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几个着力点

2016-12-06 08:15陈玲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25期
关键词:西藏高校着力点思想政治理论课

陈玲

摘 要:落实“05方案”、提高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应从实际出发,以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体系、教学话语体系、教师队伍建设和学习资源支撑体系为着力点,系统地推动教学改革。

关键词:西藏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改革 着力点

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藏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提高其针对性实效性应立足“05方案”,从西藏高校实际出发,根据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及藏族学生特征,找准改革的着力点,系统地推进教学改革。

一、建立说理与解惑相结合的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系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教学的依据和根本。教学内容不等同于教材,教材是教学活动的重要要素,是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高校思政课教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编写的教材,具有权威性、科学性、严谨性等特征。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两种倾向,一是完全照着教材讲,面面俱到、照本宣科,不敢离开教材一步。二是另起炉灶,自说自话,完全脱离教材。其直接原因是教师对教材研究不深入不透彻,对当下国家重大现实问题、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和社会思潮关注较少,对藏族学生理论学习中遇到的难点、疑点问题掌握不清楚,对其思想实际、心理需求和成长问题把握不准确;根本原因则是没有根据教材体系建立相应的教学内容体系,因而一方面很难让理论教学做到深入浅出又符合藏族学生学情实际及认知特点,另一方面易使理论教学过于迎合学生并出现意识形态漂浮的情况,导致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建立一套与教材相匹配、满足教学目标以及符合藏族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思政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特点,其教学内容体系建设应立足于教材,“统筹兼顾国家意志、社会需要、教育目标和学生实际,突出基础性、选择性和综合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价值、规范、需要、问题四个方面构建”,[1]并达到层次分明、逻辑清晰、指向明确。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系建设,一是在价值层面,要引导藏族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同和接受,要突出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国家安全等政治价值观方面的内容。二是在规范层面,要引导藏族学生对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和社会规范的理解、认同和接受,要突出基本道德规范、遵纪守法和社会责任等内容。三是在需要层面,应将藏族学生的现实需要纳入进去,具体包括藏族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过程中的需要,突出解释、解决和满足其理论需求,促进其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和文化观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认同和接受。四是在问题层面,将藏族学生的思想、认知及行为等实际问题、当今中国重大理论及现实问题和社会思潮等纳入教学内容体系中,尤其是与藏族学生固有认知构成有距离感的主流价值观、文化及认同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学管理部门要建立社会热点、焦点和社会思潮定期搜集、整理和交流研讨机制,学情、教材难点和学生疑点定期调研机制,对不同专业藏族学生理论学习中的难点、疑点进行调研梳理,并根据藏族学生思想实际、现实需求和认知特点,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与学生思想认识上的难点、疑点问题进行有效对接,突出问题意识,将“教材中的各种概念、判断、推理代之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问题切入和承载理论,使基本理论问题化”。[2]最后要善于将西藏历史及现实、藏民族传统文化及跟藏族学生相关案例融入教学内容中,努力实现“三贴近”。确保其教学内容体系能体现层次性针对性和操作性,能提高教师对教学对象实际情况的把握能力、对教学内容的控制能力和阐释能力以及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和批判能力,提高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探索建立微课教学、专题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教学方法体系

教学方法是传递和表达教学内容的手段,是沟通教和学的桥梁。教学方法改革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有力举措。西藏高校思政课建立思政课微课教学—专题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教学方法体系,理由如下:一是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受教育者等的多样化,使得只用一种教学方法很难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好的教学效果往往是由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整合产生的;二是“05方案”实施以来,充分利用不断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和新媒体,形成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的热点,“以‘大思政的视野整合课上课下,以与时俱进的眼光整合线上线下,不断提高教学的艺术性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基本趋势”;[3]三是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不佳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学方法的不得当,没能真正从藏族学生的认知特点、思维习惯和内在需求等实际情况出发。西藏高校要突破 “一法一术”的具体方法研究,应从藏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顺应教学方法创新趋势,从基本理念的高度统合教学方法创新,探索并整合多种教学方法的合力作用,努力实现整体优势。

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知识体系向价值(信仰)体系转化,是为了实现知、信、行统一,其中知是前提,信是关键,行是目的,知是知识教育的主要目的,信和行则思想政治、理想信念教育的追求,三者统一于整个教学过程。西藏高校思政课微课教学···专题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教学方法体系应立足于课程性质及功能定位,根据教学目标、藏族学生实际及教育教学规律,以“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逻辑思路来统筹安排教学方法的主次关系、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具体形式等。一是以微课教学为前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微课教学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学科知识点、疑难问题、实验操作、教学环节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教学活动,” [4]适用于知识教育,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适合线上自主学习或移动学习,有助于改善藏族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薄弱现状且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为后续的课堂理论教学奠定基础;二是以专题教学为主体,提高学生思想理论水平。专题教学是课堂理论教学的有效形式,是贯彻“学马列要精、要管用”方针的有效措施,具有能发挥教师专业特长、注重与现实相结合、有效整合教学内容、针对性强等优点,适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能针对藏族学生需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一步加强藏族学生的理论知识训练、思维方法训练,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三是以实践教学为补充,提升学生理论运用能力。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能即时印证理论教学内容、提高课堂理论教学的说服力及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真学真信和自觉内化,适用于理想信念教育,适合于课外,主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能针对藏族学生知信行脱节情况,进一步培养藏族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来观察分析社会现实问题、解决处理自身认识及思想问题和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在这一方法体系中,微课教学能满足学生线上对课堂教学的理论预习和准备,专题教学能克服微课教学的碎片化不足,实践教学能印证并拓展专题教学内容,三者中主体是专题教学、实践教学是补充而微课教学是辅助,是线上线上相结合、课内课外相联动,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思政课教学方法体系,三个环节组成一个由认识理解到情感认同、到升华为理想信念、最后转化为行动指南的完整的教学过程。

三、构建新媒体时代多元文化环境下的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

教学话语体系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工具和媒介,对教学效果有着明显的制约作用。思政课教学体系建设要实现从教材的严谨性到教学的通俗性,应构建鲜活生动的教学话语体系。新媒体时代,多元文化环境下,一方面西藏高校教育对象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行为方式虽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浓厚的藏文化氛围、虔诚的宗教信仰和高民族文化认同,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主流话语及思政课话语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学话语中存在的矛盾也对其教学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一是教材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国家统编教材具有权威性、科学性、严谨性,注重理论的完整性、逻辑性和思想性,藏族学生则具有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思维习惯和认知风格,理论基础知识薄弱且逻辑思维能力不足,善于形象思维;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教师多数是来自内地的汉族教师,教学以汉语为主,且与学生交流限于课堂,藏族学生汉语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等存在不足,渴望得到理解和认可。三是教学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教学用语多是教材语言,生硬且单调,环境则是充斥着鲜活多样的藏语日常用语及网络用语。上述矛盾造成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学针对性不强,脱离学生实际及社会现实,影响教与学之间的有效沟通,使藏族学生反感甚至抵触,不爱听、不想听、不愿听。其根源就是没有根据时代特点、学生需求和话语构建规律,建立新媒体时代多元文化环境下的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

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构建应突出两个原则,一是以教材话语为遵循,二是以“三贴近”为指向,针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教学话语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分析与解决。需要强调的是,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话语体系构建中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应正视问题并积极主动行动起来。一是忌一意孤行我行我素。不会藏语的汉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本着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并掌握跟教学有关的常用藏语,如有组织的短期培训,课上课下跟学生的互动学习,或藏汉教师结对互助学习,让课堂教学尽可能实现由单一的汉语话语向汉藏结合话语的转换。显然,跟藏族学生交流用“贡康桑”代替“你好”,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参与度,并能满足学生被理解被认可的需求。二是忌话语僵硬僵化。在读懂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用藏族学生更易接受、更易理解、更感兴趣的简单具体且形象的“家常话”来阐述教材理论知识,将空洞的充满说教意味的理论话语转换为鲜活的亲和的生活话语,尤其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社会现实的热点焦点和学生思想认识的热点、难点和疑点等,运用通俗易懂、简明直白、具体形象的“家常话”,既可以化解教师课堂上侃侃而谈学生不知所云的尴尬,又有助于课堂教学更好的讲清讲透、促进实现“入耳入脑入心”。三是忌充耳不闻置之不理。思政课教材在多次修订后,其用语更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但由于藏族学生高认同本民族语言、基础较差、汉语理解能力不足等原因,多数还是感觉教材跟他们有距离,不“接地气”,“假大空”,难以理解及接受,这要求思政教师要正视学生的需求,熟悉并掌握一定的藏族学生日常用语及网络语言,并将这些话语灵活融入到教学中,让教学话语既有亲和力又说服力。

四、努力建立一支“让党放心、让学生满意”的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

思政课教师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也是教学改革的推动者和践行者。“能否建成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5]也是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应然。事实上,西藏思政课教师队伍存在应然与实然之间的矛盾,主要原因:一是没能从战略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更多的将其视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工具,忽视其育人的价值理性;二是没能从学科建设高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滞后,难以支撑队伍建设,全区7所高校只有1所高校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三是没能从制度层面健全并完善队伍结构,专业结构、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和藏汉构成比例等不合理、不协调,优秀人才尤其是有突出教学科研能力的严重不足;四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强,与“让党放心、让学生满意”有一定距离,专业理论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及科研能力与内地高校有相当大差距。上述这些是影响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老问题也是其瓶颈,既有自然环境艰苦恶劣的原因,也有学校领导层面的原因,也有制度的问题。

对西藏高校来说,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一项艰巨且紧迫的重大任务。首先要真正站在战略高度加以重视。不仅是因为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更是因为其队伍质量关系到能否培养更多“靠得住、留得下、用得上”的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关系到西藏的长治久安和国家的发展及安全,承担着相较于内地高校要更大、更多、更艰巨的责任,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写在纸上,或者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其次要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齐头并进。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师自身确实存在不足,但不能动辄以师资队伍存在不足就不重视学科建设,也不应以学科建设滞后就任教师队伍随意发展,须知学科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从学科建设高度来抓教师队伍建设才能给教师队伍带来质的飞跃,学科建设也需要师资队伍的保障。再次要建立一支藏汉结构合理、相互促进的教师队伍。以汉族教师为主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显然难以全面准确掌握藏族学生的民族文化、民族心理、认知特点、认知构成及各种需求和问题方面,更难以做到因材施教,因而选配、培养更多藏族教师,完善藏汉结构,促进二者在教学科研上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显得尤其重要。最后从制度层面加强教师队伍素质建设。一要严把教师入口关,宁缺毋滥。思政课不是谁都能上的课,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教师聘任应比专业课教师更规范更严格,打破不合理的偏见。 二是完善教师培训培养制度。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离不开继续教育,相关培训培养制度不是一个摆设,搞论资排辈或以教学任务重随意安排人选,又或设置种种限制,这都不利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三是健全教师职称评聘制度。职称评聘的初衷是对教师的认可与激励,不应成为让教师产生泄气、不思进取、混日子等负面情绪的借口,应确保制度能够让更多的教师安心教学、潜心科研、精心育人。四是建立集学习、教学、科研、育人为一体的教师团队。建立教师集体学习制度,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建立集体备课制度,提高研究教材、教法、学生实际及教材转化等能力;建立教学研究互助小组,藏汉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参与科研课题,深入研究教学中遇到的热点、难点和藏族学生关心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并积极拓展区内外教研合作项目,加强交流与借鉴;建立“主渠道”、“主阵地”协同育人机制,以“大思政”理念推进专任教师、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者等人员的相互协调相互合作有效对接的立德树人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育人能力。

五、建立集中国化、本土化、校本化于一体的思政课学习资源体系

AECT(美国教育与传播学会)对学习资源的定义是:支持学习的资源,包括教学材料、学习环境和教学支持系统,是指一切可以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物化了的显性的或隐性的、可以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教学组成要素。学习资源对教学起着支撑作用,其丰富与否无疑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西藏高校地处信息闭塞、资源匮乏的民族地区,对学习资源功能及其作用认识不清、重视不够,其思政课缺乏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体系,教学停留在教材和课堂上,影响了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思维认知方式及价值观念的藏族学生对国家统编教材内容的理解、认同和接受,加上藏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欠缺、基础知识储备薄弱、平时接触和实际运用理论知识较少,导致藏族学生在理论知识理解及“入脑入心入行”上有不小的障碍。这是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不应忽视的一个问题,也是一个需要着力加以解决的问题。

西藏高校应从教学及藏族学生实际需要出发,积极探索建立集中国化、本土化、校本化于一体的立体化的思政课学习资源体系。中国化就是西藏高校思政课学习资源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立足于课程使命,牢固把握国家对思政课建设的要求和目标,在此前提下探索建立相应的学习资源体系。本土化就是地方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邀请区内外专家,以统编教材为依托,积极开发思政课本土教材,将统编教材中的重要理论、观点与西藏实际、藏族学生实际相融合或对接;编撰藏汉互译、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渗透藏族传统文化的辅助通识教材;积极搜集、整理包括音频视频、图书报刊等各种本土思想政治教育类教育教学资源,建立网络资源库。校本化则是立足于西藏各高校实际,根据各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现实需要和问题等,探索建立适应各自学校的校本化的学习资源,如根据各专业特点、专业需求和学生实际,编写校本教材等;积极邀请自治区社科院、党校等单位的本土专家定期举办内容丰富的专题讲座、形势报告,或者开设人文选修课等。通过建立西藏高校思政课学习资源体系,努力缩短教材内容与学校实际、学生实际之间的差距,增加课堂教学与学生之间的亲切感,促进学生更愿意去接受、理解、认同、运用理论知识,认识到思政课不是一门没有用的、跟“他们”没有共鸣的“副科”。

参考文献:

[1]王立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5月.

[2] 陈德祥.问题意识、问题逻辑、问题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思路新探[J].学术论坛,2013(5)

[3] 杨志平,关桂芹.“05 方案”实施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6).

[4]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活动方案[OL].http://www.moe.edu.cn/ewebeditor/uploadfile/2013/03/06/2013030617333525

0.doc.

[5] 教育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师资队伍建设[C].光明日报,2008(12)

猜你喜欢
西藏高校着力点思想政治理论课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学好集合的三个“着力点”
乡村振兴的几个着力点
把治污的着力点放到基层去
新时期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思考
浅谈西藏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西藏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