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团队的人文环境建设

2016-12-06 14:15:16王艳东
长江丛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成员活动建设

王艳东

创新团队的人文环境建设

王艳东

创新团队分为学生团队与教师团队,而往往教师团队又指导学生的创新团队,学生的创新团队建设与教师的创新团队建设有各自的特点,但是其共同点是要建设一个团结、同心、互助且有归属感的人文环境,正如积极奋进的企业文化一样。本文主要分析创新团队的人文环境建设的必要性及策略,以期与同仁共勉。

创新团队 人文环境 归属感

一、前言

创新团队的建设是多维度的,可以涉及教学、科研、竞赛与学生活动等等。团队建设就如一家企业的发展,在业绩成长的同时要创建自己的企业文化,让置身其中的人时刻都能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

二、建设怎样的人文环境

(一)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并存

不论是学生的创新团队还是教师的创新团队,一定的竞争压力都是催人奋发的动力。学生团队的压力来自于其他小伙伴的进步以及获奖经历,指导教师要帮助学生将这样的压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教师的创新团队从事的工作包括教学创新、科研成果以及指导学生的成绩等等。看到其他老师的成绩,每个人都会有些小羡慕,团队的负责人应该着力将这些小羡慕转化为相互学习的热情并发展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态势。竞争与合作相互对立而又和谐共生,积极合作能让力量更大实力更强,而竞争意识能够促进思考,寻求新途径。

(二)具有奉献精神

创新团队需要一定的建设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成员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奉献精神是一个团队不可或缺的素质。没有一定的时间投入很难有收获。团队的负责人应该总体规划团队的活动形式和走向,帮助创造一种宽松而又有归属感的氛围。团队的成员应该保质保量地完成下达的各项任务,各司其职保证团队的良性运营。奉献精神在当代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毫无任何回报是无法支撑团队运行的。回报是多方面的,精神上与物质上的回报都很重要。

(三)有回报感和成就感

辛勤工作的回报可能是物质上的,也可能是精神上的,至于哪一个更重要一些会随着情形和环境的改变而有所不同。总之是要有回报感和成就感,因为它是激励我们不断向前的动力源泉。个人有了小小的成就或者是指导的学生拿到了奖项都会令我们欣慰。在团队中,我们要创造出一种付出即有收获的氛围,让每个人都看到希望,找到工作的意义之所在。

(四)不怕失败,勇于尝试

团队的核心宗旨应该是锻炼与能力提升而不是要紧抓各项成绩,那样的话就偏离了团队建设的真正意义。每个团队成员都要树立不怕失败,勇于尝试的信念,制定合理的目标,完成既定的任务。只要能做到这些,成绩便会成为自然的结果。生活的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尝试,从失败中跌倒再爬起的过程。敢于尝试是新时代对青年人的要求,他们应该像一艘艘乘风破浪的小船儿,在大海中自由翱翔。

三、怎样建设团队的人文环境

(一)开展座谈活动,增进成员之间的了解

团队的人文环境建设要有一贯性,而且也需要一定的时日。从负责人到成员都要有责任感,愿意为团队的建设付出时间和精力。从日常的活动来说,团队要定期组织成员的座谈活动,互通信息,分享工作经验和感受。这样做不仅可以增进成员之间的了解,也能在讨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相互了解的前期下才能够相互帮助,互通有无。既有竞争又能合作才是一个团队理想的氛围。

(二)树立榜样,发挥带头人的作用

榜样的作用是强大的。创新团队在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树立可供学习的榜样,未必要做大力的宣传,但一定要让大家看到。不仅可以相互激励也是为大家找到一个努力的方向。很多人不是不努力,而是找不到努力的方向,不知怎样做才是对的。发挥带头作用的成员应该不吝自己的所学与所知,乐于与其他人分享经验与成果。

(三)制定合理的奖励措施

奖励在很多时候都是十分必要的激励。团队的负责人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成员,不以个人的喜好来评判某人的贡献大小。另外,团队应该有明确的奖励措施,各种奖励之间也不要有太大的差异。否则的话,很多的力量就会只投入到一件事情中来,做事情就有了很强的目的性,这样不利于团队的成长。除此之外,奖励的措施还要体现出工作的价值。

(四)以丰富多样的团队活动带动大家的积极性

团队的活动可以丰富多样,不一定要与各类竞赛密切相关。创新团队的宗旨即是活动成果要有创新性,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取得更多的成绩。因此只要活动能够在这些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就不失为好的活动形式。座谈、辩论、主题讨论、茶话会、读书分享以及时事阅读都是不错的活动形式。很多时候完成一件事情的结果未必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而做这件事情的过程或是副产品才是精华。因此团队要以不拘一格的活动形式带动成员的积极性,充满信心地投入到活动中来。

四、结语

团队的人文环境就如同企业文化,是一个小范围的大环境,对团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论是学生的创新团队还是教师的创新团队都应该着力建设一个和谐奋发,自由开放的总体环境。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外国语学院)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项目“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WT20150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王艳东(1978-),讲师。

猜你喜欢
成员活动建设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六小”活动
少先队活动(2022年5期)2022-06-06 03:45:04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31:10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6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28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