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2016-12-06 05:33梁小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23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课程

梁小芳

摘 要:不论从市场经济发展还是从教育改革背景出发,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就当前课程内容设置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在教学形式上,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课程考核单一,无法正确评价学生能力的现状,本文从精选教材,将市场需求与学生所学相结合;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实践形式;改革师资培养模式,建立校企合作实践基地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意见。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而目前高校输送的毕业生质量却不能很好的满足企业对高质量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需求,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学生除了掌握本门课程的知识之外,还应熟知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运用能力,能具体的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实际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在这种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对人力资源课程而言,不论是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还是在教学方式、师资培养及课程考核方面都提出很大的挑战。所以,从市场经济和教育改革背景出发,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都已势在必行。

一、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设置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

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应的要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和理念也要进行革新,强调学生要具备更高的实践运用能力。目前,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追求全面性,对各种理论和各种操作方法的分类介绍详细,但在关键的技术和应用环节内容上却缺乏深入的解析。例如在一些技术性环节薪酬设计、绩效考核等内容上,常常是给出了一大堆公式之后就戛然而止。这样就造成学生只是了解有这样的内容存在,而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例如像工资设计、工作分析、绩效考核等操作性很强的内容就无法运用。同时,由于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内容也应不断更新,但目前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内容还是比较陈旧,尤其是一些案例的选取上,跟不上时代步伐。

(二)在教学形式上,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特点来看,在教学中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目前不论从老师自身的经历和经验上来看,还是目前这种传统的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看来,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都不是很强。虽然近些年来,在高校教育改革背景的推动下,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仿真沙盘教学等都有一些发展,但是在整体的教学形式上,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教师和学生与企业都处于隔离状态,缺少实践锻炼。

(三)课程考核单一,无法正确评价学生能力

由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与企业需求、实践的脱节,是的这门课程在考核形式上也过于单一,常常是以笔试的形式考核学生对基本原理、概念、理论知识的掌握,即便昀后的大题有案例分析、绩效设计等题,也只是要求学生采用书面的形式进行表达。这样的考试一味追求答案的一致性,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同时缺乏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查,这样得出的考核成绩也就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未来的具体实践工作能力,很有可能会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

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精选教材,将市场需求与学生所学相结合

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也应是一门不断发展更新的学科,所以从精选教材和课堂教学中不断添加紧跟市场需求、时代步伐的内容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应该进行认真、详实的研究和对比,选择知识体系完整、内容较新、实际案例丰富而条理清晰的新书为学生所用,让教材既具有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管理具体实务特点。同时,作为一名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师,也应主动了解市场、掌握营运销售和商务、具体人力资源管理知识运用的相关知识,在教学中从整体上将这些知识融入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其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实践形式

目前的教学方法,学生只从书本学习知识,就会缺少必要的社会实践经历,对于实用性较强的知识就很难吃透。所以,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实践形式非常必要。根据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技术性和应用性的要求,在一些重要的应用性技术很强的部分,比如绩效考核、薪酬设计等章节,需以企业的实际案例为教学依托或者采用角色扮演、技能模拟训练的方法,对所涉及的具体技术进行详细的解析,步步深入,将技术运用到生产的整个过程,同时,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所学的相关原理、概念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情节展现出来,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验中了解知识又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反思问题,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在教学课程中增加实训环节,将内容与企业、市场需求对接,定期安排学生到市场上进行调查或者安排学生进企业做具体的学习。

(三)改革师资培养模式,建立校企合作实践基地

在师资培养方面,可以将优秀教师“请出去”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和将优秀企业代表“请进来”到学校进行相关章节的讲授结合起来。从师资队伍上面培养一批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学团队。根据教育改革方向,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行每个学年多学期制、阶段性的顶岗实习,或者实行订单培养与在岗研习制等,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实践基地。

(四)实行多形式的课程考核

根据以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那在学生期末的课程考核分值上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在考核方式上摒弃传统单一的笔试形式,加入实践环节的考核,各占 50%的权重,其中,理论部分可以由在校老师根据平时课程表现和期末考试给予评定,技术环节和创新内容可以在学生的实践周期内完成,其成绩由带队实习教师或者合作的企业指导人给予评定。

参考文献:

[1]高毅蓉、高建丽,王新玲,ERP 人力资源管理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赵玉田、田瑞玲,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1(6).

[3]赵广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思考与探索[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7).

[4]万永彬,高等教育转型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浅析省级人才市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珠三角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毕业生就业方向浅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