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点一天一换的时代,很难想象有关“学而思”的争议会持续一周,甚至更久。从11月9日开始,从中央级媒体到各地方媒体,都在持续聚焦这家教育培训机构和它的背后,仿佛这是个天大的秘密似的。
事件缘起于杭州《都市快报》11月9日推出的8个版报道,聚焦“疯狂学而思”。此后,成都、深圳、广州等地的都市报都跟进了这一选题。一个由家长、机构乃至教委都心照不宣、合谋守护的秘密就这样被捅破了。
对于鸡血家长圈以外的读者来说,学而思堪称中国奇观:一年级就给孩子分三六九等;要限时抢购上课资格;学校里五个月的数学课程,在学而思只要15次课就可以完成。
意味深长的是,由此文引发的评论,走向了两个极端:一些网友指责学而思“不过是一家只顾赚钱的培训机构”,这种教育界的毒瘤必须除之而后快;另一些家长则认为学而思的老师负责、收费也不高,称得上是“良心企业”。还有一些家长的孩子通过杯赛被重点学校“点招”,暗地里对学而思心怀感激,却不敢公开表白。
《人民日报》的板子并没打在学而思上,而是直指教育体制。评论说:“如果不能将招录制度的改革做足做透,不能将教育资源均衡化的工作咬定不放松,校内减负校外加的怪现状,就还会变着花样地持续上演。”
第一拨关注之后,教育管理部门坐不住了。11月14日,上海市教委的官微发布公告,严禁将竞赛获奖证书作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录取依据,还附上了民办中小学的声明。
学而思之所以名声在外,就是因为其以学生在奥数比赛中获得奖项作为卖点,帮知名学校掐尖。而这则声明,则明确禁止看证书录取的方式。
虽然教委摆出了姿态,但家长们并不当真。“文汇教育”就发现,从2012年以来,“市教委要求民办学校对各类竞赛获奖证书说‘不,是历年来的‘规定动作。”更有媒体总结出教委与奥数长达半个世纪的博弈,最后的结论是,教委完败。
面对集体炮轰,学而思也坐不住了。11月15日,学而思官微发布《学而思致家长:筚路蓝缕,不忘初心》,贩卖了一番办学情怀的同时,还针对报名难的问题推出永久免费的微课。
对中产阶级的家长来说,无论是免费网课,还是教委的声明,都远不能终结此次争论,学不学奥数是家长群里永远的热点。但凡孩子上过学而思的家长,都心疼孩子没有童年,都痛恨奥数和培训班摧残学习热情,但没有人愿意退出,因为退出就意味着掉队。在一个全民都在抢跑的时代,谁敢退出?
《人民日报》那篇文章里指出: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推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来缓解。然而,对陪读学而思的家长来说,均衡是他们的大敌,他们要的只是胜出,只是抢占高地。正如教育专家谢勇所言,扒皮学而思有啥用?中产的焦虑是个大坑,永远填不满。
再看学而思的盈利表,虽然课程体系囊括初中、高中,但小学阶段最赚钱。为什么?因为官方试图通过叫停小升初来塑造一种公平的生活形态,但这种形态并不真实。于是,有人提出了更可操作的建议,恢复小升初考试,让孩子们公平竞争。虽然政治不正确,但符合时代特征,谁让我们人人都觉得有问题,但人人又都无法摆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