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东北大唢呐的演奏特点

2016-12-06 04:57张向锋
北方音乐 2016年21期
关键词:音孔颤音唢呐

张向锋

(河南豫剧院二团,河南 郑州 450000)

浅谈东北大唢呐的演奏特点

张向锋

(河南豫剧院二团,河南 郑州 450000)

唢呐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声音高亢、表现力极强的一种民族吹管乐器。东北大唢呐就是其中极富个性的一种,主要流行于我国东北地区,是民间红白喜事婚丧嫁娶少不了的场面乐器。它与传统唢呐的音程关系不同、演奏指法不同,也有独特的手部演奏技巧(如借孔音、变色音、打和垫音等)、嘴部演奏技巧和鲜明的整体音乐风格。东北大唢呐的这些特点都应当在其专业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过程中被保留与推广,使唢呐文化不断繁荣发展。

东北大唢呐;演奏方法;演奏技巧;音乐风格

唢呐是中国历史悠久,流行广泛、技巧丰富、表现力极强的一种民族吹管乐器。它的发音开朗豪放,高亢嘹亮,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是深受广大民众喜爱和欢迎的民族乐器之一。中国唢呐文化博大精深,其演奏的派别有东北派、山东派、山西派、河南派等,各派别的唢呐演奏风格迥异;唢呐又按外形大小分成大唢呐、中唢呐、小唢呐等不同种类。东北大唢呐就是其中极富个性的一种。

东北大唢呐在历史上不断因为南北文化交流,从中原一带流向塞外关东,不断变异,积累起自己独特的个性。东北大唢呐俗称“东北大杆”,主要流行于我国东北地区,是民间红白喜事婚丧嫁娶少不了的场面乐器。它按长短分,有一尺六寸、一尺五寸、一尺四寸、一尺零五等规格。其膛较大,芯子较细长,音孔平均,哨片用芦苇制成,形状多呈扇子面,音色浑厚圆润、朴实响亮,与其他唢呐有诸多不同。

东北大唢呐首先在音程关系上就与传统唢呐不同。以传统D调唢呐(从下往上第三孔作1)为例,它的音程关系是筒音与一孔为大二度、一孔与二孔为大二度、二孔与第三孔为小二度,筒音超吹为八度,而东北大唢呐的音程关系是筒音与第一孔为小三度,第二、三、四孔之间均为大二度,超吹为九度。音程关系的不同引起了演奏技巧的不同。以筒音为A(作re)第三孔为E的东北大唢呐为例,第一孔平吹就是fa,而筒音超吹即是高音mi,要在第一孔吹出mi就需要调整气息和口型才能奏出。第四孔与第五孔si、do则需要交叉指法才能完成,在演奏过程中就需要演奏者有很好的唇肌控制能力,以及气息和指法的精确配合。

由此可见,东北大唢呐有独特的吹奏方法。与之相对应的,东北大唢呐也有丰富的与众不同的演奏技巧。接下来先谈谈它的手部演奏技巧。

首先是借孔音,顾名思义借孔音就是发本音时不在本位音孔上得音,而是通过借用比本音孔高或低的音孔,通过口型和气息的变化而得音的一种技巧。借孔音非常有特色,它以借孔的方式使原有的音色产生一些变化,从而达到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家乡情》(见例1)是一首韵味浓郁,独具魅力的东北大唢呐乐曲,其中第21小节和第30、31、32小节就是借用唢呐的第六孔奏出。第六孔原本吹出的音为re,但此处在演奏时通过控制吹出低音si、do、升do和mi,两段旋律只由一个音孔发出,因此听上去格外流畅婉转,既和该片段前后的连续换气的吹奏形成鲜明的对比,又呼应丰富的滑音,使音乐富于变化、更有感染力。

例1:《家乡情》片段[1][2]

变色音也是东北大唢呐最具特色的技巧之一,它是通过将本音和本音以下的一音孔打开,其余音孔全部关闭,使音色改变,改变后的音色很近似泛音但又有所不同,从而达到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例如,独奏曲《雪原红缨》中就有多处使用变色音这一技巧(见例2)。图中第二行有圆形记号标注的音即是变色音,变色音的插入避免了单音重复的单调,又不像倚音和滑音一样夸张,以一种新的音响效果使大唢呐在原有音色的基础上更加丰富,更具有特色、也更有艺术效果。《雪原红缨》这首乐曲原本描写的是一位关东赶车人迎风冒雪驾车奔驰于林海雪原的情景,表现关东人在追求美好未来的征途中所展现的坚毅顽强的意志,以及对日新月异的幸福生活的歌唱和对美好前景的憧憬之情。其中多次用到的同音重复时的变色音仿佛刻画的就是赶车人在路上前行的模样,形象生动,耐人寻味。

例2:《雪原红缨》片段

垫音分单垫音和复垫音,单垫音一般在主音上方或下方单音装饰,复垫音是在主音下方或上方以两个音装饰,有点像倚音但比倚音短。垫音在东北大唢呐中运用也非常广泛,由于东北大唢呐音色浑厚圆润筒音特别有磁性,在演奏刚劲有力的旋律时多用筒音或第一孔做垫音。很多谱例中的“L”就是垫音记号,垫音表现力极强,辨识度高,引人注目,并且很能渲染感情,能起到画龙点睛,增加色彩的作用。

腹颤音也是东北大唢呐最具特色的技巧之一,演奏者通过忽急忽缓的快速而节律性的气息与腹壁肌节律性的收缩配合,使所发声音产生颤抖的效果。腹颤音与指颤音不同,由于是直接由气息吹出的颤音,它的吹奏更有力,感情更强烈。东北大唢呐在演奏悲伤情绪时会经常采用这种技巧,仿佛一位老者哭泣着倾述自己的不幸,极具感染力。

东北大唢呐还有独特的嘴部吹奏技巧。唢呐的哨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对音乐的风格有直接影响,东北大唢呐开朗豪放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的哨外形尤其宽大,近乎半开的折扇。东北大唢呐的哨片一般长20-23毫米,宽15-17毫米,由于哨片宽大,它的音准不好控制,特别是高音区。演奏者为了克服困难一方面要精心修剪哨片的“肚”,一方面需要用更大面积的嘴部肌肉来控制音准,甚至与整个口型都要做改变,其难度可见一斑。可见东北大唢呐和传统小唢呐吹奏控制是有很大区别的。

上文已经分析了东北大唢呐在构造、吹奏方法、演奏技巧的独特之处,以上所有特点结合起来,得到了东北大唢呐鲜明的外现风格。

它最显著的风格是它豪爽奔放,高亢有力。唢呐这种乐器本身热烈张扬,在东北地区的唢呐演奏又因为东北人民忠实淳朴热情的性格特点,分化成更浑厚粗犷响亮的东北大唢呐,与其他地区的唢呐相比,更具阳刚之美。加之东北大唢呐演奏的多是民间红白喜事中的鼓吹乐和东北大秧歌,风格愈现明显。第二是音色丰富,富于变化。唢呐曲中通常有大量的滑音、颤音,热烈而夸张,而东北大唢呐特有借孔音、变色音等吹奏技巧,为唢呐更增加了圆滑细腻的音色,使音乐更丰富多彩。最后是它对比鲜明,情感强烈。除了变色音等对比鲜明外,东北大唢呐的颤音和平直对比也颇明显,在演奏东北音调时,音乐的处理采用基本手法,就是颤音与平直的鲜明对比,用颤音时则大幅度颤动,不用颤音时则发音平直,这种动静相衬,华丽朴实相对比,使音乐显现出鲜活的色彩。

东北大唢呐之所以能在我国唢呐演奏艺术中自成一派,不可取代,是因为其音调、旋律和音乐演奏别具一格。它泼辣奔放、高亢有力、刚中带柔、粗中有细,实际上体现了东北人民豪爽的个性。由于发展民族管弦事业的需要,近年来唢呐在不断走向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但其过程中万万不可弱化各类唢呐的个性,要持续发展唢呐的地方特色,“百花齐放”才是中国唢呐音乐赖以繁荣的重要基础,地方特色才是最大的生命力。没有特色,唢呐艺术的独创性就无从谈起;没有特色,就会面临被同化的危险,难以生存,甚至最后“泯然众人矣”。本文简单叙述了唢呐构造、吹奏方法、演奏技巧及其整体风格中的特色,其中提到的与未提到的东北大唢呐的特点都应当保留与推广,使唢呐文化不断繁荣发展。

本篇文章只是为了抛砖引玉,缺漏甚多,期待音乐界有更多的人关注东北大唢呐及其特点,并进行更深入细致的考察。

[1]宋立春编曲,郭雅志记谱.家乡情.

[2]王庆忠编曲,杨修生记谱.雪原红缨.

[3]刘勇.中国唢呐艺术研究[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4]梅雪林.唢呐研究三题[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4,(2).

[5]尹凤柏.概述唢呐的演奏风格与技巧[J].艺术研究,2008,(2).

[6]张富森.唢呐基础演奏法[M].金盾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音孔颤音唢呐
论阮音孔的改制与变迁(上)
又听唢呐
美声演唱中颤音技术的运用研究
唢呐
浅析巴拉曼的制法及音高音域
对长笛演奏中的颤音研究
浅析颤音技术在美声演唱中的运用
唢呐(短篇小说)
谈唢呐演奏中不同气息运用
浅析高校古典萨克斯管专业教学中颤音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