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索梓
摘 要:学校,既是向学生传授各类知识的摇篮,更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基地,传道和授业二者缺一不可,互为支撑。加强德育工作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学生 以德树人 和谐环境
一、了解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背景是做好德育管理工作的前提
(一)社会环境变化对德育工作的影响
1.
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消极的双重效应。当前居民学生对职工下岗的困惑、农村学生对蚕茧价格的调控,学生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新行为规范的认识有不少差距。如何以社会主义为导向,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法治观念和行为规范对他们施以正确教育,防止商品经济、等价交换原则侵入思想道德领域,要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不至于沦为鼠目寸光、见利忘义的金钱拜物教徒。
2.
政治环境变化的影响。当前政治生活日趋完善和透明,经济、文化生活即以“三个有利于”来判别,学生对民主要求和参与意识大大增强,对政治教育的选择明显增强。我们既要鼓励发展青少年的民主意识、独立思考意识,又要提高他们的政治判断能力,增强法治观念。
3.
文化环境变化的影响。当前社会文化是丰富的、多元的、五颜六色纷繁复杂的。如何探求学生道德成长与文化环境的本质联系,给他们以正确的价值观,进行道德选择,将新思想、新观念与封建渣滓、外来污毒区别开来,成为德育工作的新课题。
(二)教育对象变化对德育工作的影响
思想开放,道德取向多样化。现在学生思想活跃,思路开阔,敢想敢说,求新求异,不崇拜权威,评人论事不拘一格,敢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在人生价值、道德取向出现了多样化多层次的新特点。他们希望拥有一切,但不懂得要为他人做奉献或牺牲:渴望得到别人理解,但不懂得体谅别人,只知受爱不知爱人。经济意识增强,理想观念趋于现实化,追求实惠,择业取向偏重个人的经济利益。他们在思维方式上由求同转向求新求异,在思想观念上由接受灌输转向独立思考、平等探讨;在集体生活中由被动追随到主动参与;在审美需求上,从他择转向自择;在家庭生活中不再把父母教导奉为行为指南,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办。他们思想言语的独立与行动有较大的反差,独立意识和独立行为不一致,顺利时的独立性与挫折时的软弱性、依赖性很明显。生活条件的优越导致意志力的脆弱,心理发展不成熟。
(三)学校德育工作的特点
当前社会影响因素在学生品德形成中的作用相对上升,大环境消极影响增多,学校德育的可控性明显减弱。信息化时代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同步接受信息,几乎没有提前量,教师对学生接受信息内容和反馈方式又难于把握预测,使教育和指导增加了许多困难。
二、建立良好的德育管理机制是德育管理的组织保证
建立良好的德育机制主要是解决德育运行中謁来管、管什么、怎样管的题,是把德育目标决策付诸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的保证。
1.要健全完善学校的德育管理组织。要建立权利责任编制,控制层次,控制幅度,信息传输的稳定结构,其中所有的要素都能在其位、行其事,当前学校的党团组织、学校德育领导小组、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德育教师就是一个
完整配套的德育组织系统,其既有决策指挥层,又有具体的执行层,职责范围明确合理,较适合新形势下德育工作新特点的要求,能按德育规律办事。
2.
健全完善德育常规管理。上级行政部门,教委颁布的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内一日常规、外生活常规、学习常规、活动常规等,可以用来约束和调节学生的品德行为,在这里既有国家立法、政策、法令、条例等宏观内容,又有校内制定的规章制度等微观内容。这些管理制度具有基础性、政策性、强制性、可操作性特点。没有德育常规管理,学校的德育工作就无章可循、无矩可守。
3.
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管理方法。德育管理方法是达到德育目标、实现德育管理职能所应遵守的活动方式,是取得德育成效的精神工具和手段。它主要有德育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前者是要正确反映客观实际进行德育的决策,后者是控制和协调德育组织内的组成要素、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手段。在实践方法上,一是可采取动机激励法,设置大中小、远中近具体目标,激发师生积极参与活动过程,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广泛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要让学生参与管理,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感。二是可以采取自我管理的办法,通过团委、学生会等组织实施自我计划,自我组织、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驾驭,要引导学生开展行为方式的训练,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做起、从小事做起,日积月累,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构建德育网络是德育管理的必要手段
1.
构建校内德育网络。当前各校及上级领导部门均有较完整的校园网络,学校要利用网络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德育作用,寓德育于教学的全过程。(1)从各学科特点出发,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内在德育因素,将知识性和思想性结合起来。“结合点”找得好,学生爱听,育人也就落到了实处。(2)在各教学环节中注意点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品格。
2.
建立校外德育网络。要建立社区德育委员会,它是各行各业进行德育工作的横向联合网络,可以发挥各行各业在道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它成员广、范围大,增强了社会的可控性,目前可建立学校、文化教育、公检法德育协调委员会,聘请文体副校长、法制副校长。成立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学校教育长于言教,家庭教育长于身教,社会教育长于境教,各有不同功能。对于某些特定教育目标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共同配合、共同作用、协调一致、取长补短,以取得昀佳教育效果。构建德育网络可以是区域型、网络型、辐射型、共建型、联办型,也可以是学校—家庭网络、普法治安网络、社会学校联合体、社会实践网络、舆论导向网络、学生闲暇教育网络。
当前学校德育效果欠佳,从外部原因分析是社会大变革对德育的复杂影响,社会、家庭、学校教育不协调一致;从学校内部原因分析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德育观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在生活实践上促使学生“外化”,即在道德信念驱使下,通过合理的行为方式转化为道德行为,作用于社会生活,使学生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