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鑫
高校游泳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成因及其解决路径
于 鑫
现如今,很多高校均针对学生开展了游泳课程,在高校游泳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学生依然非常害怕在水里进行游泳,对于游泳教学仍然还存在着恐惧心理,这些均使得高校的游泳教学效果比较差。恐惧心理往往会使得学生不敢正视游泳这项体育活动,因此高校游泳教学变得难以开展。为了能够很好地处理这种尴尬情况,高校以及教师要仔细探析造成学生产生恐惧心态的主要因素,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缓解他们的恐惧心理。文章将详尽阐述学生恐惧心理的成因,并结合实际情况来提出解决对策。
高校游泳教学 恐惧心理 成因 对策
伴随着学校体育教学进程的不断推进,很多学校越来越注重游泳课的教学,均将游泳课设为学生必修的课程。游泳这项运动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非常有益,其是通过人的肢体与水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达到相应的锻炼效果。游泳对于人们而言是非常新颖的一项活动,其不仅具有非常强的娱乐性,而且活动形式极为多样化,故很受人们的喜爱。然而这项运动要求学生必须要进入水中,部分学生由于是第一次学习游泳,受到他们身体素质以及对体育知识掌握程度的制约,他们往往会对游泳存在着恐惧心理。在这种心理下,他们往往无法学好游泳的各项技能,练习的效果也会变得比较差。,故急需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消除学生的水恐惧心理。
(一)外在环境影响
游泳环境与人们所习惯的陆地环境是有着很大差异的,在水环境中,人们往往需要考虑水压以及浮力所带来的干扰,由于水环境对于人们来说是很陌生的,故人们在这种环境下容易出现意识混乱以及行为异常的状况。对于那些刚开始学习游泳的同学来说,他们无法很好地适应这种突然变化的环境,从而不可避免会产生不安和恐惧的心理。当人进入水中之后,会有很强烈的失去重心的感觉,由于在水底没有支撑物,使得人们的身体会处于不平衡状态,从而不受控制。水压会挤压人们的胸腔,促使人们难以正常呼吸,部分人因此会有所害怕。人们的行为明显会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出现一些变动,在游泳过程中,自然而然会出现抵抗的心理以及防御动作。除此之外,由于部分学校并不注重游泳课程的基础设施,为了减少学校的开支而选用那些不合要求的设备,致使泳池的水质比较差,且水温不再正常范围之内,这些均会强化学生的恐惧心理。
(二)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教学进度过快
由于部分学校并不注重游泳课程的开展,使得这些学校的游泳课时明显偏少,故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好紧密安排教学进程。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操之过急的情况,教学内容因此会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学生也无法掌握好各项基础技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跟上老师的节奏,长久之后,他们会缺失学习游泳的自信心。通过察看大量的调查数据,不难发现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对于水环境的接受程度以及熟悉程度是有着很大区别的。对于那些在海边地区长大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能够经常看到海,故他们对水环境并不陌生,而那些生活在水资源匮乏地区的学生就没怎么接触过水环境,他们对于水环境的接受程度明显会差上许多。然而许多高校在游泳教学过程中,对所有学生均采用相同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进度,这样会让那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的学习效果普遍不好。
(三)身体状态影响
在实际游泳过程中,人的身体状况与游泳的学习效果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学习游泳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有站立状态转变为仰卧或者俯卧的形式,由于身体体位出现了变化,学生的身体可能会出现不适反应。同时,在重力的作用下,人们能够在陆地上保持着站立的状态,然在在进入水环境之后,受到水的浮力以及阻力的干扰,身体的运动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这种变动会使得学生的心理出现一定波动,从而产生害怕心理。在水环境中,人们将无法通过鼻子来完成呼吸过程。这时,呼吸动作完全是无意识的、自由的、能够与身体活动相适应的。[1]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必须要进行憋气,该工程比较难受,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强化学生的恐惧心理。
(一)强化安全保障,解除学生后顾之忧
游泳教学过程中最需要注意的是确保学生的安全,高校设置游泳教学课程主要是想让学生锻炼身体,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事故,那么就与原先的宗旨不符,学校体育教学的意义也无法展现出来。在水下环境中,学校以及体育教师要时刻关注的问题分别是学生的身体状况,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避免学生出现碰撞、呛水、抽筋、窒息等一系列突发状况。除此之外,还应该确保水温、水质符合安全方面的要求。在外部环境方面,学校务必做好一切安全保障工作,并定期检查学生的身体状况。在开展游泳课之前,教师还要针对学生进行一次调查,熟悉学生们的游泳水平,并对他们的身体特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二)针对学生特征因材施教,稳定学生学习情绪
面对各有差异的学生状况,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2]对于不同的学生,老师要选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确保游泳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比如,对于那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要做好与他们的沟通工作,并选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来让学生消除自身的不良反应。同时,教师还可以让那些游泳水平比较好的同学来指导这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这样学生们的抗拒心理明显会减弱很多。对于那些学习进度比较慢的学生,要重视练习技巧和练习次数的引导,这样有助于纠正他们动作方面的错误。而面对害怕他人嘲笑的学生则要从学生的学习氛围出发,采用游戏方式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3]
(三)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循序渐进推进教学进程
教师应当强化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4]教师的教学技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学的成效,故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巧讲解水平,并按照各种规定要求来展开教学活动。在示范过程中,教师务必掌握好技巧的各个动作,并督促自己养成良好的教学素养,与学生之间要多多沟通交流,并通过幽默诙谐、新颖多变的教学模式来指引学生进行游泳学习。此外,在开展游泳教学之前,教师很有必要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案,对于那些具有恐惧心理的学生,教师要多多开导和安抚他们,并逐条逐步采用对应的教学措施,让学生们能够很好地处理心理障碍问题。
对于那些游泳基础不同的学生,教师应该展开分层次教学的模式来开展游泳课程。对于不同的情况,教师要选用不一样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同时,还应做好学生的沟通交流工作,不断减弱他们对于游泳教学的恐惧心理。
[1]柏青.关于大学生游泳初学者恐惧心理的调查与浅析——以西南科技大学为例[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12):54~59.
[2]薄欣颖.影响高校游泳教学安全的因素分析和对策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18):21~23.
[3]牛峥,牛健壮,万绪鹏,孙得朋.高校游泳教学中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01):88~91.
[4]丁雪,刘瑶,石馨成,冯丽颖.探究普通高校游泳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游泳技能[J].考试周刊,2013(A3):34~36.
(作者单位:长春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