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学生就业满意度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2016-12-06 07:12袁敏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23期
关键词:大学生

袁敏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是当今社会焦点问题,政府与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在大学期间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满意度成为新的关注点。运用回归分析法对就业满意度的在校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揭示影响就业满意度的关键所在,并提出相关建议:学校可以通过合理设置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提高就业指导水平,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等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满意度。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满意度;回归分析法;途径与研究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主要由于我国高校毕业生在逐年增加,以及世界经济不景气这样的大环境制约了就业率。政府主管部门要求各地高校全力以赴做好毕业生就业安排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在提供就业率的同时,努力提高就业质量;坚持科学发展,就是要在实现充分就业的同时,更应该做到满意就业。提高大学生就业满意度,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母校的满意度,增加学校的知名度。就业满意度是反映就业机会的可获得性、工作稳定性、工作环境、个人发展机会、收入等有关方面的满意度的综合概念,也是反映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的导向意义,对促进大学生就业、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制约大学生就业满意度的因素分析

(一)社会因素

2016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 765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毕业生就业供大于求的矛盾依旧突出。从国内形势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整个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变化。就业岗位的供求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在中长期内难以缓解。这些因素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就业机会,进而影响着就业的满意度。

(二)学校因素

1.

学科专业设置不合理。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过程中,许多高校都片面地追求大而全。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大家都争着办,结果该专业的毕业生短短几年后出现供大于求。这些都会导致一些学生毕业时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

2.

就业指导水平不高。大学生的就业过程是一个包括就业素质培养、就业目标确立和就业岗位选择在内的完整的、连续的过程。只注重求职指导,忽视对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忽略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就业目标,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会导致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脱离大学生的实际,针对性不强,难以取得实效,导致大学生就业的满意度不高。

3.

就业指导队伍不强。高校对大学生就业过程的规律性还不够了解,对大学生就业需要个性化指导不够重视,在人员配置明显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担任主讲任务的主要是各院系的辅导员,缺少指导的经验和水平,对提高就业满意度影响甚微。

(三)个人因素

1.

就业信心不足。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本着“先就业,后择业”的心态,先以安顿为目标,这样的结果一方面导致不少毕业生盲目地就业,这对今后的发展非常不利;另一方面也导致频繁“跳槽”现象。

2.

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学习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就业的满意度,说明多数用人单位愿意通过成绩指标来衡量应聘者的人力资本。

3.

就业能力不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种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素质的开发而形成的、能够实现昀初就业、维持就业、实现自我价值、满足社会需求而应具

备的能力。很多大学生动手能力差,团结协作,人际交往等能力欠缺,承受挫折能力较差,竞争与进取精神不够。这些都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也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满意度。

这些制约因素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事实存在的。利用广泛及时的样本数据,逐步梳理影响因子与就业满意度的关系,进而从树立科学择业观的角度,为高校职业教育提供参考,提升大学生就业满意度。

二、变量的测量与研究方法

(一)变量的测量

1.因变量

进行因子分析以求通过昀少的信息丢失,把这些众多的测量变量浓缩为较少的因子。因子分析发现其中 5个因子的方差累积贡献率达到了 79%:①专业适合度,②收入,③工作环境,④发展空间,⑤工作能力。这五个问题在回答时对应的注解是:①非常满意,②基本满意,③一般,④有些不满意,⑤完全不满意,量化依次为: 1、2、3、4、5。由于这不是一般的量表打分,因此,就业满意度并不能用这五个问题简单相加汇总。在此需要对满意度的五个问题确定权重,并相加得到总分。

F1=-0.49*X1+0.54*X2+0.30*X3+0.35*X4+0.85*X5

F2=0.10*X1+0.18*X2+0.75*X3-0.75*X4-0.01*X5

F3=0.63*X1-0.35*X2+0.46*X3+0.46*X4+0.23*X5

F=(0.29*F1+0.23*F2+0.2*F3)

F 即为因变量满意度的得分值。

2.自变量

自变量主要包括(即在校影响因子):性别(女性为 0,男性为 1),所学专业(其他专业为 1,保险专业为 2,金融专业为 3,会计专业为 4),学习成绩“不好,即 GPA<2(记为 1)、一般,即 3>

GPA>2(记为 2)、好,即 GPA>3(记为 3)”,相关实习经历为“无(记为 1)、行业不相关实习(记为 2)、行业相关实习(记为 3)”。职业规划培训情况(未参加为 1,部分参加为 2,全部参加为 3)。根据研究假设,计分规则为越有利于增加满意度,分值越高。

(二)研究方法

由于因变量为连续变量,各个自变量为分类或序次变量,采用分类回归分析将方差分析中影响显著的因素加入到回归模型中进行多因素分析,这样更好地反映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程度及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强度。

按照预设的研究方法,分别把各个自变量对就业预期与实际满意度进行一元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显著及相关度水平:

从表中可以看出,学习成绩与实习经历这两个因子对就业满意度有显著影响,而且都呈正相关关系。毕业生完整的职业觉醒、充分的行业认知以及理性的择业是在整个就业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因子,它可以有效导正主观的就业期望,使之符合客观的行业环境,从而达成满意的就业行为。

将学习成绩、实习经历和职业规划培训情况三个自变量运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分析如下:

用逐步回归法,得出综合解释程度为 65.4%,有较好的拟合度。但实习经历与学习成绩的共线性较强,这与单位择优录取实习生和学校推优实习有必然连续。学习成绩、实习经历和职业规划培训情况,它们对就业期望值的形成以及就业满意度有着重要且直接的影响。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以下途径提高大学生就业满意度。

三、提高大学生就业满意度的途径

1.

积极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不断拓展就业渠道。加大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力度,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渠道,让大学生有更多的选择职业的余地,提高就业满意度。

2.

构建高校学科专业人才需求预测预警制度。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调研和预测,准确判断和预测人才市场的发展状况和就业趋势,要紧紧围绕国家和本地“十三五”规划要求,提早部署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工作,提升大学生学习能力。据此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

3.

提供优质的就业管理服务,提高就业指导水平。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导向,进一步加大就业指导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多渠道联系,保证学生就业质量。高校还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就业指导与教学改革相结合,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培训、职业测评、职业技能发展、人力资源

管理等相关知识和服务融合到就业指导工作中去。帮助毕业生正确地认知自我、认知职业,提升就业指导针对性,提高大学生就业满意度。

4.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大学生属于高素质人才,掌握了必要的知识基础,有创造力,在创业上具有多方面优势。大学生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还创造出很多工作机会。学校加大对大学生创业支持力度:开展创业指导课程、提供创业基金、设立校园创业基地。另外高校具备建立创新实践平台的很多优势,在教师的专门指导下,把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组成创新创业团队,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学生通过创业园实习实践基地,可以提高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就业,提高大学生就业满意度。

高校在重视和提高就业率的同时,应当把提升学生就业满意度作为高校建设的首要任务,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个性化就业指导,改革教育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加强创业教育等方式,可以大幅提高高校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不仅为解决学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而且还可以为他们以更高层次的形式落实就业创造条件,在保证毕业生就业率的同时着力提升了就业的满意度水平。高校学生以更高的满意度进行就业,这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才千.提高大学生就业满意度途径探索.继续教育研究[J].2011(9):113-114

[2]童峰,郑昊. 基于逐步回归分析法的大学生就业满意度研究——以财经院校为例.热点透视[J].2013(2):42-47

[3]翟代清.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满意度调查及回归分析研究.中国职工教育[J].2014(18):95-96

[4]赵琳.培养职业能力提升高职学生就业满意度——以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为例.职教探索[J].2014(6):190

[5]徐锋.论提升高职学生就业满意度的对策.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J].2011(4):43-45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