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苗期割苗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
玉米在苗期割苗后,再长出的新苗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不同苗龄期割苗,再生苗对产量影响不同,4~6叶龄苗割苗后再生苗对产量有增产效果,7叶龄后割苗再生苗对产量有减产效果。本试验对玉米苗期割苗对产量影响进行了验证,并依据试验结果对生产提出了指导意见。
玉米;割苗;苗龄;产量
玉米在一定的苗龄期受伤害或人为割苗对其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廊坊市盘古玉米割苗增产研究中心近几年一直在做玉米苗期割苗对产量影响的试验,廊坊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于2014年就参与、跟踪、调查了该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选择有水浇条件的中等肥力地块,每亩施有机肥2方、磷酸二铵25 kg、钾肥7.5 kg、尿素12.5 kg、锌肥0.5 kg,每个年度玉米生育期施肥、浇水等田间管理一致。
表1 不同苗龄期割苗处理玉米的测产情况
1.2 试验材料。试验材料为春播玉米,品种分别为承玉13号、豫和988、禾育187。
1.3 试验方法。播种出苗后,从4叶龄苗开始割苗一直到7叶,每个叶龄苗从茎基部将地上叶割掉是一个处理,每个处理6行,不割苗(正常出苗)作对照。此试验分三个年度,播种密度4 000株/667m2。2014年试验玉米品种承玉13号,5月22日播种,6月12日从4叶龄苗开始割苗处理。2015年试验品种豫和988,4月25日播种,5月15日从4叶龄苗开始割苗处理。2016年试验品种禾育187,4月20日播种,5月8日从4叶龄苗开始割苗处理。
2.1 测产方法。成熟期测产是基于不同处理区采取小区取样,每区选取有代表性的3行10 m的样点,测量每点的平均行距、实际密度、小区穗数和穗重;从中随机取20穗进行称重、脱粒,计算出籽率。采用量杯式玉米精量水分测试仪测定籽粒的含水量,重复3次。每处理的果穗(去苞叶)鲜重和籽粒鲜重以及含水率测定在10 min之内完成,保证样品含水率在测定期间相对恒定。称量采用精密磅秤进行。
玉米实产采用密度、亩鲜穗重、出籽率和籽粒按14%含水量折后计算。
测产公式:实际产量=亩鲜粒重×(1-实测含水量)/86
2.2 数据采集。试验分三个年度,每个年度按照上述测产方法进行测产,每个数据取三个重复平均值。
本试验每个年度管理一致,数据采集方法一致,年度内数据差距较小,三年数据汇总见表1。
表1试验数据表明:三年试验结果一致,玉米播种出苗后,4~6叶苗龄期从地面茎基部割断,再生苗产量比对照分别增产7.5%、22.2%、12.3%。7叶龄苗割苗后产量比对照减产12.2%。
对生产指导意义:①玉米在7叶龄苗期前人为割苗可促进玉米增产。②玉米苗期遭受虫害或雹灾,应立即将地上苗部分割断,使其再生新叶,不会影响产量。
065000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庞国新 石 颖 阚玉文 刘 侠 郜秋华 张 恭 元文革 车文利 田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