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科研管理创新体系建设

2016-12-06 13:01张晓虎
长江丛刊 2016年24期
关键词:科研成果科研人员管理

张晓虎

浅议高校科研管理创新体系建设

张晓虎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科研管理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在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如何实现制度上的创新,构建高校科研管理的创新平台,是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应重点予以关注的问题之一。针对当前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应分别从管理观念创新、管理制度创新和管理平台创新等方面,构建高校科研管理创新体系。

高校 科研管理 创新体系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知识经济的到来、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给高校的科技、科研和管理工作带来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作为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各级各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主战场,在实施人才培养、实行科技创新、推动科教兴国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高校实行科技创新,不仅是科学知识的更新,还应包括管理理念的转变、学科建设的重新构架、科研项目管理机制的改革、成果转化模式的转换等。

一、高校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观念滞后导致管理方式落后于时代需求

我国高校的科研管理理念还相对滞后,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主要体现在以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为目标的管理方式,是以严格的科研管理规章制度为管理依据的,片面强调服从性与统一性,却未形成综合、完善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相对缺乏,导致了相应管理方式的落后,难以满足新时期科研管理的需求。

(二)科技管理与教育管理的冲突

依据国家现行宏观管理体制,目前我国的科技、教育工作分别由科技部和教育部管理,高等院校科学研究组织隶属于教育部,大学之外从事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的科研组织隶属于科技部,这两者是并行并存的关系。在有限的人员、资源限制下,这两个系统难免在科研人才、科研经费和研究课题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阻碍了科研创新合力的形成,同时也造成了科研资源的分散和浪费。如何协调科研管理与教育管理之间的冲突,是当前高校科研管理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缺乏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引导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高校的科研人员是以学科、院系进行分散式管理,这就导致了研究人员的分散,难以形成足以整合全校优势力量的科研团队,难以承接并完成大型研究课题,极大地限制了高等院校完成社会需求或重大前沿性研究课题的研究能力。此外,由于缺乏足够的引导,科研人员对社会需求了解不充分,为项目而科研的现象比较严重,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不够灵活。在科研管理过程中,往往只局限于对成果完成的鉴定这一阶段,对科研成果转化重视不够,导致科研创新不足、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下,知识产业化水平不高。同时,由于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一般都没有完全的经费管理权,在贯彻激励机制时需要财务部门的配合,部门间的协调消耗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使得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优势发挥不足。

二、构建科研管理创新体系的几点思考

(一)创新科研管理理念

科研管理理念创新包括以下3个主要方面:(1)科学管理。在理念上对高校科研管理进行创新,摒弃陈旧落后的管理思想,在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着力构建灵活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2)知识管理。抓住知识产权这一核心诉求,以科技成果转化为重要目标,充分调动教师和科技人员从事科技成果产出的积极性,充分体现智力劳动的价值和贡献。 (3)人本管理。科研管理职能部门要尽可能地为高校科研人员争取科研机会和项目,在管理中强调“柔性管理”,加强与科研工作者的相互沟通与协调。

(二)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创新激励机制

为了引导科研向着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发展,需要在科研管理中,引入适当的科研评价制度,从制度改革上激发出科研创造力,主要是从科研绩效评价等方面,开创科研激励机制的新内容。科研绩效评价的标准,是影响科研发展的导向性问题。在科研管理中,建立一套适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科研评价体系,这是激励科研创新的重要内容。只有在政策和制度上充分体现知识劳动的价值,使有所作为、有突出贡献的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人才能够通过自己的科研及其管理活动较大幅度地增加收入,才能带动整个科研队伍的成长,让科研人员能够集中精力,潜心钻研,不急功近利,不急于求成。

为了实现科研成果评价的公平性,有学者提出了“科研公积金制度”。科研人员的各种科研成果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换算,得到每个科研人员的账户积分,然后按照各个账户的积分数额分配科研基金,这样可以激发全体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避免仅仅追求急功近利的短期效应。科研公积金制度有利于激励高校集中优势科研力量,突出本校的传统科研优势,并对新型科研方向有一定的扶持作用,是一种较好的科研管理模式。

(三)加强科研成果转化与合作交流

科研要来自于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同时又要强调反哺社会。在高校科研管理中,必须强调科研成果的转化,这是高校服务于地方经济的一个重要途径。当前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

总体而言效率不高,针对这一问题,国内高校进行了诸多尝试,目前最为普遍的做法是在高校内部建立科研成果转化信息化平台,但尚缺乏系统的指导。笔者认为,科研成果转化平台

可以通过建立若干子平台的方式强化系统管理。具体而言,可以包括在研项目跟踪管理服务平台、科研机构建设管理平台、对外成果管理服务平台、企业需求管理服务平台、专家咨询平台、科研成果转化档案管理平台和信息交流平台等小平台。通过多方位、多层次的科研成果传递(四)加强科研合作与交流

平台,缩短成果转化的途径,并强化转化的项目管理。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还需要促进高校科研力量与外界的交流。近年来,我国高校国内与国际合作与交流日趋频繁,合作规模也日益变大。但是还存在着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参与国际合作交流活跃的高校及其人员主要在国内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而中西部地区国内与国际联合研发机构仅占总数的20% 左右。为此,基于区域发展平衡考虑,可以在高校科

研管理中,适当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不断加强各级各类高校之间,以及高校与其他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一批高水平的、资源共享的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基地,加快我国科技创新的步伐。

(五)促进科研管理的信息化与现代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繁荣,在高校科研管理中,应该把新型的信息管理技术运用到纷繁的资料管理中去,通过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平台创新3个方面来构建高校的科研管理创新体系。

不仅在项目上报过程中,而且在项目评审、中期检查、成果鉴定和验收等阶段,也应采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信息化、电子化技术手段,加强管理,促进科研管理的信息化与现代化。通过网络实现数据共享,各级主管部门可以分配不同的权限,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快速查阅各类数据、文字资料和统计图表,对其分析研究,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这有利于打破常规管理中信息不公开、不透明等弊端,实现信息公开、程序透明、管理规范。

总之,高校科研事业的繁荣,为我国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高校来说,要建立适应国家创新体系的科研管理机制,就要用创新的理念来组织各项科研活动,营造有利于科研发展的环境,最大程度上保护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要努力建立一种具有激励效应的管理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的热情,保证科研创新活动的持续进行。此外,高校还需要建立起与其他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科研合作交流机制,通过资源共享来承担综合性科研项目,在科研创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创新科研管理模式,需要现代化、信息化的管理平台,从而更好地落实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服务,而高校自身也可从中获得发展的不竭动力。

[1]胡泽保.试论新时期高校科研管理[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2]梁殿超,张冬冬,何杰.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8(4).

(作者单位:韶关学院科研处)

张晓虎(1981-),男,广东韶关人,助教。

猜你喜欢
科研成果科研人员管理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广州市园科院科研成果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中国农机院科研成果:甘蔗和甜菜多功能收获技术与装备研发
企业科研人员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