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建设的价值根基、整体设计与实践路径

2016-12-07 20:26林伟贞
中小学德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养心育人课程

林伟贞

摘 要 和雅教育是教育本质的一种表现方式,是“和”“雅”理念在教育世界的价值体现。它旨在促进学生的健全而自由发展,进而有效达成家校和谐互助与师生和谐共长。立足和雅校园文化建设,遵循“养心育人,以合致和”的整体设计思路,着眼文化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和社区建设等实践路径,旧部前小学探寻出了一条“和于心,雅于行”的和雅教育之路。

关 键 词 和雅教育;养心育人;以合致和;学校文化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6)11-00-05

从外延式发展转向内育式发展,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改革的主旋律。内育式发展的关键在于学校文化建设,其核心是价值观念。广州市越秀区旧部前小学是一所有着悠久办学历史的名校,多年来,旧部前小学以“和雅”文化精神滋养师生心灵成长,引领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探寻出了“养心育人,以合致和”的“和雅教育”之路。

一、和雅教育的价值根基

在学校教育场域中,人的发展不是一种局限于自我领域中的封闭式成长,而是达成与自然、社会、自我和超我的和谐关系。因此,学校教育应当是一种和谐的教育形态,指向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事物的和谐发展。“和”者,和睦、和谐也,乃和而不同、无冲突、和衷共济之意。历史地看,“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一种极为高尚的民族精神。个人修身养性、与他人交往以及人事治理,都强调“和为贵”。旧部前小学立足于“和”的学校文化建设,既强调学校教育系统内各个组织、各个单位、各个成员之间的和而不同、和谐统一、共生共荣,同时注重学生、教师、家长之间的修身养性、和睦共处、和谐发展。一言以蔽之,“和”指向师生、家长和谐共处,并成就学校和谐、美好发展。

“和”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种美好形态。无论其体现的是人的内在精神,还是一种外在秩序,始终都是学校文化的价值追求。学校文化的价值追求总具有一定的目的。旧部前小学在办学实践中不断地梳理自身的文化脉络,把“雅”当作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目标。《诗经注》有云:“雅,正也。言今之正者,以为后世法。”“正”为高、为优,“雅”即为文雅、高雅、美好不俗之意。旧部前小学强调师生语言文雅、行为儒雅、情趣高雅、气质优雅,培养学生讲雅言、立雅德、树雅志、修雅身。由于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学校又着重提出“雅而有致”“各雅其雅”,以培育学生个性自由而全面发展。

旧部前小学秉承文化立校理念,实施文化兴校战略,以“和”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追求,把“雅”当作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指向,着力于创建和雅教育模式,涵育学校的文化气质。和雅学校文化的主旨是“和而不同,和谐发展”“雅而有致,各雅其雅”。“和而不同,和谐发展”是学校干群之间和谐互敬、教师之间和谐互学、学生之间和谐共处、师生之间的和谐共长、家校之间的和谐互助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在和谐统一的基础上实现学校教育诸要素的美好发展。“雅而有致,各雅其雅”则是学校教育品质的和雅、家长气质品格的和雅和师生人格品质的和雅,在和雅统一的根基上追求学生个性品质发展。和雅校园文化建设将整个学校的工作,包括管理、教学等,都纳入到和雅文化的监督和观照下,创建和雅校园,生成和雅社区,淬沥和雅教师,培育和雅学生。旧部前小学的和雅校园文化建设以“和”为核心,以“雅”为归宿,努力创设一个无处不“和”、无“雅”不入的和雅教育生态。

一所学校的文化建设是其改革发展的内在动力。[1]学校文化能够凝聚师生发展愿景,养育学校教育品质,是学校教育实践的内在根脉,奠定了教育实践的坚实价值根基。旧部前小学在和雅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上,确立了和雅教育的特色品牌。

二、和雅教育的整体设计

根植于和雅学校文化的价值观念,以系统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多元智能论等理论为指导,旧部前小学从“和”与“雅”两个层面着手,确立了“以合致和,养心育人”的和雅教育整体设计。“养心育人”是指通过养学生的信心、恒心、慧心,养教师的爱心、童心、责任心,养家长、社区的诚心、同心,促进学生、教师、家长的共同成长,实现乐学创新、和谐发展的育人目标,达成学生的和雅品质。“以合致和”即充分调动各种教育力量,同心协力,和衷共济,形成教育合力,营造内外共情的教育场域,达成身心和谐的精神境界。旧部前小学遵循“养心育人,以合致和”的整体设计思路,从“心”出发,把心智培育与人格塑造相融合,激扬生命,和谐人际,致力于和雅教育品牌的打造。

其一,养心育人。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学校教育应当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人性潜能,重视学生的意识、情感、主动性和价值观等心理因素的功能性,强调学生创造力和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具备真诚、积极关注学生、同理心等高尚德性。多元智能理论主张,教育应“认真分析每个人的智能状态”[2],设置多元化的课程,以多维、全面、发展的眼光教育和评价学生。在和雅教育建设过程中,旧部前小学首先养学生的信心、恒心和慧心,激发其内在的人性潜能,帮助学生发展感悟至理的心智,培育其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其次,养教师的爱心、童心和责任心。教师至少需要具备:一是慈爱之心,二是基于共情的童心,三是责任心和使命感。教师心中真正有爱,面对教育问题时,才会不急不躁不厌烦,担当其责,对每一位学生都充满正面期待。再次,养家长、社区的同心和诚心。教育利益相关者需要怀有基于关怀的合作之心。家长适当地介入学校教育,同心同德,形成育人合力。社区人员对孩子诚心期待,不虚伪、不做作、不应付,优化学生的道德成长环境。学校通过“养心”,促进了学生、教师、家长的共同成长,实现了乐学创新、和谐发展的育人目标。

其二,以合致和。根据一般系统论的“整体性、有机性、关联性、动态性、有序性和目的性”[3]等特征,学校系统内的各个要素和环境都是学校教育整体性的一部分。只有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合作、相互协调,形成有机关联和动态平衡,并进行合理的组合,才能实现学校教育功能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以此为基础,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旧部前小学通过教育系统内组织机构的合作、整合,组织成员之间的同心协力、相互配合、和衷共济,以及师生、家校社区之间的互相协作,促进组织、单位、成员之间的和而不同、和谐统一、共生共荣,实现学生、教师及家长的和谐成长与学校教育事业的美好发展。

在和雅教育的整体设计中,“养心”与“以合”是教育实践的手段,“致和”是结果,“育人”是和雅教育的目的。和雅教育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道德成长规律,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以形成教育合力,通过优化人的内心秩序,促进学生个性品质发展和人格健全发展。和雅教育的主要特征是:以“生”为本,充分尊重和发展学生个性品质和多元智能;以“合”为本,积极调动教育资源创建和谐文化环境;以“心”为本,竭力在校园里养人的内在之心,形塑学生的健全性格及和雅品质。和雅教育追求的目标是:学生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有慧中而秀外的和雅德性,有追求博雅高远的人生境界,做一个健康成长、融洽社会、幸福生活的人。和雅教育的实践结果是:学校场域中形成了一种“雅文化”,打造校园和谐、师生和谐和家校和谐的优良文化氛围。

不难发现,“养心育人,以合致和”合成长之道。儿童的心灵,恰如一张白纸,好写最新的文字,好画最美的图画。人的成长,正是在社会生活之中,通过乐学创新,不断丰富内心世界、努力提升精神境界的终身化学习过程。“养心育人,以合致和”合教育之道。教育之根本,在于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欲达于此,教育活动中至少需要具备:教育者的慈爱之心、基于共情的童心以及责任心和使命感,教育利益相关者基于关怀的合作之心。“养心育人,以合致和”合生命之道。“心”既是个体生命意识活动的一般过程,更是人基于意义与价值的感悟、思索、体验等内心世界,以及追求、经验、舍弃等外在表现。因此,“修身在正其心”,学校教育应当强调“尽心”“知性”,“存心”“养性”,和于心。

三、和雅教育的实践路径

科学、合理、清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设计,是学校践行和雅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旧部前小学在实施和雅教育的过程中,主要通过文化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和社区建设四条并驾齐驱的实践路径,描绘“养心育人,以合致和”的和雅教育蓝图。

1.以文化建设为抓手,创建和雅校园

第一,制定规范文明、和谐实在的制度文化。学校调动所有教职员工一起重温、认真修订学校制度,集思广益,崇尚民主,听取不同角色人的意见,建立系列雅行规范,努力促进人与制度的和谐。第二,营造雅气四溢、彰显个性的物质文化。学校布局有园林式“科梦园”,“科梦园”内设有“养心亭”。每层楼设置不同主题的特色长廊,书香满屋的复式图书馆,开阔舒畅的环形跑道操场,专业特色鲜明的艺术课室、科技教室……这些雅气四溢的物质环境体现在校园的每一处。课室环境随着小班化课堂教学的改革,以“舒适温暖,合用个性”为构建理念。新建的“旧部前卫创客广场”,为旧部小创客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创新作品的平台。第三,筑就高度认同、雅风凸显的精神文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学校倡导“教育以人为本”“教师以生为本”“校长以师生为本”,视“创建和谐校园,促进师生发展”为宗旨,积极建设“和谐、自主、活泼、进取”的校风、“蒙正修道、敬业乐群”的教风以及“乐学、善思、团结、合作”的学风,努力书写和雅校园新篇章。

2.以课程建设为载体,形塑和雅学生

实质上,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决策主体的育人价值目标实践与实现过程”[4]。旧部前小学特色课程主要包括科技文化课程、走班自选课程、心灵德育课程等。

(1)科技文化课程

学校注重开展主题鲜明、富有实效的科技教育活动,并结合自身的科技特色进行教学,让全校学生都有机会接触科技,爱上科技,培育其乐于探究的雅思意识和雅思精神。具体而言,以“科技创新”“电脑机器人”“航模制作”三大科技特色项目为主要内容,根据儿童的认知与学习能力,设置科技特色课程。其课程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小组合作的敏感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科技特色课程能够养学生的信心、恒心和慧心,陶冶学生人格,发展学生个性,强化学生的雅思意识和雅思能力。

(2)走班自选课程

走班自选课程是学生在本班教室进行文化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每周二下午的时间锻炼自己,发展素质技能,激发高雅兴趣,促进自身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为获得温文尔雅的道德品质奠定基础。在整体安排上,每周二下午第二至三节,实行长短课制,并以普及兴趣与专业队训练相结合。课程的时间安排具有弹性,由学生自主选课,学校统筹安排学生走班上课。自选课程的第二节为普及课程,涵盖了学科拓展、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生活技能、体育和艺术类等六大类,通过教师走班执教、学生走班上课、年级段集体活动等形式开展活动。任课老师分主教与助教,主教与助教角色可根据教学内容互换,也可依据教师专业特长固定主教与助教。走班课程的任课老师积极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并在活动中注重经验积累和总结。自选课程的第三节为提高课程。任教教师在普及课程教学中注意观察到“好苗子”,对其进行提高训练,辅导其参加各项专业竞赛。

在“多元智能,和谐发展”思路的指引下,各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课程参与表现,做出相应的评价。对于不同年龄和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在宽松、愉悦、开心的无压力状态下快乐学习,真正实现“雅而有致、各雅其雅”。旧部前小学还制定了相关细则,每学期开展“多元智能,和谐发展”学生之星评比活动。

(3)心灵德育课程

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中,旧部前小学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既灵活运用德育方法,也巧妙借助心理学原理,将德育与心育相结合。学校设计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体系”,提出将“心灵德育”作为课程一级目标,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群体意识、学习意识、生活意识作为课程二级目标。让德育走向心灵,让心灵达成德育,以此凸显“养心育雅”。另一方面,学校开设了“心灵德育之班级成长课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成长课程,为学生提供发展个人雅趣、雅行与雅德的机会,学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最终为学生的和谐发展和幸福生活奠基。“班级成长课程”分为两个方面:学校指导的公共性内容和班级主导的自主性内容。每学期初,德育处根据全年德育工作要点,梳理出每个月的德育重点,汇成“每月一事”,让班主任能够有的放矢地完成学校德育工作。学校只对班级成长课程的公共性内容给予安排和指导,之后由班主任带领全班学生创造性地参与课程内容建构,甚至让学生独自设计课程内容。

除此之外,在充分研究小学生学习心理的基础上,旧部前小学顺应课改,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品质。学校以尊重、激励、合作、愉悦四个维度与乐学、会学、学会三个向度,创建了“小学生自主学习心理品质的发展指标”,出版了《从心出发》和《童心童画》两本学生作品集。

3.以师资建设为杠杆,培养和雅教师

一方面,规划教师专业发展的总体愿景,培植教师自我分析能力。旧部前小学积极培育具有宽雅的爱生胸怀、儒雅的教育知能、邃雅的教学方法的和雅教师,养教师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学校以“和而友爱、儒而厚徳”为价值追求,依托校本培训和课题研究,秉承“教学即研究,研究即学习”的理念,强调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帮互助、合作共赢、和谐发展,全方位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注重发挥骨干教师、专家指导组、学校行政领导的支持作用和科组、年级组、备课组的辅助作用。另一方面,定位教师专业成长的培养目标,抓准定位分层培养。旧部前小学对新入职教师的要求是:教师在第一年能够熟悉小学的教学常规,在第二年能够掌握自主达标性学习活动辅导模式、自主研究性学习活动辅导模式的教师专业性课堂行为,在第三年能够掌握自主创造性学习活动辅导模式的教师专业性课堂行为,争取成为实验型教师。

4.以家校社区为平台,孕育和雅社区

以家校社区为平台,旧部前小学建立了“校外志愿者教师团队”,拓展教育资源,坚持“雅行请进来”和“雅行走出去”相结合的形式,培育相互联合、和谐共荣的和雅社区环境,具体做法如下。根据家长的专业领域,学校聘请他们作为校外志愿教师,定期为孩子们讲授健康成长、自救自护等知识,并让家长适度介入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聘请周边高校教师进校园,给家长、教师、学生上亲子学堂、心理辅导、家庭治疗等专业课,提升家长的整体素质,拓展师生的知识视野。聘请社区行业精英、民间达人到学校参与“旧部大讲坛”,为学生树立正面榜样;聘请社区民警、律师作为学校的安全顾问、法律顾问,为孩子们的安全保驾护航。邀请社区行业商会参观学校,关心并且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教师和学生,创设互助温暖的社区环境。与此同时,学校也会组织部分教师党员走进社区,慰问并资助社区的特困家庭和特困党员;带领少先队员入社区,为社区做力所能及的事,以爱育爱,在实践行动中传播雅行与雅德。

总之,在“和于心,雅于行”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旧部前小学对和雅教育的不懈追求,旨在促进学生身心的自主发展、快乐发展、健康发展及和谐发展,创办一个家校和谐互助与师生和谐共长的窗口式品牌学校。旧部前小学的和雅教育,把握教育之根本特征,赋予教育以生命活力,业已描绘出南粤大地一道亮丽的教育风景。

参考文献:

[1]唐汉卫.走向文化的学校建设[J].中小学德育,2015(2):14-16.

[2][美]加德纳.多元智能:第二版[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74.

[3]王雨田.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与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428-438.

[4]左璜.论回归学校教育原点的校本课程[J].中小学德育,2016(6):5-9.

责任编辑 徐向阳

猜你喜欢
养心育人课程
苦味食物未必都养心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夏季,中午睡个“养心觉”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苦味未必都养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