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展讯

2016-12-06 12:15
画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新异亚娜艺术家

国内展讯

塔提亚娜·图薇与劳拉·普罗沃斯特双个展

地点:红砖美术馆 北京 时间:2016.05.28-08.28

这次展出两位法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分别是塔提亚娜·图薇(Tatiana Trouvé,“杜尚奖”获得者)与劳拉·普罗沃斯特(Laure Prouvost,“特纳奖”获得者)。塔提亚娜·图薇以与建筑相结合的大尺寸空间装置和绘画闻名,而劳拉·普罗沃斯特则以影像和与影像相结合的浸入式装置作品为主要媒介。展览分别以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命名:“不在场者的光亮”取自塔提亚娜·图薇的观念作品系列,这一系列由一组从未被实现,仅以标题存在的作品构成;“尽其所有”则取自劳拉·普罗沃斯特最具代表性的“祖父”系列作品中的最新作品。

来自静默时刻的讯息——亚历山大·克鲁格“对话” 格哈德·里希特

地点:北京人文艺术中心 时间:2016.05.14-08.16

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与亚历山大·克鲁格(Alexander Kluge)是德国艺术与文化领域的国宝级大师,两人均生于1932年2月。他们是德国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者与亲历者,并通过各自的创作(里希特通过绘画、克鲁格通过电影和文字)回应和思考着历史与生活。展出的作品,来源于两人在2010年及2013年合作的两本书《十二月》及《来自静默时刻的讯息》。在这两本书中,作为画家的里希特通过摄影与作为导演的克鲁格通过文字,进行了一场充满张力而又有默契的对话。

史金淞——个人设计博

地点:空间站(北京) 台北当代艺术馆(中国台北) 时间:2016.05.10-06.11

“个人设计博”是“一个人的设计博览会”的简称,其本质是一个人关于“设计”的博物馆,即一个在设计与被设计中博弈的个人简史。史金淞所理解的设计,就是“设”一个“计”,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利益主体的价值诉求,各自设计,设计相关的权利系统及其合法性依据,并形成知识,进入日常指导生活,成为意识,形成常识,道德伦理、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无一例外尽在其中,设计与被设计的博弈几乎贯穿整个人类演化史,以各种甚至暴力的形式始终存在于各种族群乃至文明冲突的第一现场。所谓文化和文明无非是“设”的一个“计”,或者说是一系列各种的设计,尤其对我们每一个个人来说。这次的展览正是呈现了史金淞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在设计与被设计的博弈中,挣扎打拼10多年的实践状况。

大道朴心——魏镇七十山水画展

地点:江苏省美术馆 南京 时间:2016.05.20-05.26

这次展出的70幅作品,多为魏镇近年来的新作,其中不少为游览海内外自然风光后的写生作品。这批作品布局工整、笔法细腻、色彩鲜明。展览题为“大道朴心”,艺术家以淳朴自然之心承继家传之大道,接纳万象之变化,由此顺势求新。

感知新异一张卫作品展

地点:今日美术馆 北京 时间:2016.05.07-05.18

这次展览展出张卫近年来创作的作品 62 幅。感知新异,即用视觉感知图像,并产生新异的视觉体验。张卫通过对那些看似熟悉的场景与行为进行某种置换,来制造出一种熟悉的陌生感,让人们在那些看似日常的场景与行为里获得一种新奇而异样的视觉体验。这种新异的视觉体验经常夹杂着某种意识形态或文化历史意涵的隐喻性。在某种意义上,制造富有意味的新异视觉体验,也便成为当代艺术家最重要的一种艺术创造和价值突破。

东方抽象与西方具象——谭平对话卡斯特利(上海站)

地点: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 时间:2016.03.29-04.05

将中国艺术家谭平的抽象作品与瑞士艺术家卡斯特利(Luciano Castelli)的具象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对话,这是一种逆向思维,因为一般人通常认为:中国的当代抽象艺术来自西方,西方的当代艺术不再具象。两位艺术家在上海站的展览中首次展出一批合作作品,以期引发有关中西艺术更为深度的对话与讨论。

每日形式

地点:Bank 上海 时间:2016.03.18-05.15

展览呈现了艺术家们在创作中和形式主义传统之间既牢固又挑衅的关系。无论是愤世嫉俗的、俏皮的、政治的或迂腐的,展现于此的作品将形式主义视作对信息时代的一剂解药。这些作品挪用抽象的伪装作为模糊或转化日常生活物件的方式,然而它们的内容或意义却同等重要。日常材料和流行媒体绑架了形式抽象的纯粹性,留下了一个最令人好奇的混合体。在一个发布一切、创意无限的环境下,为什么会有突如其来的引力朝向了形式主义的隐喻?纯形式是如何被我们过饱和的认知和联想力所征用的?什么是正式的?什么又是正常的?11位不同年龄层、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团体)一起提出和思考着这些问题。

东方根性的当代生长——第一回展

地点:现实空间 北京 时间:2016.04.23-05.22

“生长”意味着开放、意味着可能。“东方根性”,不是简单回到传统,而是要回到汉文明开疆拓土之初的那种精神与元气,回到“日三省吾身”的那种教养与修身,回到《溪山行旅》的那种宽广与雄健……这应该是一种精神上的寻根、一种文化血脉上的皈依。是要真实地在当下语境中完整地认识自己,看清自己将要走的路。这条路,必然不能也不可能重复西方。这次展览选择的艺术家,在自身的观念与艺术创作中,超越了对中西方文化简单的二元对立,也并非从艺术媒介、形式上进行简单的“中西融合”,而是在精神层面上重拾传统文化的魂魄,在文化层面上深刻思考中西方之间文化上的交流与转换。

灵赋

地点: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 上海 时间:2016.03.26-06.26

艺术家托马斯·费因斯坦(Thomas Feuerstein)来自奥地利城市因斯布鲁克,其上世纪90年代的创作以检验全球化社会语境下的媒体与技术条件为特点,后转向对生物技术议题的探究。在展览“灵赋”中,艺术家构想了一个处于艺术与自然科学实验陈设的边界之上的宏大装置。他以一套相似的主题将系列新作与早前的创作勾连起来,从而创造出多层次的叙事,并指向一个在各种新奇的生物技术之可能性塑造下的社会未来。

粉·尘——马树青个展

地点:亚洲艺术中心 北京 时间:2016.04.23-06.19

“粉·尘”,是艺术家马树青对“空间”系列作品绘画过程思维形象化的表达。将矿物色粉均匀地喷涂在画布上,墙壁、地面、空气中充斥着彩色,飘浮于创作空间的场域中无相的尘埃折射出记忆的颜色,形成最终的画面。正如马树青所言:“我习惯了生活在画室里,这让我有更多的时间随时打量自己正在进行中的作品,有些进展常常发生在偶然之间而不是正在画的观看之中,也许这种偶然的观看更接近人的‘真’看,它带给我机会和尝试的可能性,从对抽象绘画、具象绘画、非具象绘画以及具体艺术的思考中,让我有了更多不同的方式去触碰绘画的边界。”

猜你喜欢
新异亚娜艺术家
席亚娜作品
两种黄酮小分子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浅谈数学新课程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熟悉的陌路人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个人的梦 你我的梦》教学设计
小蚂蚁
记叙文写作技法之故事新编
拓扑性质对视觉新异刺激时距知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