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阅读”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2016-12-06 12:07:51
长江丛刊 2016年27期
关键词:后现代思政政治

李 冰

“后现代阅读”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李 冰

“后现代阅读”时代的到来使得大学生可通过更多途径迅捷的获取更为丰富的信息,与此同时当代大学生思维方式也受到了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较多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重视这一问题,利用多种媒体,关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解决大学生的网络成瘾、浅阅读等问题。

“后现代阅读”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化阅读方式已经促使阅读步入了“后现代阅读”的阶段。大学生是网民的主力军,“后现代阅读”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全新阅读体验,同时也对其行为方式、思维方式造成了影响,这就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大学生教育者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及时总结学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有效措施为大学生提供与时俱进、切实有效的管理和服务。

一、“后现代阅读”概念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

“后现代阅读”也即“数字化阅读”、“全媒体阅读”,是在传统阅读、现代阅读之后出现的新型阅读方式,是在新媒体技术基础上实现的消遣性、点播性、检索性、移动性的阅读,可满足阅读者对于阅读的多样化、个性化及娱乐化的需求。目前的“后现代阅读”主要包括光盘阅读、电子词典阅读、电子书阅读、手机阅读及互联网阅读。调查发现,目前“后现代阅读”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同时,“后现代阅读”也导致大学生阅读出现了浅阅读、娱乐化阅读的倾向,同时还导致学生的心态变的浮躁,甚至有部分学生形成了网瘾。部分大学生仅仅是通过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搜索,而对于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很少关注,这种功利性的读书目的不仅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自觉性,同时还易导致学生思维钝化,思辨能力降低。另外,电子媒体的盛行也导致系统性、思考性的“深阅读”被大学生排斥,而功利化、快餐化、碎片化的“浅阅读”成为主要阅读方式,这对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极为不利。

二、“后现代阅读”背景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对“后现代阅读”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间的关系清晰认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对“后现代阅读”和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间的关系予以重视,通过“后现代阅读”中的大众媒体具备的多元途径,结合其发展趋势制定与大学生身心发展相适应的思政教育策略。思政教育工作人员应重视传统纸质书籍指导、推荐阅读,同时还可借助“后现代阅读”中的诸多媒体电子终端如手机、互联网及电子书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借助网络提供大学生需要的心理援助、法律援助、就业援助、兼职平台等,让思政工作更可近、可亲。

(二)借助高校数字图书馆对“后现代阅读”中各种媒体加以整合利用

“后现代阅读”的媒体种类繁多,不同媒体具有各自不同的传播优势及特点。如网络媒体具有良好的互动性、立体化,手机媒体传播速度较快且移动性良好,电视媒体更为直观。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工作人员应借助传统媒体中的人才优势与内容优势,对“后现代阅读”中的各种媒体予以整合,形成优良的传播合力,促使其传播的效果得到放大,从而实现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而这一目的可通过高效数字图书馆的建立加以实现。

(三)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见领袖”给予重视

“后现代阅读”中存在一种“意见领袖”的现象,他们存在的形式是少数个体,但却具备较大能力,其有关言论可对某阶段网络整体或局部网络产生重大、迅速的影响。如一些博客文章阅读量超过数百万,这些内容被转发或收藏,可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大学生思政工作人员应对“后现代阅读”中意见领袖给予高度重视,对其传播特点予以研究,并培养优秀的意见领袖,使之发挥重大影响力,从而服务于学生教育工作。

(四)开展经典阅读活动

大学可开设经典阅读的课程,引入经典著作课外阅读等,并将之设置为必修课;或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为其推荐难易适度、文化品位高的经典书目进行阅读,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经典、深度阅读的良好习惯。

(五)在实践中对大学生“后现代阅读”中的网瘾、浅阅读问题予以解决

可开设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浅阅读”的误区,让学生通过实践(如体验类、竞技类、讨论类读史实践活动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可通过适当的信息数据库、教育网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下载、查找渠道,借助微信、微博和学生沟通,对其思想动态高度关注,从行为、心理上给予正确指引,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使之对有害信息有抵御能力,从而引导学生成为理性、文明的阅读者。

三、结语

“后现代阅读”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思政工作人员应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加强重视,有效沟通,借助新媒体手段为学生形成良性引导,让学生回归经典阅读、深度阅读,充分发挥思政工作中“意见领袖”的作用,从而助力于大学生的蓬勃、健康成长。

[1]谌琴.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2):222~225.

[2]刘刚,齐攻阵.高校网络舆情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78~80.

[3]明丽霞.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6(8):168.

[4]秦菲.微信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6,29(2):119~123.

(作者单位:西安医学院)

猜你喜欢
后现代思政政治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90后现代病症
意林(2020年4期)2020-03-17 09:22:20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