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江
摘 要:近期随着IT业技术的迅猛发展,层出不穷的技术语义日新月异,网络与智能终端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为人类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窗。浩瀚的学习资源数据形成了学习的海洋,使泛在化的智慧教育跃然眼前。智慧教育如何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有效体现出来,以及探索积极的环艺特色职业教育模式,是时代赋予当代环艺教师的时代使命。
关键词:学习资源 大数据 智慧教育 环艺教学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环境艺术设计教与学方式的灵活多样性提供了可能。大数据的平台功能使学习资源的获取、存储、共享、应用为一体化,智慧教育是在Web2.0时代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下逐步形成的互动教育,是在多种技术支持状态下获得学识智慧的过程。环艺教学课堂应当引进这些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技术,把我们的学生打造成真正适应社会设计任务的环艺设计师:
一、通过大数据平台建构环艺课堂知识体系的鲜活丰富性
通过网络技术,在课堂上随着老师讲授的知识点,可以实时便利地获取所需专业海量的优质教育资源信息,在不打断原计划教学思路的情况下便捷拓展学习内容,加大学习广度和深度,通过学生自己参与动手搜索操作,趁热打铁地快速巩固老师所讲知识点。
例如:当讲到形态造型的主题化设计时,为说明任何形态造型语言都是由某种主题产生的,她的主题寓意是通过艺术设计的手法推演而导出的理论观念时,在抽象难涩的理论内容层面,许多学生听得一头雾水,我让他们进入大数据网络平台,自己搜索设计师伍重的悉尼歌剧院图片和简短设计思路推导图示,让学生自己感悟到悉尼歌剧院的主题来源于蓝色海面上白色的帆船或洁白的贝壳体现。引起了学生们在网上自己感悟到:贝聿铭是以建筑整体外型像竹子 “节节高升”的形象,象征着力量、生机、茁壮和锐意进取的精神主题寓意,来设计的香港中国银行建筑。学生们对“形态空间的主题化设计手法”就形象趣味化地理解了。[1]
在课堂上,让学生把本专业领域的相关资料资源网站搜集整理到电脑网络收藏夹,以便学生在日后专业学习中能够自己独立地、快捷地找到相关专业资源,充分挖掘利用大数据平台的环艺专业资源库。我给出了环艺专业的几个大的知识分支:环艺相关院校、著名建筑环艺设计师、著名设计工作室、专业杂志网站、环境室内设计网站、环境室外设计网站、设计素材网站、软件学习网站、物料技术网站、历史风格流派等,让学生随时把捕捉到的专业信息资源迅速归类整理,并告诉学生,在日后的专业学习中可自己创建和发现更多的专业知识分支,并可随时根据需要迅速进入网络网址查找相关资源,很是便捷。[2]
二、微课技术的发展使课堂进入微时代,消灭了课上课下的学习界限
微课是微时代的产物,是一种短小精悍的知识快餐,微课是单个知识点的教学内容以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微课教学针对性更强,以各种形式承载单个知识点。随着语义技术的发展,利用知识背后的语义逻辑体系将散乱的微课种类分门别类的关联起来,也就是说微课可据知识主体进行聚合,构成知识体系的更大的主体知识单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逐渐建立起自己建构本专业体系化的微课知识体系。
微课技术的环艺教学应用可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在环艺课堂上,另一方面体现在课下的专业知识了解。例如在环艺课堂上,当讲授材料与工艺课程时,就某方面的单个施工工艺可借助网络微课,如观看瓦工贴砖工艺的流程做法微课视频,使学生视觉真实性地体会到这个实训化的知识点,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老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微课的特点更适合于利用手机移动智能终端,进行移动学习或零星学习时代下的快速学习要求。学生可在课下或施工现场即时学习了解某个现实遇到的知识点,这是一种在不同智能终端上运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和交互的需求,也是课堂的延伸。但这还要学生掌握专业微课的在线网址,所以,环艺老师应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平时就该关注搜集与整理相关的微课平台网址,以备使用时得心应手。
三、参与互动性的过程性学习模式是未来环艺课堂的主要方式
为适应未来泛在学习情境环境,实现有效的交互学习状态,将学习活动本身动态地融入学习资源的聚合模型中是大势所趋。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所提供的不仅是海量的学习资源,还会联通相关的专家和学习者,来共同构成相关领域的个体和社会认知关系网络,能够更好地关注学习过程,并能智慧化汇集学习过程资源来帮助学习者逐渐构建自己的知识点体系。[3]
与预设学习资源的结果化学习相比,生成资源的过程化学习将是今后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目前学习资源的网络技术具备开放的结构,能嵌入学习过程的信息采集,如SOCRM的运行时间环境API就能提供学习过程的数据记录与交换技术,Web2.0能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中伴随教学过程产生学习资源,学习者不仅获得知识体验,同时也可发评论,更新创新学习资源,每个学习者贡献的学习资源汇集起来,会形成该知识点的“资源流”,这种多源多向的生成性资源过程的是有生命力的,这类资源本身具有很强的内聚性和逻辑关系,就像良性基因一样可以控制资源生长进化的方向,形成良好的知识资源生态链。[4]
这种技术在环艺课程中可以大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变被动为主动,达到利用学习资源促进主动学习的目的。例如:在枯燥的环艺室内功能分区设计中,课堂练习上可引入这种学习方式,通过互动模拟现场空间场景,进行不断的推演和尝试,并可有效的检验生成结果的优缺点,许多优秀的学生的智慧通过互动环节丰富了该学习项目资源。这种动态生成性资源体现了教学的创生性和实践性,大大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关注度和参与创造的积极性。使环艺这门原本就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借助虚拟的空间网络技术达到互动实训的目的。
结论
大数据背景下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所引发的学习资源与学习模式变革是一场真正的学习革命。作为教育一线的教师,应积极适应时代节奏,学习掌握大数据基础的平台和相关技术,将自己的知识借助于多种信息技术,有效的进行教育资源与教育状态的整合,使培养出来的环艺学生能与社会实践工作紧密接轨,达到教育界所提倡的“迈进理想的中国大教育时代”。
参考文献:
[1]余胜泉.学习资源建设发展大趋势(上)[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
[2]余胜泉.学习资源建设发展大趋势(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2).
[3]孟小峰,慈祥.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50(1).
[4]王玉龙,蒋家博.智慧教育:概念特征,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