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伟明
在创客教育中,“造物”的概念延伸了“做中学”的理念,通过分享,使得做中学的过程延展为一个更为广泛的经验、技能,甚至知识的创作过程。而在分享的过程中,涉及对不同的分享对象的方案设计,跨文化的分享策略、分享平台的使用等过程则是超越了简单制作的一种更为高级的学习过程。创客的造物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跨学科是一种根据项目需求而产生的自然的学科综合,并非刻意为之。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很多知识都需要查阅大量资料,寻求各种帮助,通过自学和协作才能完成。因此,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都是自然发生的、有一定深度的,这里的“协作”甚至是有分工和项目股份的,而非“坐在了一个桌子上”的简单协作。
基于上述认识,我校开展了下述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
开设普及课,引进创客教育主流课程
1.开设3D打印技术课
与传统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只能在计算机上虚拟操作和演示不同,3D打印机能打印出真实的模型,帮助学生构建真实的情境。随着3D打印技术的日渐成熟,很多创客空间已把3D打印技术列为创客教育的三大主流之一,其已成了创客教育推广的重要桥梁。因此,我校也购买了20多台高速桌面3D打印机(如图1),在三年级每班每周开设一节3D打印技术课。在课堂上,学生利用开源的3D设计软件,学习制作一些简易的立体模型,并且当堂通过3D打印机打出模型,实现了创意的实物化。在实现创意的实物化过程中,学生对三维空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此外,学生能当堂得到自己设计的创意作品也非常开心,这无形中增强了他们的动手实践的意愿。
2.图形化创意编程教学进课堂
众所周知,创客教育的开展形式除了基于3D打印创意类的课程,基于Scratch图形化创意编程和创意点子类也是主流。我校在四年级每班每周开设了一节图形化创意编程与初级电子硬件知识相结合的创客课,为此,我们购买了20多台盛思交互式可编程实验箱用于辅助教学,它与Labplus软件(类似Scratch)配套使用,用于学习图形化编程及初级电子硬件知识。购买实验箱的主要原因是它采用一体式结构(内部集成有:按键传感器、滑杆传感器、声音传感器、光线传感器、超声波距离传感器、红外接收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人体红外传感器、力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蜂鸣器、马达、舵机、RGB三色灯、数码管、LED指示灯、LED点阵屏等多种输出装置),方便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及教师收纳。这门课程的开设,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打造创客空间,举办创客教育第二课堂
迎着创客教育蓬勃发展的契机,我校精心规划和装修了一间“荔园小学创客实践室”(如图2),并与柴火创客空间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从学生中发现具有潜力的小创客进行精英化培训,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在2016年8月第25届中国儿童青少年威盛中国芯HTC计算机表演赛全国总决赛之创客挑战邀请赛上,“荔园小学头脑创客队”(如图3)从54支队伍中脱颖而出,与其他地区的另外两支参赛队伍一并获得了一等奖。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与我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第二课堂的培训是分不开的。而我们制作的“防近视纠坐姿节能阅读灯”,使用的开源软硬件正是柴火创客空间提供的。
借力社会资源,开展丰富的创客活动
仅靠学校一己之力,要把创客教育做好是十分困难的,其中的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开发、经费投入等都是小学开展创客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对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个人认为借力社会资源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①我校开设的两门创客教育普及课,就是采取校企共建形式开展的。学校以半卖半送的形式购买设备和课程,公司负责派专业的教师来学校上课,这样既解决了部分经费问题,也解决了师资和课程问题。
②我校创客实践室的工具和材料也是公司捐建的,这同样解决了学校的一部分经费投入问题。
③参与专业的创客教育企业进校活动。例如,在今年五月份我校举行的为期一个月的科技节上,我们邀请了几家知名的创客教育企业进校开展创客教育活动,无人机、机器人、无人车、3D打印等都让学生大饱眼福。
④带学生走进创客教育企业进校参观学习。目前我校与柴火创客空间、深圳大学创新实验室等很多专业创客空间有着紧密的合作,通过与这些创客空间的交流,教师和学生受益匪浅。在第25届中国儿童青少年威盛中国芯HTC计算机表演赛全国总决赛之创客挑战邀请赛上,我们制作的“防近视纠坐姿节能阅读灯”就得到了深圳大学创新实验室教师的专业指导。
如今,创客教育如火如荼,创客教育形式也是百花齐放。但是我认为创客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变成现实中的作品,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成功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