孵化器整体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受限于管理团队自身的认知和管理水平,目前大多数创新型孵化器对创业项目本身评估、技术支撑、产学研合作等后期扶持难以给予更多支持和帮助,缺乏对孵化项目的整体性包装,导致在孵企业成长性普遍不高。
(四)金融资本介入较深,产业资本融合度较小。目前,不少创新型孵化器与国内一批创投机构、风险投资机构建立了广泛联系,为项目孵化提供了早期资金支持。但是从整体来看,金融资本主要投资领域仍集中在互联网、云计算等电子信息行业,对其他行业总体关注度较少。通过调查,目前大部分孵化企业创新成果与大中型企业内部创新的结合仍不够紧密,孵化项目较少通过企业投资、委托设计等方式完成从创意向创业的商业转化。作为联系孵化企业和社会资本的桥梁纽带,创新型孵化器引入产业资本的长效合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天使投资+产业链服务”尚无完全成功经验。
四、加快创新型孵化器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政策统筹,规范创新型孵化器运行管理。进一步优化创新型孵化器的顶层设计,落实政府经费资助、监控跟踪、考核评估、激励培育、退出制度衔接的工作机制,为创新型孵化器发展提供政策指导。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落实国家、省、市针对小微企业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加强财政资金引导,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对符合支持条件的创新型孵化器的场地租金、网络宽带费用和用以提供创业服务的开发工具、公共软件等硬软件基础设施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落实政府购买服务要求,支持和引导创新型孵化器综合运用科技创新券等间接财政支持方式,广泛开展公共研发服务和科技金融服务。
2、强化跟踪指导。明确创新型孵化器设立条件和设立标准,强化创新型孵化器规范管理。构建创新型孵化器信息管理平台,加强对孵化器的日常管理。联合工商、税务、人社、质检、科技等部门,落实科技统计、科技创业、科技服务业统计和发布制度。定期组织对孵化器运行情况、工作进展的指导和监督,并纳入科技诚信记录管理范围。
3、落实考核评估机制。完善现有创新型孵化器绩效评价办法,实施孵化器分类管理,优化管理评价体系。探索引进第三方评估机构,重点加大对孵化项目、服务成效的考核力度,设立分门别类的孵化器考核标准。对已备案设立的机构长期无新增孵化企业、孵化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孵化企业无创新成效的予以预警,对不符合设立条件、无法履行孵化功能的机构予以清理。
4、突出激励培育引导。强化创新型孵化器后期资助管理,按照A、B、C三类资助标准,对服务成效明显、示范带动效应突出的创新型孵化器给予重点支持,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创新型孵化器纳入国家企业孵化器管理体系。强化激励引导,落实“姑苏科技创业天使计划”对优秀创新型孵化器推荐创业团队、项目的优先支持。
(二)优化功能布局,打造创新型孵化器业态集群。围绕创新型孵化器载体建设、专业孵化器建设等方面,进一步优化社会资源,引导各类机构和组织参与孵化器建设。
1、加快孵化器载体建设。充分利用国家高新区、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学科技园的有利条件,引导各类投融资机构、高成长企业、社会组织、企业家、专业团队以及高校、研究院所等各方力量设立创新型孵化器,为创新创业提供配套设施和服务。
2、支持设立专业孵化器。瞄准地方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引导政府、大中型企业、创投机构共同设立专业孵化机构,重点建设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纺织服装等专业创新型孵化器,支持开展虚拟孵化、异地育苗等新型孵化服务,促进孵化器与国内外创新资源的交流。
3、统筹安排孵化器协调发展。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探索创新型孵化器与创业苗圃、加速器等多种创新创业载体协同机制,注重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学科技园、重点创业示范基地等传统科技载体的互补发展。
(三)创新孵化服务方式,提升创新型孵化器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创新型孵化器服务平台建设,探索“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的融资模式和生产方式,提升孵化器服务能力,优化创业孵化社会服务体系。
1、完善孵化器合作交流平台。积极推广众创空间联盟的运作模式,支持设立创新型孵化器协会,发挥行业自律、信息沟通的作用,积极承接政府公益性服务工作,定期组织工作研讨、成果发布、企业家论坛、创业训练营等活动,为创客群体提供信息共享和合作交流的综合协同平台,支持孵化器知识社区建设。
2、完善孵化器科技服务平台。充分利用政府层面各类科技公共服务、检测检验机构,完善区域研发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围绕产业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引导和支持孵化器与行业领军企业、创业投资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的广泛联系,深入推进公共技术研发服务。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的科研设备、技术平台等科技资源向孵化器开放,推进设备资源、科技成果的共享,优化和完善现有创业孵化器的服务业态及其运营机制,形成“用户互动”、“互帮互助”、“社会参与”的开放式创业常态。
3、完善孵化器金融支持平台。发挥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功能,完善科技金融超市平台。引导和鼓励孵化器联合设立天使投资基金,加强科技银行、保险、担保、创投等各类科技金融载体密切合作,推动创新型孵化器与产业资本、金融资本深度融合,着力打造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债权融资与股权融资等融资途径有机结合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4、完善孵化器人才支撑平台。加强创新型孵化器内涵建设,依托地方人力资源产业园,重点引进和培养技术经纪人、专利代理人、知识产权工程师、项目咨询师等专门人才,鼓励和引导具有专业知识、行业经验的服务人员服务在孵企业技术研发、市场推广、产品运营、知识产权运营、上市辅导等经营性活动。聘请本土企业家、天使投资人、创业成功的领军人才、知名专家等担任创业导师,加强孵化器创业导师的遴选和激励,落实创业导师参与孵化器运行管理的长效机制。
五、结语
作为新生事物,国内关于创新型孵化器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归纳总结创新型孵化器建设的基本现状及主要模式,提出创新型孵化器建设应充分结合当地的产业结构和发展路径,在运行管理、功能布局、服务配套等方面加强引导和培育,对于国内城市加快推进创新型孵化器建设同样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下一步研究可以围绕各地的实际情况,全面分析不同模式创新型孵化器建设的成长机制和运行规律,为地方政府全面加强创新型孵化器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指导。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C].北京:国务院办公厅,2015.3.2.
[2]清科研究中心.2015年中国创新型孵化器发展报告[C].北京:清科研究中心,2015.5.18.
[3]投中研究院.2015年中国众创空间发展研究报告[C].北京:投中研究院,2015.6.2.
[4]戴春,倪良新.基于创业生态系统的众创空间构成与发展路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