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国铭
(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01)
由《簪花仕女图》论色彩在中国画中的表现与运用
丁国铭
(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01)
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遗产,是我们先人的智慧与创造的宝贵财富的集中表现之一。本文以唐代著名仕女画家周昉的代表作《簪花仕女图》为例,详细讨论了古人的色彩运用及表现。
色彩;工笔画;周昉;簪花仕女图
在古代时期,中国绘画在那时被称为“丹青”,“丹”呢,就是朱砂,“青”就是蓝靛,都是我们画画常用的颜色,可见我们的先人还是很重设色的。
始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华大地,到汉唐时期以来,中国画主动融合着各方面的色彩,而且开始了五彩纷呈、辉煌灿烂的局面,到唐朝更是达到鼎盛的时期。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从古至今深受儒、道、释的文化思想的影响,所以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姿态,表现了中国色彩的多元性。中国古代色彩曾多次实现建立在自发色彩本能上的色彩自觉,就是说古人对色彩的感觉就是自己主观的看法,在绘画上更是追求近自然和自我之间的“固有色”。就像苏轼用朱砂画的朱竹,他们要的是最后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意境。这也就充分的体验了,南齐谢赫的著名的绘画理论专著《古画品录》的“六法论”中的“随类赋彩”一说。
对于“随类赋彩”这一观念的突破是在唐代工笔重彩的出现之后,打破了这一色彩局面。
在唐朝的繁荣时期,经济文化不仅发展迅猛,文化传统在继承汉代以来的文化形式的基础上,同时也不断地吸收了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精华,形成了光辉灿烂,多次多彩的盛唐文化。这时,绘画艺术也进入了鼎盛时期。无论是人物、山水还是花鸟都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人物画,更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境界。在唐朝时期,女性的地位不同于其他时期,有很大的明显提高,尤其是在武侧天做了皇帝之后,女性受重视的程度也就更大了,因此,当时女性题材的绘画也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发展到后来还形成了一个专门的绘画种类,称“仕女画”。唐代善画仕女画的画家很多,而最有成就的是张萱和周昉。他们笔下的女性形象往往云鬓高盘,轻罗薄纱,丰腴而艳丽,富贵又娴雅,尤有风致,所以有被叫做“绮罗人物”。
周昉所画仕女模样都是贵妇模样,体态丰腴健壮,黛眉圆脸,以体态丰满为美,除此,他还善于抓住把当时生活的社会背景和人物的神情面貌融合在内,极具巧思,由于他善于体会和挖掘仕女们的内心活动,所以他的仕女画享有古今冠绝的美誉——被称为“周家样”的人物画样式。
《簪花仕女图》,高46厘米,长108厘米,绢本设色,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1年),现藏于中国辽宁省博物馆。
我们先从右往左看起,画卷开端的那位仕女,她身穿朱红色的罗裙,外面披了一件紫色的纱罩衫,上面还搭配了一件朱膘色的帔子,高耸的发髻上扦插着一枝牡丹花,侧转过身后,左手持一绋子挑逗一只摇尾吐舌的小狗。她的罗裙是纯朱红色,所以用紫色的纱衫来降低它的纯度。用淡粉色表现头上的簪花,不会抢整个人的感觉。
另一贵妇,在她的发髻上扦插着红色的花瓣枝,再配上肩上的那条白色的菱形纹纱衫,显得分外的富丽典雅。她的罗裙也是朱红色为底,用黑白相间的团花纹样为装饰裙身,把朱红色的鲜艳度都盖了下去,所以用白色的披纱来提整体的名度。头上的簪花也就相对的用名度低一下的颜色来表现。
第三位是手持长柄扇的侍女。相比之下,她衣着和打扮朴素,卑微,脸上没有什么表情,显得很平和。她的罗裙虽也是朱红,却是被外面的纱衫几乎遮住,由于身份的尊卑安排,她的颜色相对要单调一些。
接下去是一个鬓上插荷花,身披白花格子纱衫的贵族女子,右手拈起一枝红花,正在凝神观赏着,似要将这美丽的花枝扦插在自己的发髻上。她的罗裙也是用朱红色表现的,上面没有纹样来降低她的鲜艳度,再加上外面纱衫是用分罩的,为了整幅画面感觉,画家在她的肩上披了一条重色的纰子,为了不是这个饰物太重太闷,又有亮色加了花的纹样,头上的簪花同样是用中间色点缀的。
第五位是远处姗姗而来的贵妇人,她身材巧小,发髻上扦插着一枝海棠花,身着一件朱红色的披风,外面套了一件紫色的薄纱衫,深情中透露出一种难以掩藏的悠然自得。在整幅画卷中,这位贵妇虽在远处,但为了使整个画面的色彩平衡,所以在她的色彩是最鲜艳的。用整个的朱红调来表现她。但又害怕会太火爆,所以又在朱色披风的外面罩了一层石绿色纱罩,这太叫人赞不绝口了,在观者看来也没有那种所说的红配绿的俗气。我认为这样呢,朱红的罗裙配上这一层薄薄的石绿色的纱衫,可以稍微的压一下朱红的鲜艳度,也起到平衡画面色彩的效果。
画卷末端的贵妇呢,她的高腰束裙宽带上饰有鸳鸯的图案,白底帔子,描绘有彩色的云鹤,外面披着一件浅紫色的纱衫,发髻上扦插着一朵盛开的芍药花,由于第五位的通体红色,所以这位仕女的裙装相对俗一点,她的群口和裙尾来用朱红色提亮,达到了画面统一的这个效果。
周昉画纱的感觉真是让我倍感神奇,用极薄的石青,石绿,赭石,胭脂等颜色罩于画上,晕染出那薄如蝉翼的纱衣,将仕女们那如凝脂般的身体,若隐若现的包裹在艳服薄衫里。
画家在表现肤色和薄纱的时候,轻赋淡彩,在手臂上的轻纱敷染淡色,深于露肤而淡于纱,使丰盈的肩部和手臂在轻薄的纱衣之下似隐若现,很好地表现了肌肤柔润细滑的质感和纱衣轻薄飘逸的质地,衣着处理和细密的图案也描绘得极为精细和逼真,传达出了一种柔和、恬静的美感。再看那些仕女的脸上和手上罩然的白粉,这经过世事变迁的数千年来,仍然给人肤若凝脂的真切之感。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代圣贤的智慧和知识,更让我们感到折服。我们不要一味的追求外来的色彩观念,要适当的汲取他们的精华,借鉴古人的经验和财富,来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上来,变成自己的东西,吸收融合它,让它的精髓根植于我们的作品中。
[1] 于非闇 《中国画颜色的研究》[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2] 张雪青《簪花仕女图》的形式美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
[3] 姜澄清《中国色彩论》[M].贵州大学出版社.2013
[4] 曾启雄《中国失落的色彩》[M].台北县:耶鲁国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3
[5] 纳春英《唐代服饰时尚》[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丁国铭(1991-),男,汉,江苏省淮安市,研究生,贵州师范大学,艺术学理论。
J205
A
1672-5832(2016)05-02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