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 石
《历史学是什么》书评
闫 石
历史似乎是一个尽人皆知,谁都会用的概念,但是如果要深入地了解,历史一词就变得模糊了。那么历史究竟是什么?葛剑雄和周筱赟写的《历史学是什么》一书中解答了这个问题。葛先生通过对历史学系统全面的分析,提出了他对历史产生,发展以及变伪的独特观点。本文主要对《历史学是什么》这本书做个简短的评论,并对“历史是什么”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真实的历史 绝对历史 相对历史
葛剑雄,祖籍浙江绍兴,1945 年12 月出生于浙江吴兴县(今湖州市),历史学博士,教授,现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并任国际历史人口委员会委员、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等,从事历史地理、中国史、人口史、移民史等方面研究。
(一)历史的载体发展
“历”的繁体作“歷”,其下部的“止”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字形,就是一只脚,表示人穿过一片树林。汉代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里便说:“历,过也,传也。”“过”是指空间上的移动,“传”则表示时间上的移动。
“史”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甲骨文中不但有“史”字,还有“大史”、“卸(御)史”、“公史”、“西史”等词语,都是表示一种特殊身份的人,或一种特殊的职位。《说文解字》中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即保持中正的态度用右手记事①。
没有文字之前,人类记载历史的方式是口耳相传,历史上的人通过语言的形式对往事进行回忆,然后听众通过同样的方式传给其他人,但是这种记载历史的方式有很大的误差。后来古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将一些日常需要或重要的事情用某种能够相对固定的方式记录下来,这就是“结绳记事”,但是“结绳记事”只能粗略的记下某一事件,但不能具体全面的记录这些事件的细节,这是这种记录方式的缺点。
由于文字产生之后,历史才真正地成为独立的记载历史事件的手段,到后期更是发展为专门的科学。在文字产生了之后,必然要有载体,这个载体必须有方便制造、廉价、以保存等几个优点,经过了甲骨、金属鼎、竹简、丝绸等几个载体后,它的最终载体——纸就确定下来了,印刷术更是加速了文字的传播。但是纸依然有它的缺点,如易虫蛀、易霉变、不能防火等,所以对纸张的保存是极其重要的。
(二)历史的类型
葛剑雄教授提出划分历史的几个标准,即时间系列、空间系列、内容系类、人物系列、另类历史。其中时间系列包括通史、断代史、阶段史等;空间系列包括世界史、国别史、地区史等;内容系列包括综合史、专门史、资料汇编、年表、历史地图等;人物系列包括个人、血缘群体、地域群体、专门群体等;另类历史包括文学、艺术、宗教、神话、音乐、戏剧、影视、民间故事等。这种划分的几个方法是从几个角度去观察记录历史,每个角度都可以涵盖整个历史,任何一个历史事件在每个系列都能找到其对应的位置,这几种对历史的划分堪称全面。
对于“历史是什么”这个问题,葛剑雄教授是这样回答的,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而对于历史的专门性研究,就是历史学,简称为史学,也可以称之为历史科学,它不仅包括历史本身,还应该包括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研究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及总结研究历史的方法和理论①。
劳动人民创造了历史,但是劳动人民是个群体,包括很多人,不可能把其中每个人每天发生的事都记录下来,只能选择劳动人民中的佼佼者,即皇帝或群众中的领袖,来记录他们的事情,代表广大人民的历史。
历史分为绝对的历史和相对的历史,可能一般人认为真实的历史就是正史上记录的历史,历史上的确有一些秉笔直书的史官,但是史官也是人,他们在记录史实的时候会因为自己的好恶或是维护当前统治者的利益,而偏向某一方。所以在读史料的时候应该综合各方的史官记录的史料,来大致确定当时的史实大概是什么样的,当然这也是相对历史,人们无法得知真实的历史是什么样的,即绝对历史,只有目击到历史发生的人看到的才是真正的历史,后人通过史料阅读或是听别人叙述的都是相对历史。
葛剑雄教授通过举李世民杀兄逼父得到皇位,但在大部分史料中记载他千古明君这个例子说明有些史料是不可靠的。所以提出疑问,历史记载的众口一词的历史事件是不是也可能是当时的记录者伪造的呢?
葛剑雄教授总结了记录者为何要篡改或隐瞒历史事实的几个原因。一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二是为了符合某种理论或主义;三是强调为政治服务,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但是出于这几种目的而篡改或隐瞒历史事实,也不能说不对,因为这样记载可使当时社会处在一个稳定、和谐的状态中或者保护国家、人民的利益,不过一些由于统治者的一己之私而篡改的历史就另当别论了。
真实的历史是历史学家的永恒的追求,离开了真实,史学就没有任何价值,就不成其为科学。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绝对的真实的历史就像绝对真理一样是永远无法获得的,一样无法证明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现在被广大学者所赞同,并被编写进教科书,但是因其所说的是超光速运动的定律,在现有条件下是无法证明的,只有等科技发展到一定地步才能证明。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很大程度上受记录者的立场、品格、情感、目的、局限性等的影响,虽然现在的新科学技术手段为复原历史事实创造一些条件,但是再先进的手段都不能使历史重演,所获得的结果也是有限的,除非我们穿越到古代去观察历史,才有可能看到绝对的历史,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相对的历史是我们通过对古物的研究分析,以及运用到现在的科技手段,努力趋近真实历史的历史。不能说相对的历史是错误的历史,至少在被更趋近真实历史的相对的历史取代前不是,相对的历史是必须经过的过程,没有上一段相对历史就不会有更接近真实历史的相对历史的产生。
从相对历史到绝对历史的追求是一个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历史学家在追求真正的历史过程中很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判断,或者误信了虚假的史料,也可能是受到了相关科学的制约,因而会背离真实的历史。但是一旦发现可疑之处,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回到正确的方向,继续探索。
不可能的复原完整的历史,但是复原一部分历史是可能的。不可避免的是,复原历史的过程中会有复原人员的自己的主观判断,还有他们的主观意识。后人撰写的历史的过程,都是这样一种主观的过程,虽然是客观的,但通过主观的人写出来,难免夹杂复原人员的观点。所以在复原历史时候,应该秉着严谨认真的态度,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对现有的史料进行分析。
探索中的历史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无论用怎样的文笔,怎样的技术手段都无法使过去发生的事浮现到现在人的眼前,所以这就需要历史学家时刻怀着谨慎心、怀疑心去探索,不要满足于现在已有的成就,因为现在已有的与真实的历史还有一定差距,只要用心研究,既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要不放过一些重要历史细节,这样才能让历史更加趋近于真实的历史展现在现在人眼中。
注释:
①葛剑雄,周筱赟.历史学是什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9.
[1]葛剑雄,周筱赟.历史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法)马克·布洛赫.张和生,程郁译.历史学家的技艺[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
[3](英)爱德华·霍列特·卡尔.陈恒译.历史是什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
闫石(1992-),男,满族,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青藏历史地理。